霍 金
愛因斯坦和核彈政治的瓜葛是眾所周知的:他簽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的信,說服美國認真考慮他的想法,并且在戰(zhàn)后從事阻止核戰(zhàn)爭的各項努力。事實上,愛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躊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間”。
愛因斯坦最早從事政治活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當時他在柏林當教授。由于目睹戰(zhàn)爭給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帶來的巨大危害,他加入了反戰(zhàn)示威活動。甚至公開鼓勵人民拒絕征兵,因而不討他的同事們喜歡。他的政治態(tài)度很快使他難以訪問美國,甚至連講學都有困難。愛因斯坦在血統(tǒng)上是猶太人,但他拒絕《圣經(jīng)》上關(guān)于上帝的說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越發(fā)看清反猶的實質(zhì),這使他逐漸和猶太團體互相認同,而后成為一個猶太復國主義的擁護者。他因而受到攻擊,甚至有一個反愛因斯坦的組織因此成立。但愛因斯坦是冷靜的,當一本書——《100個反愛因斯坦的作家》出版時,他反駁道:“如果真是我錯了的話,那么一個人反對我就足夠了!”
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正在美國的愛因斯坦宣布不再回德國。后來,納粹軍隊查抄了他的房子,并沒收了他的銀行賬號。一家柏林報紙的頭條寫道:“來自愛因斯坦的好消息——他不回來了?!泵鎸{粹的威脅,愛因斯坦放棄了和平主義,因憂慮德國科學家會制造核彈而建議美國應該發(fā)展自己的核彈。但是,在第一枚原子彈爆炸之前,他就曾經(jīng)公開警告過核戰(zhàn)爭的危險,并提議對核武器進行國際控制。
愛因斯坦一生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可能成效甚微——只說服了很少的朋友。然而,他對猶太復國事業(yè)的口頭支持在1952年被及時承認,當時被推薦為以色列的總統(tǒng)。但他謝絕了,他說自己在政治上太天真。也許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因為他曾經(jīng)說過:“方程對我而言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一個方程卻是一種永恒的東西。”(胡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