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明
很多學生認為最難學的就是物理學科,平時考試中的試題已經讓自己很頭疼了,更不用說競賽試題了。
物理真的有那么令人討厭那么難學嗎?競賽離普通同學真的就那么遙遠嗎?
筆者總結了一些題型的解法,目的是讓同學們知道競賽題并不神秘,更要有信心學好物理。
一、光學作圖
例如圖1所示,一條光線對著凸透鏡另一側的焦點射去,試確定它經過凸透鏡偏折后的傳播方向。
解析:如果這是一道中考題,我們可以大概畫出折射光線:因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折射光線應該提前與主光軸會聚,折射光線應該在焦點和光心之間。
但本題能否準確作出折射光線呢?我們用到了一個凸透鏡成像時很重要的知識點:從光源發(fā)出的任何一條光線經折射后都會經過光源的像點!于是我們可以先取一個點S,作為光源,根據(jù)特殊光線很容易作出像點S1,我們需要作的折射光線必然也會經過這個像點。
二、不準確溫度計
例有一支刻度均勻,但讀數(shù)不準的溫度計,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shù)為4 ℃,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的示數(shù)為96 ℃。用此溫度計測得一杯液體的溫度是27 ℃,則這杯液體的實際溫度是________℃。
解法一:因溫度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所以先求出溫度計每一格表示的實際溫度,再乘以溫度計指示某讀數(shù)時液柱變化的格數(shù),就可以求出實際溫度。由題可知:溫度計顯示4 ℃時,實際溫度為0 ℃;顯示96 ℃時,實際溫度為100 ℃;實際溫度0~100 ℃分為了96-4=92格,所以每格表示的實際溫度為100/92 ℃。當顯示27 ℃時,一共有27-4=23格,則實際溫度為25 ℃。
解法二:因溫度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所以溫度的變化與液柱的高度變化成正比,所以滿足一次函數(shù)y=kx+b。(x表示實際的溫度,y表示顯示的溫度)
分別代入兩組數(shù)據(jù),x=0時,y=4;x=100時,y=96。解之得k=,b=4,所以y=x+4,當y=27 ℃時,代入得 x=25 ℃,即顯示27 ℃時,實際溫度為25 ℃。
(技巧:k即為顯示的值和實際的值的比值,b即為0 ℃時所對應的顯示溫度)
三、浮力專題
例11a. 一塊冰漂浮在圓柱形杯中水面上,當冰全部融化成水后,杯中水面位置將()
1b. 一塊冰沉在圓柱形杯中酒精上,當冰全部融化成水后,杯中酒精面位置將()
2c. 一塊冰漂浮在圓柱形杯中鹽水上,當冰全部融化成水后,杯中鹽水面位置將()
A. 升高一點 B. 保持原位置
C. 降低一點 D. 不好判斷
解析:一物體在液體中漂浮,則F浮=G物=ρ液gV排,又因為G物=ρ物gV物,所以=,即如果物體密度為液體密度的,則物體浸沒在液體部分(即V排)為物體總體積的。反過來也成立,如一木塊在水中有部分浸沒在水中,則木塊的密度為水密度的,即為0.6 g/cm3。
我們拿1a來分析:
解法一:冰的密度為0.9 g/cm3,是水密度的,則V排=0.9V冰 ①
冰化成水后,質量不變,密度變?yōu)樵瓉淼牡模瑒t體積變?yōu)樵瓉淼?,即化成水的體積V化=0.9 V冰 ②
由①②可知化成水的體積和原來排開水的體積一樣,則液面位置不變。
解法二:冰融化前和融化后,容器內物體的總重不變,根據(jù)p==知道冰融化前后杯底受到的壓強不變。
再根據(jù)p=ρgh知,冰化成水后,液體水的密度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又因為杯底受到的壓強不變,故h也不變,即液面位置不變。
解法三:根據(jù)冰在水上漂浮,列等式
ρ水gV排=ρ冰gV冰 ①
又因為冰化成水后重量不變,即
ρ冰gV冰=ρ水gV化 ②
由①②可知ρ水gV排=ρ水gV化,從而得出V排=V化,即液面位置不變。
對于1b,很容易解釋,最初V排=V冰,后來冰化成水體積變小,變?yōu)閂化=0.9 V冰,故液面下降。
對于1c,也可以仿照上面來一一解釋,為了便于分析,我們可以認為鹽水的密度為1.1 g/cm3,在此不再贅述。
例2漂浮在水池中的一個木盆,里面有一塊石頭,如果將石頭從木盆中取出扔到水池里,則池內水面高度()
A. 上升 B. 下降C. 不變 D. 無法確定
解析:因為石頭和木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們的重力之和,即F浮=G盆+G石。當石頭從木盆取出扔到水池里時,盆受到的浮力F盆=G盆,石頭受到的浮力F石 根據(jù)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變小,是因為V排減小,故液面要降低。 點評:判斷液面上升下降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判斷浮力變大變小的問題。我們還可以思考,如果把水池里的泥沙放到盆里呢?如果把盆中的木塊放入水中呢?如果把水池中的一些水放入盆中呢? 其實,對于初中物理競賽題來說,解析過程都不會過于繁瑣,主要考查思維方法和做題技巧。下面,我們再來介紹幾種常用的解題方法。 (一)比例法 例密度分別是0.8×103 kg/m3、2×103 kg/m3、3×103 kg/m3的A、B、C三個球,分別放入盛有足夠多水的容器中。已知三個球的浮力相同,三個球的重力之比是多少? 解析:因為三個球的浮力一樣,則A、B、C三個球在水中浸沒的體積一樣。 B、C球沉底,由于B、C球浸沒的體積一樣,所以體積一樣,根據(jù)G=ρ物gV知B、C球的重力之比為2∶3。 對于A球,A球漂浮,G=F浮=ρ水gV排,V排=V=V, 所以A球與B球的重力之比為GA : GB=ρA : ρ=1∶2。 所以三個球的重力之比為1∶2∶3。 另解:我們很容易知道B、C球的體積一樣,根據(jù)前面推導的公式,知道A球有的體積浸沒,所以VA=VB=VC,即A、B、C的體積之比為1.25∶1∶1,所以根據(jù)G=ρgV,可知重力之比為1∶2∶3。 (二)極端判別法 例船在靜水中速度為v1,河水流速為v2,船順流由甲地到乙地再逆流返回甲地,所用的時間時t,該船在解析:假設河水流速大于船的速度,則逆流時船將永遠回不到甲地,即t1無窮大,所以t1>t2。 (三)數(shù)學推導法 例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鐵塊掛在杠桿兩邊平衡。如把它們同時浸沒在水中,杠桿能否保持平衡? 解析:我們做題之前一定要有力矩的概念,即M=FL。力矩是使杠桿發(fā)生偏轉的物理量,若左端的FL大,則杠桿就往左邊偏轉。 由以上分析可知,左邊減少的力矩少,則剩余的力矩就大,左邊下沉。 關鍵一點請同學們記住:任何一道題,不管多難,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平時一定要多注意總結,把一些延伸的知識作為結論記住,在以后做題時就會用到。 1. 有一只溫度計的刻度不準,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數(shù)是4 ℃,放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中的溫度示數(shù)是94 ℃。若空氣的實際溫度為40 ℃,則顯示的示數(shù)是() A. 40 ℃ B.36℃ C.44℃ D.以上都不是 2. 如圖2所示,入射光線AB經過凸透鏡L后沿BC方向射出。請用作圖方法確定此凸透鏡L的兩個焦點位置。 3. 如圖3所示,一個較大的容器內的水面上放著木塊B,木塊上面放一個體積是1 dm3,重19.6 N的物體A,此時木塊漂浮。如果將物體從木塊上拿下并放入水中,當木塊和物體都靜止時,容器里的水面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