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鞓I(yè)超
在各地的中考試卷中,對“物體的運動和力”這部分內(nèi)容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基本物理量的測量與估讀、參照物與運動的相對性、速度公式及應用、二力平衡知識及物體的慣性等。有關這部分內(nèi)容的試題一般容易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命題。
一、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量的測量與估讀
例(2008·北京)如圖1所示,物體A的長度是______mm。
分析:重點是要注意估計值的讀取,不可忽略。
答案:21.7 mm。
試題原型:(2007·大連)在生活和工作中經(jīng)常進行估測。以下估測比較接近實際的是()
A. 學生課桌的高度大約在1.2 m~1.5 m之間
B. 1個蘋果的質(zhì)量大約在0.5 kg~1.0 kg之間
C. 汽車運行的平均速度大約在100 km/h~150 km/h之間
D. 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約在1.1 m/s~1.3 m/s之間
解析:重點是對長度、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考查。
答案:D。
點評:這兩個題目均是考查基本物理量的估計、正確讀取示數(shù)的問題。這類問題涉及面較廣,不會僅停留在長度上,還會涉及到時間、力的大小等估算問題。各地每年中考考查的重點一般不同,但基本的要素是一致的,即測量與估計。
預測1:下面描述的對象中,最接近160 cm()
A. 課本的長度 B. 中學生的身高
C. 鉛筆的長度 D. 文具盒的長度
二、參照物與運動的相對性
例(2008·蕪湖)千古神話“嫦娥奔月”正在成為中國航天的現(xiàn)實。我國發(fā)射的“嫦娥一號”衛(wèi)星在太空多次通過噴射燃氣實現(xiàn)變軌(改變運行高度、運行方向),這實際上是運用了物理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在繞月飛行的過程中,若以地球為參照物,“嫦娥一號”衛(wèi)星是_________(選填“靜止”或“運動”)的。
分析:重點是依據(jù)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答案: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運動。
試題原型:(2007·金華)中國是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如圖2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戰(zhàn)斗機“殲-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個物體為參照物,可以認為加油機是運動的()
A. “殲-10”戰(zhàn)斗機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機中的飛行員
D. “殲-10”戰(zhàn)斗機里的飛行員
分析:關鍵是正確選取參照物。
答案:B。
點評:從單純地考查選擇參照物,到要求考生依據(jù)參照物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考查參照物的一種轉變。對參照物的考查還將以新的實際背景呈現(xiàn)在以后的中考中。
預測2:公路邊有一農(nóng)舍,它的煙囪正冒著煙,插有旗幟的a、b兩車在農(nóng)舍旁的公路上。觀察圖3中旗與煙的情況,判斷以下關于a、b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b兩車一定向左運動
B. a、b兩車一定向右運動
C. a車可能運動,b車向右運動
D. a車可能靜止,b車向左運動
三、速度公式及應用
例(2008·上海)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 m的兩點,甲、乙兩小車從P點出發(fā)向Q運動,它們運動的s-t圖象如圖4所示。由圖象可知()
A. 甲車速度小于乙車速度
B. 經(jīng)過6 s,乙車離P點10 m
C. 甲車比乙車早3 s通過Q點
D. 經(jīng)過3 s,甲、乙兩車相距6 m
分析:重點是通過數(shù)學圖象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答案:D。
試題原型:(2007·江西)自2007年4月18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已進行第六次大提速。這次大提速中,全國主要中心城市將新開“D”字頭快速列車86列,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車的運行時刻見下表:
根據(jù)上述列車運行時刻表的信息可知:D92次列車從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km/h。
分析:重點是基本公式的變形運用及平均速度的定義。
答案:315; 160。
點評:在以后的速度問題考查中,有關速度的實驗會滲透到中考中,這是一種趨勢。
預測3:沿長廊AB方向鋪有30塊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磚,如圖5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 mm的尺子測量其中一塊地磚長度如圖5乙所示。每塊地磚的長度是__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測量自己從長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時間,停表的讀數(shù)如圖5丙所示,他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s。
(3)根據(jù)速度、路程和時間的關系v=________,小明的步行速度為____________m/s。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與物體受力的情況是緊密相關的,一般主要考查兩個方面:(1)判斷力與力之間是否存在平衡關系。(2)通過運動狀態(tài)來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從而求一些不易直接測量的力,如摩擦力。
例(2008·南通)“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在距月球表面200 km高度經(jīng)過多次“剎車制動”,最終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衛(wèi)星“剎車制動”時,沿運動方向噴射高溫氣體,高溫氣體對衛(wèi)星施加制動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在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衛(wèi)星的運動狀態(tài)___________(選填“改變”或“不變”)。
分析:重點是考查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
答案: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改變。
試題原型:(2007·廣東)下列說法中,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 人推墻的力和墻對人的推力
B. 人推墻的力和墻受到的推力
C. 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對地面的壓力
D. 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分析:重點是考查二力平衡的條件。
答案:D。
點評:從上述題目中不難看出,一個物體所受的各個力中能否找到一對平衡力以及根據(jù)運動狀態(tài)確定一些力的大小是今后中考考查的一個重點。
預測4:茶杯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 茶杯受到的重力與茶杯對桌面的壓力
B. 茶杯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
C.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
D. 茶杯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受到的重力
五、慣性知識的運用
慣性知識是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基礎,如何正確地理解物體的慣性,并將物體的慣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去解釋一些物理現(xiàn)象,是初中物理考查的一個重點。
例(2008·無錫)如圖6,一位老人正在打門球,被打出去的門球會慢慢停下來。對“門球會慢慢停下來”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 門球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B. 門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
C. 門球的慣性逐漸消失
D. 門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慣性
解析:重點是對慣性概念(或本質(zhì))的認識。
答案:B。
試題原型:(2007·上海)如圖7(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tài)如圖7(b)所示。把木塊換成盛有水的燒杯,重復上述過程,燒杯中水面的狀態(tài)分別如圖7(c)和(d)所示。
由圖(a)、(b)或圖(c)、(d)可知:小車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得到上述結論是利用了木塊和水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zhì)。
分析:重點是考查運動狀態(tài)下物體的慣性。
答案:略。
點評:從以上的題目中不難發(fā)現(xiàn),利用慣性去解釋現(xiàn)象,正確理解力與慣性之間的關系都是考查的重點。因此,這類題目仍將是力和運動內(nèi)容的主體。
預測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A. 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
B. 在勻速行駛的列車上,小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處
C. 踢出去的足球最終會停下來
D. 在公路上騎自行車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