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可以說是生命的載體,輸送血液的泵——心臟停止跳動,生命也就終結了。失血過多,生命垂危,就要輸血,把血補足。人生了痛,一般都要驗血,因為血液中可以查出病變的信息。
但是,在19世紀,醫(yī)生們以為失血過多,可以隨便把別人的血輸過去,但是有時候有效,有時候反而使病人突然死亡,、只是到了1902年,奧地利的病理學家蘭特斯坦納,通過無數(shù)次試驗終于發(fā)現(xiàn)血液是有不同類型的,不同類型的血是不能隨便摻和的。這就是血液分為O型、A型、B型和AD型,
為了說明血型和輸血的關系,人們做了一個通俗的比喻:O型血是最大公無私的,可以給任何血型的人輸血:而AB型血是最自私自利的,只能給AB型的人輸血,同時又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但又不給其它血型的人輸血。這只不過是在輸血問題上把血型人格化的比喻,絕不是說O型血的人是最大公無私的,AB型血的人是最自私自利的。這是一種毫無根據(jù)的牽強附會。但還是有了《血型與性格》、《血型與人生》,《血型與愛情》之類的小冊子出現(xiàn),這實際是一種新的迷信,主要來源于日本一
血型基本是終身不會改變的,如果血型真的能決定你的終身命運、性格和愛情,那你就不必學習向上了,因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你就不必為你的抱負和理想去努力了,只能自暴自棄,聽天由命了,這套日本傳來的歪理,在日本已造成社會危害,受到科學和社會的譴責:因為,有的公司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在用人時,不是根據(jù)人的才德學識,而是根據(jù)是什么血型來取人。再有就是艾朋友、談戀愛也要看血型,一看血型不對,立刻就吹,真是咄咄怪事。
這些歪門邪道最近也傳到了我們身邊,我們千萬不要相信,與朋友、同學交往千千萬萬別去考查血型。你是O型血不要洋洋得意,你不好好學習關愛人、助人為樂,還不是大公無私;你是AB型血絕不要自暴自棄,因為你不是天生就是自私自利的人,大家一定要擺脫血型決定一切的宿命枷鎖。
說到這里,血型真的與人的性格無關嗎?2500多年前,古希臘的醫(yī)圣希波克利圖,曾經(jīng)研究過人的氣質(zhì),他把人的氣質(zhì)分為四類: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黏液質(zhì)和抑郁質(zhì),這相當我們通常講的豪放型、樂觀型、沉默型和內(nèi)向型。希波克利圖曾認為人的氣質(zhì)可能與人的體液有關,當2000多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血型,就想把人的氣質(zhì)用血型來解釋,但統(tǒng)計的結果并不如此,的確,血型是和父母遺傳相關的,即所謂“血緣關系”,但性格別是不能遺傳的。如果說子女與父母在性格上相似,那也是后天的影響 有的研究認為,人的氣質(zhì)與不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有關,這方面的問題,要等待21世紀生命科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來解決了。
正直摘自《科技日報》
編輯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