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空氣芬芳陽光溫煦,風吹在臉上宛若最輕柔的撫慰,讓我忍不住回想起生命中最初的柔軟和感動——當我們的雙眸還像露珠一樣新鮮的時候,母親的凝視五月的花草整個大千世界關于春天的一切……帶給我們的快樂是多么飽滿明亮!
在五月母親節(jié)之前,我和一些育兒專家聊了母子溝通的話題,有一位專家的話令我印象深刻。她說,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出在父母不明白“兒童是怎么一回事”。在這位專家看來,兒童和成人最大的區(qū)別是,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做一個“好寶寶,而大人呢?有多少大人把“做一個好人”當作終極追求?有多少父母想的是做“成功的人,抑或隨心所欲的瀟灑的人”“付出少得到多的實惠的人?家長看到的是孩子不聽話不爭氣而專家發(fā)現(xiàn)的,卻是孩子們最初最美好的愿望,被父母不那么透明不那么單純的想法支配得團團轉(zhuǎn),漸漸衍生出失望、焦慮,逃避和反叛……
被蒙上塵埃的,何止是童年的愿望,還有一代人青翠時代的夢想。曾幾何時我們那么堅信我們這代的人生我們這群人的家庭,絕不會重復婆婆媽媽們單調(diào)的格言——然而,很多被年輕的我們當作負荷扔掉的東西,卻被證明是婚姻航程中的壓艙物——改變我們的是時光,而時光是灰色的一一那種因為交錯雜糅變得豐富柔和的灰色。
于是,在這一期的雜志中,我們探討了曾經(jīng)的婚姻理想,今天的現(xiàn)實人生:我們議論了問題孩子背后的‘小聰明大笨招父母”,我們還用文字追溯了。中國最早的娜拉們”,評點在那個西風初漸的時代,女性解放的最初最美好的愿望如何被涂改和假借……看過最新出版的張愛玲遺作《小團圓》的讀者,也許會因此愈發(fā)感慨“書中的母親堪稱理想異化的反面教材那種扭曲的母女關系簡而言之,就是噩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