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臣
摘要合歡是一種十分優(yōu)良的園林觀賞樹種,結合合歡的生產習性,介紹了合歡大規(guī)格園林用苗培育技術,包括播種育苗、整地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合歡的苗木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合歡;園林用苗;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5739(2009)16-0171-01
合歡(Albizzia fulibrissin)為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余米。傘形樹冠,葉互生,羽狀復葉,小葉鐮刀狀圓形,晝開夜合,傘房狀花序,雄蕊花絲猶如縷狀,半白半紅,故有“馬纓花”、“絨花”之稱。分布廣、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耐瘠薄,抗鹽堿,有一定的抗寒性,有根瘤,可改良土壤,生長迅速,還具有凈化環(huán)境之功效,是一種十分優(yōu)良的觀賞樹種,非常適宜作行道樹、庭蔭樹及綠地風景樹等。
1播種育苗
1.1種子的采集
合歡常采用播種繁殖,選擇生長健壯、干形良好的中齡母樹采種。采種時要選擇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莢果,晾曬,脫粒,去除雜質,篩選后將種子裝袋放在低溫、干燥、通風、陰涼的倉庫內儲藏,以防發(fā)霉。
1.2整地
圃地宜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壤土地,不宜選擇低洼地。整地時施腐熟農家肥75t/hm2、復合肥375kg/hm2,同時施入硫酸亞鐵150~225kg/hm2和地菌凈等進行土壤消毒,深耕25cm左右,耙勻耙細后作壟,壟距60cm,壟高20cm。
1.3種子處理
合歡種皮較厚,堅韌致密,為使種子發(fā)芽整齊,出土迅速,播種前10~15d,用0.5%高錳酸鉀冷水溶液浸泡2h,給種子消毒。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60~801溫熱水浸種,注意攪拌均勻,冷卻至室溫再浸泡3d,取出種子混以2倍的濕沙,堆放于溫暖向陽的背風處,厚約20cm,上蓋稻草或麻袋,保濕增溫,每天翻倒1次,適量澆灑溫水。6~7d后,60%左右種子露白即可播種。此種處理方法可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到90%左右。且出苗后生長健壯不易發(fā)病。
1.4播種
4月中旬,在作好的壟上開溝條播,播幅8cm,深3cm左右,播后覆土厚度1~2cm。然后覆蓋稻草,保持土壤濕潤。播種量60~75kg/hm2。
1.5苗期管理
播種后7d即可出苗,揭去苗床覆蓋的稻草,待苗木出齊后,依天氣和苗木生長情況,適時灌溉,一般全年6~8次,雨季注意防澇、排水。為防土壤板結,提高土壤透氣性,增強根系呼吸作用,應及時松土,同時注意除草,全年進行6~8次。適當間苗,間除弱小苗、生長過密苗,使苗木均勻分布,留苗約10.5萬株/hm2。到6~8月,苗木進入速生期,應追施氮肥2~4次,一般結合澆水追肥,每次追施尿素75kg/hm2。9月上旬停止施肥和澆水,以促進苗木木質化,防止苗木凍害。合歡苗木生長迅速,在良好的培育條件下,當年苗高可達1m以上,翌春起苗移植培育。
2整地與定植
合歡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但良好的土壤條件和栽培管理能明顯提高生長速度,提早出圃。栽植合歡以選擇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力中上等的地塊為宜。栽植前要認真整地,首先將土地深耕,施農家肥75t/hm2或尿素750kg/hm2+磷肥1500kg/hm2。
合歡幼苗主干常易傾斜而分枝過低,為使主干通直,分枝點適當,育苗期間可合理密植,并注意及時剪除側枝,扶直其主干。定植時間以早春為好,選擇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生長健壯、大小一致的苗木,確保合歡栽后生長一致,林相整齊,提高栽培經濟效益。栽植時將苗木放人栽植穴要使根系伸展,栽后灌透水。萌芽前,在苗干上部選飽滿的側芽枝上進行中短截,促進側芽發(fā)育成枝,向上生長,以延長主干。
3定植后管理
3.1水分管理
合歡發(fā)芽后枝條速生期正值春末夏初干旱期,此期降水少,空氣濕度小,地面蒸發(fā)量大,缺水會明顯影響植株生長。此期應根據土壤含水狀況及時補充水分,正常年份澆水1~2次,較旱的年份澆水2~3次,保證樹體健壯生長。進入雨季一般不灌水,還要注意排水,避免合歡受澇。進入冬季后,澆1次封凍水,萌芽前澆1次萌動水,保證合歡植株安全越冬和及時萌芽。
3.2土肥管理
灌溉后,為防土壤板結,應及時中耕,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通氣良好,促進苗木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形成良好發(fā)達的主根和側須根。合歡幼林對肥料需求十分敏感,生長季節(jié)施肥對植株生長具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第1年秋季追1~2次肥。第2年開始每年追施4~6次復合肥,累計每年追肥750~1050kg/hm2,以使苗木健壯。生長迅速。
3.3摘心
第3年春季對達到干高要求(2.5~3.0m)的苗木進行摘心,促發(fā)側枝形成樹冠,使枝葉量增加。以利于樹木生長和干徑加粗。
3.4移栽
由于合歡是強喜光植物,樹冠又密,為了培養(yǎng)大規(guī)格園林工程用苗,第4年春在合歡萌芽前,進行隔行移栽,降低栽植密度,促進合歡健壯生長。
3.5修剪
為使合歡樹姿優(yōu)美,樹冠豐滿,除了定干外,還要對側枝進行合理的修剪。選上下錯落的3個側枝作為主枝,用來擴大樹冠。冬季對3個主枝短截,在各主枝上培養(yǎng)幾個側枝,彼此互相錯落分布,各占一定空間。對于樹上的枯枝、病蟲枝、交叉枝、過密枝等應疏去,以改善冠內通風透光條件。疏剪時,剪口應與著生枝干平齊,不留殘樁。
4病蟲害防治
4.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4.1.1枯萎病。癥狀:幼苗發(fā)病,植株生長衰弱,葉片變黃,以后少數葉片開始枯萎,最后遍及全株,此時根及莖基部已腐軟,植株枯死,大樹得病,地上部分萎蔫,病葉枯黃后脫落,枝條逐漸枯死,嚴重時全株枯死。防冶措施:及時清除病枝、病株,集中銷毀,死樹應砍去并銷毀,以防止病原菌擴散,并用20%石灰水消毒土壤;加強栽培管理措施,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患病輕的植株,開穴灌澆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倍液,10~15d澆1次,連續(xù)3~4次,可有效遏制病情擴展,并使植株逐步恢復。
4.1.2銹病。癥狀:感病枝梢、葉柄上產生近圓形、橢圓形或悛形病斑,直徑2~4mm。葉片上病斑很小,近圓形。感病初期,病斑上均產生黃褐色粉狀物,為病原菌夏孢子堆,后期在病斑處又產生大量、密集、漆黑色的小粒狀物,為病原菌冬孢子堆。防治措施:加強栽培管理,促進樹木健康;噴灑石硫合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多菌靈800~1000倍液等,10~15d噴1次,連噴2~3次。
4.2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4.2.1巢蛾。發(fā)生規(guī)律:合歡巢蛾是合歡樹的一種主要食葉害蟲,嚴重時,滿樹蟲巢,大量葉片的葉肉被啃光或咬成殘缺不全,樹干呈現(xiàn)枯干。合歡巢蛾1年發(fā)生2代,以蛹在樹皮裂縫及周圍建筑物的磚縫、檐下越冬。第2年6月中下旬羽化出蟄,在葉片上產卵。7月上中旬幼蟲孵化,7月下旬開始在巢中化蛹,8月上旬第1代成蟲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蟲孵化,9月下旬幼蟲開始作繭化蛹越冬。防治措施:每年10月至第2年5月以及7月底8月初刷除樹皮裂縫及附近建筑物上的繭蛹;在幼蟲初作巢期,蟲量不多的可剪除蟲巢,消滅幼蟲;于幼蟲期可噴1500~2000 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的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25%滅幼脲Ⅲ號懸浮液2000倍液常量噴霧等殺滅幼蟲。
4.2.2吉丁蟲。發(fā)生規(guī)律:合歡吉丁蟲幼蟲蛀食樹皮和木質部邊材部分,破壞樹木輸導組織,嚴重時造成樹木枯死。1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被害樹干內過冬。次年5月下旬幼蟲老熟在蛀道內化蛹。6月上旬合歡樹花蕾期成蟲開始羽化外出,取食合歡葉片,10d后在干和枝上產卵,卵期15d左右,孵化后蛀入樹皮,至9、10月被害處流出黑褐色膠,一直危害到11月。防冶措施:5月成蟲羽化前進行樹干涂白。防止產卵;成蟲羽化期往樹冠上和干、枝上噴的20%菊殺乳油1500~2000倍液等殺成蟲;樂果與土和成泥,將蟲孔堵住,再用膠帶貼上,以防干燥,也可以在7~8月采用藥物注射蟲孔的方法,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