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霞
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實現(xiàn)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無縫結合,是當前推進教育信息化的一個突破口。筆者在教學一線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必要性和整合思路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期,以計算機為主要標志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響著教育觀念的變革。教育現(xiàn)代化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這是時代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同時國外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也在鞭策我們改變我國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與國際教育改革同步發(fā)展,是時代賦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首先,從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看。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各種媒體獲取豐富多彩的信息,而傳統(tǒng)課堂單調呆板的注入式教學和課堂信息的老化,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使各種不同的知識信息,如數(shù)據(jù)、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lián)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學場景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了多重感官的刺激,創(chuàng)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們在仿真環(huán)境下感受、理解知識的內涵,進而為其建構穩(wěn)定的知識基礎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其次,從學生的需求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尊重學生,我們的教學工作要從學生的需求來考慮如何優(yōu)化教學過程。初中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還需要大量具體、直觀、形象的資料來幫助;他們求知欲旺盛,渴求獲得大量、豐富的課外知識,幫助理解課內知識;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增強,他們不喜歡在老師的控制下,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喜歡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的這些需求,而且能將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樽灾鳌⑻骄渴降膶W習方式,進而構建自主探究式的學習環(huán)境。
再次,從人才的培養(yǎng)來看。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綜合素質的人才,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特別是網絡教學的應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一人一機,學生通過計算機獲取圖文并茂的知識,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提取、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集體協(xié)作的精神,學生們的腦、手、口協(xié)調發(fā)展,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最后,從語文學科的特點看。語文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任務。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語文材料容量的有限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需要廣泛的涉獵,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單靠一兩天、一兩次強化訓練,一兩篇優(yōu)秀范文的講解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而計算機及網絡不但能儲存大量的語言文字材料,還可以隨時檢索和顯示,利用信息平臺,我們可以輕輕松松地得到我們所需的任何一種信息,不僅提取量大,而且顯示質量高,還可使語文教學做到大容量。這樣,就可把學生直接帶進訓練的語境中,讓學生經受一定廣度、深度和難度的思維訓練,對培養(yǎng)學生敏捷、嚴謹、周密的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很大。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思路
1.直觀激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是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或無需要的學生是很難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圖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激趣主要適用于說明文教學,有時也可用于記敘文、文言文教學。
2.情境渲染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學生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的主題,體會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如臨其境的真切感受,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辦法。
3.補充資料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內知識,而且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大閱讀量,提高語文能力。如在教學《死海不死》時,教師可以補充死海的各種文章、圖片,補充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在教學《背影》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幾張照片、生平資料,多位名人談《背影》的文本資料,散文的文體常識,如朱自清寫的與《背影》有關的《我是揚州人》,俄國赫爾岑寫的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文章《給兒子的一封信》等。運用計算機將大量與課文教學相關的資料集中存放在一起,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同學的需要,而且也為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提供大量的知識,另外,在教師教學課件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網址,便于學生在局域網或廣域網上探索性收集信息,擴展視野,對于學生全面、深入理解課文都會起到重要作用。補充資料適用于各種文體的語文教學。
4.快速反饋
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快速反饋、快速遷移,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和智能的發(fā)展。閱讀能力需要通過閱讀文段來檢測提高。傳統(tǒng)教學操作起來非常麻煩,要刻版,要印刷,費時費力。利用信息技術,只需將要閱讀的文段輸入計算機,學生就可以翻閱答題了,不僅完成新授任務,還能實現(xiàn)快速反饋、快速遷移,及時查漏補缺。復習課這種方法更受歡迎。
5.知識系統(tǒng)化
語文教學雖以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主要任務,教給學生系統(tǒng)化的語文知識也不可忽視。運用信息技術將零散分布在六冊課本中的語文知識系統(tǒng)化,非常有利于學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如可將小說知識、詩歌知識、記敘文知識、說明文知識、議論文知識、戲劇知識、散文知識分別做成表格,再將這些表格做在一個課件里,提供給學生,不論是查閱還是識記,操作起來都非常方便,學生很輕易地就能把握這些知識系統(tǒng)。魏書生老師提到的語文知識樹也可以做成課件,這也是信息技術與語文經典教學方法的整合。
綜上所述,就語文教學而言,課堂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艱巨任務。因此,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作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實踐證明,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才可以提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