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教學應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其中教師的評價語的作用顯得至關(guān)重要。所謂教師評價語,就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過程、效果方面進行即興點評之語。它主要起看反饋、激勵、調(diào)控、誘導以及推進學生后繼學習的作用。教師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類型的評價,比如肯定的、理解的、激勵的、引領的等等,使學生的理解從膚淺走向深刻,思考的時空更加自由廣闊,最終真正實現(xiàn)教師、文本、學生三位一體的閱讀對話;同時在評價中提高教師自身的聽辨、點撥評價能力以及增強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
近幾年,筆者嘗試了這樣幾類評價語。
一、引領互動式
例如:a.對剛才同學的回答,你有什么看法?b.你同意他(她)的觀點嗎?還有其他不同想法嗎?c.你還有補充意見嗎?這類評價語往往能賦予學生求異的權(quán)力,激活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參與評價、討論,開放思路,在課堂上形成一種互評互析的互動氛圍,使學生的認知、體驗變得更加敏感、豐富。
二、探究理解式
例如:a.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這樣想?
b.再想想,還可以怎么理解?c.你能進一步對你回答作出解釋嗎?其實這又是一種追問式的評價,可引導學生向較高的思維層次遞進,使學生能更深刻地對文本進行揣摩分析,由此將課堂教學引向深處。
三、肯定激勵式
例如:a.很精彩!太棒了!b.你的看法很有見地!c.你的想法非常有價值。d.你具備優(yōu)秀播音員的素質(zhì)!如此等等,在學生回答精彩處的積極評價,會成為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索的動力。落到點上的由衷贊美,是教學藝術(shù)的真正體現(xiàn)。
這樣,在探究理解、引導互動中,學生的認識從膚淺走向深刻,感悟從單一走向豐富。
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在文本解讀中的原初認知與情感體驗,當學生的認識還比較“單一”,情感體驗還不夠“豐富”時,要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追問、旁問與即時評價的理解;其次,要賦予學生求異的權(quán)力,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評價,從而對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各種問題。
【案例】《〈論語〉十則》教學片段
對孔子的“挑戰(zhàn)”(師生討論第五則)。
師:為什么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一種智慧?
生1: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會去學習,永遠有學習的意識,這是一種智慧。
(同學們對生1的回答頭稱是。)
師:說得真不錯,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其他同學還有對“智慧”的發(fā)現(xiàn)嗎?
生2(補充):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會變得很謙虛,別人也樂意教你,你就獲得了學習機會。
師:你們能多角度看待一個問題,而且理解得到很深刻,老師非常欣賞,這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zhì)。你們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還是一種什么品質(zhì)?讓我們挑戰(zhàn)孔子,試著用一個字概括,并說明理由。
生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勇也。我認為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有所不知,這需要一種勇氣。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4(不同意生3觀點):人都有自己不知的一面,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有所不知,這很正常,談不上“勇”。
生5(同意生3的觀點):人總是習慣于掩飾自己的“不知”,敢于承認自己不知的確很勇敢。
師:對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你們有什么看法?
生6:“勇不勇”因人而論,對膽小的來說就是勇,反之就不是;但也敢于說出自己不知,不虛偽,不做作,這是做人的真實,是“真”也。
師:因人而論,很有見地。還有補充意見嗎?
生7:是“德”也。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勇氣,是一個人的美德,他可以非常真實地活著。
師(小結(jié)):孔子如果知道兩千年后,有這么一群出色的后生,他一定要含笑九泉了。
【分析】學生之所以特別喜歡這樣的課,是因為教師賦予他們以自我角色意識,并啟發(fā)他們捕捉自己的體驗進行創(chuàng)造。開放性問題的提出,以及及時跟進的評價語,引發(fā)了學生之間的互評互析,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興趣和情感體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綜上所述,教師評價語的運用,應不拘一格、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教師要給予恰當、簡潔、精妙的評價而不要刻意營造結(jié)果。
教師的評價語在教學中十分重要,“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但這種評價不是一次到位的。因為學生的認識要經(jīng)歷一個漸進的過程,從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從知之甚淺到知之較深。教師的評價語要建立在對學生深切的理解與關(guān)愛上,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