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幸福。那么,我們的孩子幸福嗎?
李躍兒在其專著《誰拿走了孩子的幸?!防?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一堂名為“我的幸福”的課上,面對老師的循循善誘,孩子們卻齊聲回答:老師——我們——不——幸福!
雖然,孩子們“不幸?!钡睦碛晌寤ò碎T,但他們說出的是自己真實的感受。
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成人,教育者,老師,父母??我們的教育者最不愿思考的或者說最漠視的,卻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是不是活得幸福。
許多父母總認為他們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他們不知道,他們想象的幸福與孩子心中的幸福背道而馳。他們誤解了孩子的幸福。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吃好了穿好了,在物質上要什么給什么,孩子就幸福了。他們以為,只要孩子能考高分,進入前幾名,考上一個好學校,孩子就成功了。至于考上好學校,能不能真正成功,或者說取得了父母認為的成功還是孩子內心的成功他們并不關注,而對于這樣的成功會不會使孩子感到幸福就更無所謂了。
這些,主要來自于父母對于教育的誤解。對于教育的誤解來自于對人才的誤解,對人才的誤解又來自于對成功的誤解。而對于成功的誤解呢?來自于對幸福的誤解。
我們常常讀到這樣的消息,某某大款突然跳樓自殺,什么原因也沒有,之所以自殺,是因為生活太無趣了。什么都干過了,什么都享受了,再往下活就沒意思了。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從童年期沒有在精神方面得到過真正的提升,他的心理在精神層面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滿足,心靈沒有升華。他的所有追求一直停在物質的層面,精神對他來說永遠是個盲區(qū),所以導致他找不到幸福。在物質層面,所能享受到的全都享受過了之后,空虛感就會將他淹沒,這個時候,剩下的唯有一條路——毀滅自己。
在當今社會,幸福已經成了奢侈品。作為人,我們大都遠離了人的本來含意,遠離了真正的自我。我們在無休無止的所謂的活動中浪費生命。我們的生命大都消耗在過分地講究速度、拼搏的漩渦中了,消耗在把成就、成功、金錢、權力看得過重而造成的緊張焦慮中了,在這樣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感到很累,喘不上來氣,感覺不到幸福。
如果成人沒有足夠的智慧找到自己的幸福,怎么能讓孩子做到這一點呢?
孩子的幸福被成人拿走了,成人的幸福被誰拿走了呢?是成人自己。
如果成人有足夠的智慧,有完整的心靈空間,他們的幸福就無法被拿走,孩子的幸福也就有了保障。
如何找回幸福?李躍兒向父母們呼吁:我們不要光顧著做一只忙碌的鴿子,要把心帶回家,帶回到心的真實本性。既然幸福是內心的感受,只要把心帶回家了,也就找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