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嘀——嘀——”樓下傳來持續(xù)的汽車?yán)嚷暋?/p>
又一個早晨,在吵鬧中驚醒。起身,伸頭看看窗外,樓下逼仄的過道上,密密麻麻停著一排車,靠近路口的地方,一輛車斜停著,將整個道路堵死了。一輛看樣子準(zhǔn)備駛出的小車,被卡在了路口。駕駛員一邊摁著喇叭,一邊從車窗里探出頭,仰著頭四處張望。
果然又是被堵牢了……
幾乎每個早晨,都是在這種嘈雜聲中,拉開一天的序幕。
小區(qū)里車滿為患,經(jīng)??吹揭惠v輛私家車,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小區(qū)里亂轉(zhuǎn),希望能找到一個縫隙,將車塞進(jìn)去。
車多,矛盾也多。諸如刮擦啊,搶道啊,亂停亂放啊,等等。當(dāng)然,最大的矛盾,還是居民不斷增長的汽車擁有量和小區(qū)有限的停車位之間的矛盾。
矛盾集中在一早一晚。晚上,大家都下班了,像小鳥一樣飛回小區(qū)來了,飛回來的小鳥卻找不著巢,沒停車位啊。于是,你追我趕,你擁我堵,常常為了爭一個停車位,互不相讓,甚至大打出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里關(guān)系,被日趨緊張的停車位給整得蕩然無存。有時候,回去晚了,只好將車停在小區(qū)外的道路上,再步行幾百米回家。
也有橫的。半夜回來,一看,沒車位啦?那就停哪算哪,反正第二天就開走。這一停不要緊,里面的車全讓它堵住了,出不來。于是,大清早,小區(qū)經(jīng)常在一陣陣騷亂中,驚醒。急著送小孩上學(xué)的,忙著上班的,趕著去車站接人的,全圍在那輛蠻橫地堵住了他們出路的小車前,踢車輪,拍打引擎蓋,大聲叫喊,拼命摁自己的車?yán)?,急得團團轉(zhuǎn),罵娘,打電話給社區(qū)……混亂的早晨,就這樣夾雜著急促的喇叭聲、刺耳的警報器聲、憤怒的叫喊聲、氣急敗壞的拍打聲,混合成一首難聽的交響曲。
車位之爭,成了小區(qū)的老大難。
那天,我一早要用車。來到自己的車旁,發(fā)現(xiàn)后面堵了一輛車,將路給堵死了,進(jìn)退兩難。我又急又氣,圍著那輛車,亂轉(zhuǎn)。忽然無意中發(fā)現(xiàn),在車的后擋風(fēng)玻璃里,貼著一張小紙條,湊過去一看,樂了,上面寫著:“如果擋您道了,十分抱歉!需要移車,請致電139……”還畫了一張卡通笑臉。我連忙撥通那個電話,對方語言混沌,顯然還沒睡醒,但一聽是擋了道了,連聲道歉,而且很快就提著褲子趕來了,將車開到一邊,騰了道。
幸虧這張小紙條,否則,我非被急瘋了不可。
此后,我也在自己的車上貼了個條,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
很快,我發(fā)現(xiàn),小區(qū)里的很多車輛,都在車后的玻璃上,貼了一張小紙條,寫著一串串號碼。偶有堵車狀況,按照紙條上的號碼,一個電話就能找到車主。
一張小小的紙條,解決了不少難題,化解了很多矛盾。
朋友老羅跟我講了另一個紙條的故事。那天早晨,老羅剛上車,忽然發(fā)現(xiàn)刮雨器上夾著一張紙條。老羅的心一驚,以為是罰單。下車,拿起來一看,是一張便條:“對不起,昨夜停車時不小心刮了你的車,請與我聯(lián)系,我的電話……”老羅繞著車轉(zhuǎn)了一圈,右后側(cè)是有一點點不太明顯的擦痕。老羅感嘆說,自己的車,經(jīng)常會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些擦痕。真沒想到,還會有人主動“送上門來”。
老羅告訴我,那天,他還是按照那個號碼打了電話。不是要那個人賠償,但他一定要告訴那個人:謝謝你留下的那張紙條。
有時候,一張紙條,予人方便;有時候,一張紙條,帶給人溫暖。
摘自《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