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君 胥琳佳
[摘要]作為社會美德傳承的需要,紙媒典型報道還會存在。創(chuàng)新是新聞之魂。紙媒典型報道如能借助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從戲劇、電影、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中汲取養(yǎng)分,在創(chuàng)新中建構紙媒典型報道藝術化模式,不失為紙媒典型報道的出路之一。
[關鍵詞]紙媒典型報道藝術化模式
近年來。典型報道的傳播效果日漸淡化成為業(yè)界不爭的事實。加之電視、網(wǎng)絡、手機等新媒體的興起,受眾的注意力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發(fā)展趨勢,紙媒典型報道的傳播效果進一步受到?jīng)_擊,并不斷弱化。
創(chuàng)新是新聞之魂。紙媒典型報道如能用藝術化的模式進行,避免簡單的文字堆積和拼接,吸取藝術領域的體現(xiàn)元素,亦能增強文字的表現(xiàn)力,提升文章的感染力,達到吸引受眾、感染受眾、影響受眾的最終目的。所以,在典型報道傳播效果日趨淡化的今天,紙媒藝術化建構典型報道已非常必要。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月,各界媒體針對“10.24”事件展開了一場典型報道的“新聞征戰(zhàn)”。11月3日,《湖北日報》頭版刊發(fā)的長篇通訊《熱血鑄就生命之梯——記“10.24”長江舍己救人英雄群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很多讀者評論稱,看到報道后,壓抑不住眼眶中的熱淚,所有的感動與悲愴瞬間傾濕臉龐。筆者認為,此篇通訊之所以能在國內(nèi)該群體報道的同類眾多作品中打動人心,關鍵在于作者傾注真情,用創(chuàng)新的寫作手法和飽含熾熱情感的筆觸。真實還原并藝術化建構了典型人物的報道。
一、紙媒典型報道藝術化模式建構的內(nèi)涵及方式
藝術是自我主義現(xiàn)實化后對精神、行為、語言的表達與表現(xiàn),電影、音樂、繪畫、戲劇、表演等都屬于藝術的范疇。藝術是沒有界限的。汲取、借鑒別的藝術豐富自身并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在各類藝術中都可以看到: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文學與美術交融的典型例子。
典型報道藝術化模式就是指,在遵守基本新聞規(guī)律、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同時,在寫作手法、表現(xiàn)形式和文體結構上大膽創(chuàng)新。借用電影、音樂和繪畫等表現(xiàn)手法,吸引游離紙媒典型報道的受眾,用藝術化的新聞表現(xiàn)和情感沖擊引起受眾共鳴,提升典型報道的宣傳效果。
第一,戲劇講究敘事的獨特性,用角色的安排來豐富故事的發(fā)展。本文在群體典型人物通訊中,開先河般地使用了復數(shù)第二人稱“你們”,讓人耳目一新,通篇文章以“你們”貫穿,也拉近了心與英雄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你們”的使用,將英雄、讀者、作者三個角色融為其中,跳出了原有的單線型傳播新聞事實的模式,因為“你們”,讀者也站在其中,和整件新聞事實產(chǎn)生了“對話”,信息流在英雄、讀者、作者之間交互流動,形成了一種多線型的信息流狀態(tài)。不僅體例親切,而且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這是使用第二人稱豐富文章角色的藝術。
同時,本文避免了簡單的鋪陳直敘,以倒敘的方式開篇:先是午夜祭奠英魂,然后將視角轉入事發(fā)當日,再以時間為線索,從“生命之梯”開始層層推進?!暗箶⒓舆f進式”的敘事方式設置懸念,引人關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事實陳述中,人的感情也逐步升華。
第二,電影依靠畫面的組接來表現(xiàn)生活,在視覺方面有逼真、具體的長處,典型報道也講究真實具體,“用事實說話”也可以換做“用畫面說話”。而且。在西方典型人物的報道中,一直倡導“動態(tài)新聞思維”,其手法可以概括為:以英雄自身的行動說明英雄的高貴品質(zhì),以生動具體的細節(jié)使讀者對記者所報道的一切深信不疑,以充滿人情味的描寫解釋英雄行為的動機。
《熱血鑄就生命之梯》較好地運用了“動感思維”模式和電影蒙太奇的藝術手法:事情雖然發(fā)生在下午的14:20分,但作者從13時長江邊一片祥和的秋日午后景色寫起,一切平和、嫻靜,就像作者說的“誰也不知道危險在悄然逼近”。14:20分,危險降臨,作者開始以時間“分”為截點,還原閃回的片段,將瞬間發(fā)生的事件“切片”成若干碎片,然后又把時間碎片的畫面進行了拼接,還原再現(xiàn)現(xiàn)場紛繁復雜的景象,進而調(diào)動受眾大腦的各種表象,報道引人入勝的效果正源自對受眾想象力的挖掘。而且,文中沒有任何感情的渲染和高大全式的描寫,“實錄”式的再現(xiàn)。讓人對事實深信不疑,惋惜、感動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音樂藝術不能像電影和戲劇通過畫面和敘事表現(xiàn)出明確的概念和思想。但它采用音律的組合和節(jié)奏的緩急展示內(nèi)涵,力量往往更加強大。
《熱血鑄就生命之梯》主體部分的小標之下,都以群眾譜寫的挽歌、頌歌、詩詞開篇,通過其他媒體聽過這些歌曲的讀者,旋律會隨之在腦海中響起,伴隨著文字的繼續(xù)閱讀,沒有聽過的讀者,在簡單、精辟、平仄有聲的歌詞中,也能體會到行文的唯美和精妙,感知英雄壯舉帶來的感動、惋惜和傷感。
更重要的是,整篇通訊在低回婉轉的敘事之中,迂回穿插短句,筆者統(tǒng)計,文中2個以上四字詞語連用的有9處、2個以上三字詞語連用的有3處。平緩的敘事節(jié)奏中,伴隨著英雄帶來的震撼和感動,短句讓力度隨之加強,節(jié)奏走向強勁,慷慨激昂地展現(xiàn)了英雄的悲壯、無畏與崇高。
如,描繪到英雄沉入江底,不幸凋謝之后,作者連用三字、五字組成的短句:
“悲與喜、真與善、勇敢與無晨、偉大與崇高……
短短幾分鐘,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撼山岳,動乾坤?!?/p>
英雄的悲壯在瞬間躍于紙上。
再如,英雄葬禮,作者這樣寫到:
“這是荊州千年古城史上最宏大最悲壯的葬禮!
淚飛如雨,天河決口,情動古城。
淚水完成了一次精神升華和靈魂洗禮。”
讀到此處,節(jié)奏的加快讓讀者的淚水也奪眶而出。
第四,就繪畫藝術而言,“存形莫善于畫”。畫家追求物形的逼真。但長期以來,無數(shù)畫家在“神似”方面花費了更多的心血,白描、渲染、鋪墊等各種手法被運用于繪畫之中。眾多文學作品借鑒了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典型報道在不違背新聞注重事實的基礎上,略帶筆墨渲染場景、營造氛圍,能增強文章的厚重之感。
作者選擇在英雄“七日祭”的午夜探訪新聞現(xiàn)場。并以“英魂對話”開篇:
“夜已央,星光熹微。搖曳的燭光下,你們的英魂仿佛在和記者進行對話——
茫茫天幕上閃爍的星星是你們明亮清澈的眼睛嗎?
中天高懸的月亮是你們對人民潔白的忠誠嗎?
大河奔流決然東去歸海是你們義無反顧的步履嗎?
秋水無言一遍遍輕撫大地是你們在拂去媽媽臉龐的淚花嗎?……
子夜的鐘聲響起?!?/p>
他們雖然是英雄,但畢竟是19歲的孩子。探究過去的幾年。他們在備戰(zhàn)高考,再往前,只是懵懂的孩童時代。挖掘在長江大學的事跡,他們進入大學才50天。作為典型報道的需要,要讓三位英雄的形象樹立起來,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英雄的分量。
斯人已去,靈魂猶在。作者在進入文章主體之前,調(diào)用英雄離去的新聞現(xiàn)
場的各種靜態(tài)元素,在山川之間與英魂“對話”,寥寥幾筆的渲染和鋪墊。襯托出三位逝去孩子的高大形象,引起了讀者心底的共鳴。
在“對話”的鋪墊中,英雄從對人民的忠誠中徐徐走來,之后的救人經(jīng)過、英雄葬禮、眾人緬懷順理成章,呼之而出,巧妙自然。
第五,交響音畫作為一種具有描寫性或情節(jié)性的音樂藝術形式,注重通過旋律和配器進行描寫和造型,旋律、節(jié)奏、和聲、配器、力度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現(xiàn)因素,可以讓聽眾在旋律中“看見和感知”音場中展現(xiàn)的活生生的畫面,音和畫的完美結合,帶來的是更大的感染力和心靈震撼。
當英雄事跡、眾人緬懷都展示給讀者之后。作者并沒有就此停筆,《蘭幽香遠》小標之中,讀者已經(jīng)隨著文章節(jié)奏的攀升,對英雄充滿無限敬意和贊嘆。結尾時,作者筆鋒回到事發(fā)2天后,英雄陳及時的父母在江邊祭奠兒子的現(xiàn)場,原本對英雄高大的情懷再度縮到細微之處,清晰可見:“江水清漾,你與爸爸隔水相望、靈魂相擁”,一副父與子的悲傷畫面催人淚下。爸爸在江中打撈起一塊石頭,“捧石入懷,深情地呼喚你:‘兒子,回來吧!”一聲呼喚,劃破悲傷畫面——畫面與悲愴呼喚交織的音畫,讀者的情感被再一次震動。
接著是整個通訊的點睛之筆——
“在那個感天動地的時刻后,因為你們,讓世人重新審視這條河流。
這是一條濫觴文明的河流:
這是一條孕育傳奇的河流:
而現(xiàn)在,這是一條有英魂的河流:
在這個靜靜的小江灣里,你們用熱血鑄就生命之梯,感動了中國,為這條民族母親河留下了新的史詩,新的傳奇!”
感情濃烈的排比、張揚的情感中凝練的主題噴薄而出。從“靈魂之石”到“長江之魂”,在交響音畫般的呈現(xiàn)中,完成了從個人崇高偉大的靈魂到中華民族千年民族之魂的升華。
二、紙媒典型報道藝術化模式建構的有效性
《熱血鑄就生命之梯》發(fā)出后,引起了各界的強烈反響。
在英雄輩出的大學——大學生舍己救人英雄群體的母校長江大學,師生在電話中說。同學一邊讀報一邊流淚,有的讀不下去了換同學繼續(xù)讀,又哽咽失聲。該校政法學院副院長陳札旺說:連日來。他都沉浸在《熱血鑄就生命之梯》帶給他的感染之中,通訊寫得很好,催人淚下,透過文字,一次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精神的偉岸。
“長江大學十幾名大學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我從一開始就感動著。說實話,不為別的,只為他們年輕,他們和我兒子一樣,擁有‘90后的花樣年華。但讀了11月3日湖北日報頭版發(fā)表的《熱血鑄就生命之梯》長篇通訊后,我的感動終于達到了沸點,終于大聲地哭了出來?!笔∈称匪幤繁O(jiān)督管理局袁福國說:“短暫的東西是美麗的,因為時間為人們截取了最美的一瞬,如一現(xiàn)的曇花、劃過天際的流星。通訊作者用慢鏡頭回放的方式,讓我們再次見證了3名大學生生命最后的瞬間,尤其是最后幾分鐘的悲壯圖景。正像文章中說的,短短幾分鐘,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撼山岳。動乾坤。”
臺灣導游、南華大學碩士崔靜萍也認為。這是一篇夾敘夾議,令人動容的文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遠在新西蘭的華人在《湖北日報》電子版上看到了這篇記述祖國感人群體的長篇通訊,大家打印下來爭相傳閱?!半m然身處海外,相距萬里,但英雄的義舉在你們細膩的筆觸下,仿佛‘生命之梯真實場景重現(xiàn),再次沖擊著我們的視覺和心靈:在你們的筆下,救人犧牲群體仿佛又活過來了,精確到分的切片式描寫。讓英雄們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真實豐滿。我給出的評價是感情豐沛,氣勢磅礴。全面豐滿,沁人心田!”這是新西蘭基督城發(fā)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新西蘭信報(New Zealand messenger)社長、總編輯王浩看完本報長篇通訊《熱血鑄就生命之梯》之后說的一席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宇碹說,最初,對結梯救人事件僅停留在感動的層面上,當看到《湖北日報》對該事件所做的報道,我再也壓抑不住眼眶中的熱淚,所有的感動與悲愴瞬間傾濕我臉龐。通訊《熱血鑄就生命之梯》中,“英魂對話、生命之梯、情動古城、霹靂頌歌、蘭幽香遠、長江之魂”,每一個標題都是從事實與情感中最貼切的提煉,文章不僅梳理了事件發(fā)展的始末,更是在此基礎上將升華的情感用最唯美的詩來表達,震撼每位讀者心靈,進一步激發(fā)了讀者的英雄情結,樹立了時代的道德和精神坐標。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臺灣籍博士生林姿蓉說,“當讀到《熱血鑄就生命之梯》18人梯時的情境時。眼淚便再也止不住了,此種融合現(xiàn)代詩、散文式的報道手法,巧妙、深刻地將此悲壯事件,以及各方、各角色的濃烈情感,交叉描寫。表述得相當完整,令人無不動容,我看兩次。哭了兩次!”
百度員工文杉在給報社的電子郵件中說,“10.24事件發(fā)生后,一直在關注湖北日報的報道。《熱血鑄就生命之梯》讓我飽含熱淚,印象深刻。倒敘式的開篇——夜幕下與英靈對話,一下子觸動人心,為英雄壯舉感動的同時,更贊嘆記者午夜探訪新聞現(xiàn)場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篇小標之下都以詩歌開篇。對繁多的材料進行了巧妙的安排,結構整齊,令人贊嘆作者對新聞事件的駕馭能力。”
絲寶集團員工王庭超在題為“生命之梯的力量與震撼”的電子郵件中說:《熱血鑄就生命之梯》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壯舉和舍己救人的精神進行了詮釋,讓人看到了一個立體的群體英雄臉譜。在人們眼里,“鏈”和“梯”都是堅硬的實物,是力量的代表。當人形成鏈、搭成梯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力量,而是一種心靈的震撼!
寧波市港航管理局新聞中心副主任宋兵以“感動,在生命的厚度之上”為題給作者發(fā)來電子郵件。他說,作為身在異鄉(xiāng)的湖北人,我一直關注著陳及時、何東旭、方招三個年輕人的感人事跡。事實上,我已經(jīng)不記得我有多長時間沒有被感動過了。但在今天讀完你們的報道。我的感動再次被激活……其實,我們真的需要這份感動:為生命的偉大感動,為舍身救人的壯舉感動,更為奉獻精神的延續(xù)感動。
他說,“還有另一份感動默默地流淌在字里行間。湖北日報的記者,用他們的眼睛,用他們的心靈,盡情抒寫著對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的感動,記者用他們的愛,用他們從這三個年輕生命獲取的感動,為身在事件發(fā)生地之外的我們傳遞著感動,這份感動同樣感動?!?/p>
在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此次英雄事件中,紙媒無法做到網(wǎng)絡的快速,也無法達到電視畫面的動容,比傳播速度無法企及,比新聞事實,在傳播媒介發(fā)達的時代,也難以做到“獨此一家”。文字也有著自身的魅力和藝術,在這個時候,如能汲取其他藝術領域的表現(xiàn)精華,比精致、比內(nèi)涵、比深度、比情感、比藝術感染力。則能有效地奪回受眾的心?!稛嵫T就生命之梯》帶來的強烈反響,證明了紙媒建構典型報道的有效性。
三、運用藝術化模式建構典型報道是出路之一
典型報道日趨被受眾排斥、傳播效果逐漸淡化;紙媒遭遇新媒體的沖擊,所以。紙媒的典型報道更是“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運用藝術化模式建構典型報道不失為紙媒典型報道的出路之一:借鑒戲劇的多線型信息流模式和敘事結構、借鑒電影的實錄式或蒙太奇表現(xiàn)手法、借鑒音樂音律節(jié)奏的巧妙安排、借鑒繪畫鋪陳渲染的承托方式、借鑒交響音畫還原的聲畫立體造型。都屬于典型報道藝術化模式建構的有效維度。
正如康定斯基所說?!耙婚T藝術向另一門藝術的方法上的借用。只有在所借用的方法不是膚淺地而是本質(zhì)地被運用時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典型報道在進行藝術化模式表現(xiàn)的時候,首先不能偏離新聞自己的本質(zhì),一切表現(xiàn)要建立在“用事實說話”、“客觀真實報道”的基礎上;其次,其他藝術形式的借鑒本質(zhì)上是服務于典型報道的總目標——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達、內(nèi)涵的解讀、思想的詮釋、精神的傳遞。從這個意義上說,《熱血鑄就生命之梯》是一篇重大群體典型報道中有重大創(chuàng)新意義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