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作蘇
今天,一代杰出新聞記者郭超人作品的研討會,在楚天傳媒大廈舉行。我擔任主席的湖北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是發(fā)起和承辦研討會的主要單位。
穆青在新華社被親熱地稱為“老頭”,而郭超人被稱為“老郭”。“老頭”去世后開過研討會。而老郭在逝世將近十年之后。他的作品研討會才終于得以在家鄉(xiāng)湖北召開。我們有幸作了東道主。
我為這一點感到很自豪。
我對郭超人的景仰起于他的生前,這景仰并不是因為他的位高權(quán)重,而因為他是一位名記者。年輕時讀他的名篇《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中印邊界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激動不已。后來自己做了記者,常常以他的作品作為藍本揣摩。當然,也對他在主持新華社工作期間,使新華社邁向世界性通訊社行列的業(yè)績深感佩服。非常有幸的是,我在他活著的時候見過他的面,至今也許是湖北日報在職人員中唯一與郭超人同志打過交道的人。
那是1998年。超人同志當時已過了63歲,仍然擔任著新華社社長的重任。當時超人同志多年沒有回故鄉(xiāng),這次是帶著任務返回故里的。超人同志一生以在基層調(diào)查研究的功夫見長。這次來湖北各地也作了深入調(diào)研。隨后,省委書記賈志杰在武漢會見了他。當時我受省委指派,會見時陪同在座。
記得超人同志并沒有簡單直奔新聞報道業(yè)務,而是從當時湖北的宏觀形勢談起。當時湖北與全國一樣,工業(yè)企業(yè)改革帶來陣痛,特別是下崗失業(yè)人員增多,穩(wěn)定任務很大。記得超人同志不愧是國家通訊社負責人,視野很寬,見解獨到。他舉了東歐和西歐的許多現(xiàn)象與數(shù)字。說明暫時的失業(yè)率增高不必驚慌,要堅定改革信心,推動國有企業(yè)朝既定的改革方向前進。后來的事實證明,超人同志的觀點是正確的。我當時對超人同志獨到的見解。侃侃而談的風度而感到折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笨墒?,非常意外的是,僅僅在那次與超人同志會面一年多后,2000年6月21日,突然傳來超人同志于15日溘然長世的消息。我手持電訊稿,感到非常震驚。特別為電訊稿中提到他于逝世前兩天,還在抱病工作的精神而感動。
我那天正好在編輯部擔任發(fā)稿的值班總編輯。時間是深夜,最為緊迫的是如何在版面上安排這條逝世消息。按照長期形成的不成文規(guī)矩,地方報紙對新華社播發(fā)的部長級干部逝世消息是不予刊登的,即便刊登也頂多發(fā)在在二版不顯眼的角落。
可是超人只是一個部長級干部么?不,他更是一位名記者,一位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文化人。一位在中國新聞史上享有聲譽的名人!
我在腦子里飛快地形成了這些想法。抓起電話與我的校友、現(xiàn)新華社湖北分社副總編唐衛(wèi)彬交流,并且告訴她:湖北日報將打破級別規(guī)格,非常突出和莊重地刊登超人同志逝世消息,以表達包括新聞工作者在內(nèi)的家鄉(xiāng)人民對這位杰出兒女的哀思。
結(jié)果,2000年6月22日的湖北日報。非常醒目地在第一版刊登了超人同志的逝世消息。標題重新擬過的,字體采用黑體,是全國報紙中安排得最突出的一家。
從那時到現(xiàn)在。將近十個春秋已過。
今天,我們終于用作品研討會的方式,用遠距離審視的學術(shù)態(tài)度,不僅給超人同志以應有的哀榮。更從新聞學、文化學、歷史學、文學、心理學等多方面,探討他留下的豐富遺產(chǎn)。而這,對于進一步提升當代新聞工作者的人生境界和人文品格。具有十分迫切而重要的意義。
超人同志靜靜地走了,但他的膝下仍有冰峰千座,雪蓮朵朵。那是他的精神不散之處,也是后人永久學習和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