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百
最近在嘉定紫藤公園太極推手周六、周日交流活動上,來了幾位新拳友,他們雖然都年輕力壯,而且已經(jīng)練了多年的太極拳,拳架也非常規(guī)范、漂亮,但一旦搭上手推起來,卻腳下無根、力不從心。其中有一位從小就刻苦練武,推起手來也肯動些腦筋,動作也比較靈活,可他與我搭手,每當他用力進攻時,不管他的動作再快,都未等作用到我的身上就被我即時化解后彈了開去。他有些不解地感嘆:“你的反應怎么那么快呢?”
打太極拳看上去很慢。楊、吳、武、孫等式的基本太極拳套路演練起來的確都比較慢,正常打完一套要20分鐘左右,再慢些可用1個小時。正因這樣,世人都覺得太極拳是慢慢吞吞的。
其實,太極拳也有快的,如陳式太極拳就比較快,還聽說楊式太極拳中有快拳,吳式太極拳中也有快拳。我以前學過的一路太極散手的對練套路,單練或兩人對練起來也都比較快,太極拳在單練發(fā)勁時也是講究快的。
我的理解是:太極拳形似慢,其實并不慢,而且從一定的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很快的。在這里我并不是要把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相比,一定要比出哪個拳種更快,只是想說明太極拳真的并不慢。
先舉個例子,可能也不很確切,權(quán)當借題附會隨便發(fā)揮吧。一輛汽車跑起來可以很快,可是它為什么會跑得那么快呢?是駕駛員的操縱動作快嗎?除了在緊急或特殊情況下,一般駕駛員駕駛汽車時都是篤篤定定的,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快的動作。汽車之所以跑得快,主要是靠汽車本身的功能和質(zhì)量,再加上駕駛員的正確而熟練的操作技巧。如果車子功能、質(zhì)量不好,老拋錨,駕駛員技術(shù)再好,車子也跑不快?;蛘哕囎庸δ堋①|(zhì)量都很好,而駕駛員技術(shù)不好,車也不敢跑快,特別是遇有九曲十八彎的山路盤道,可能還會寸步難行。
練習太極拳與學習駕駛技術(shù)有相同之點也有不同。相同之點在于兩者都是學習技術(shù),一個要學會駕馭汽車,一個要學會駕馭太極拳術(shù)。不同的地方在于,除了日常維護,汽車駕駛員不需要去研發(fā)汽車的功能,提升汽車的質(zhì)量。而練習太極拳卻還要去開發(fā)人體的潛能,太極拳之所以要打得慢,就是要去細細地體驗、體察、體會。細致是為了豐富,為了周到,為了關(guān)照到體能的方方面面,為了長功。汽車的燃料是從外面加進去的高標汽油,太極拳術(shù)的燃料是靠自身練出來的高級功能——精、氣、神。功能足了,動力足了,技術(shù)精了,駕馭起太極拳來快就有了可能。說太極拳并不慢,不是說太極拳什么都不慢。在一般情況下,打太極拳套路時慢是事實,而且這也是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它創(chuàng)造了這種慢慢的武術(shù)文練的方法。
都說是力大打力小,都說是快打慢,你太極拳這樣慢慢地練,不是在練挨打嗎?太極拳練的就是在挨打中反擊、在挨打中占先,“后發(fā)先至”說的就是這么個理。
后發(fā)能先至嗎?后發(fā)怎能先至?后發(fā)先至需要什么條件?太極拳自有其后發(fā)先至、形慢而實不慢的致快法寶。
第一,世上最快的是什么?物質(zhì)世界中運動速度最快的是光。目前國際計量委員會承認的光速是299792458±1?郾2米/秒。到目前為止,人類創(chuàng)造的任何動力裝置,其運動速度離光速相差都很遠很遠。
是不是有比光更快的東西?科學證明,在物質(zhì)世界中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宇宙大爆炸的超光速目前只是一種假設。在非物質(zhì)世界中有沒有呢?意識是依賴于物質(zhì)的,意識不屬于物質(zhì)世界,意識屬于精神世界,意識沒有速度,但意識是超速度的,因為意識是超時空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意識比光速更快。據(jù)說,地球到金牛星(也叫牽牛星、牛郎星)的距離是16光年,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在夜空中看到的金牛星的光,是它在16年以前發(fā)出來的,它今天發(fā)出的光,我們要在16年以后才能看到。試想一下,如果你不看金牛星的光,而是靠腦子想象一下,是不是可以在一瞬間就到了金牛星上?這就是意識的速度,是沒有速度的速度,是超速度的速度。太極拳修煉重意識,就是看重了意識的這一快速度、超速度。太極拳快在意識的快速,意識的超時空,意識的穿透力,意識的“一瞬間”。
第二,松靜能致快。松靜是太極拳理論的靈魂。太極拳的松不是懈,而是像彈簧那樣的有掤勁的松。如果把鐵條看成是硬的、僵的,那可以把弓看成是柔的,是緊中有松、松中有緊的。正因為弓很松,才可以被拉開,弓一旦被拉開了,就可以把箭很快地放射出去。拉開弓的時候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快的速度,完全可以像打太極拳那樣慢慢地拉,放箭時卻很快。弓和彈簧的快速反應,源于它們是可以松緊的。這樣的靈敏的松緊反應,用一根硬的鐵條或木頭是做不出來的。太極拳講究要效法彈簧和弓的松緊,因為緊在人生的后天實踐中通過勞動、生活已經(jīng)比較多地積有,所以太極拳強調(diào)要更多地修煉人身上的松。
靜也能助快。無論是訓練或?qū)崙?zhàn)都離不開人的大腦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指揮。安靜的心情和環(huán)境能更快地發(fā)揮大腦的接收、分析、思考、應對能力。像看書和思考問題一樣,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可能會看得、想得很快,而在繁雜的環(huán)境中會看得、想得很慢,甚至會看不下去、想不出來。當然有些人練就了可在繁雜環(huán)境中一樣看書、想事的本領(lǐng),但是練就這個本領(lǐng)的前提無非也是能靜下心來。練太極拳講求靜,主要是心靜,再雜再亂心都要能靜下來。心靜則明,心亂則迷,明能快,迷則滯。
第三,聽勁訓練強調(diào)的就是要快,快聽能快應。其他拳種也有重視聽勁訓練的,但太極拳更強調(diào)聽勁的作用。在訓練中,老師會經(jīng)常地要求學員要重聽勁,聽得快。聽勁有眼聽、耳聽、觸聽、心聽、神聽等。無論是哪種聽勁,訓練中都把聽得快作為追求的首要目標,除此還要求聽得準、聽得清、聽得明。聽勁訓練不僅僅是練習聽,還包括聽后要應,聽得快還要應得快,要練成一種熟能生巧后的如本能一樣的行動,熟練之后靠的是直覺的應答,不再需要經(jīng)過大腦去思考。應答快的時候是一剎那的時分,容不得再經(jīng)過大腦去思考一下。就像手在眼前劃過時,并不需要用大腦去思考,眼晴會自動地保護性地閉一下一樣。太極拳的快應,不僅表現(xiàn)在應答的快啟快動上,還表現(xiàn)在剎車快上,應得快、動得快,也要停得快,遇不需用勁時要即停即止、速停速止。
在練習太極拳和推手的過程中,刻意于去細細地聽,細細地體會,聽勁的速度會提高。經(jīng)常在實戰(zhàn)中摸索,應對的能力和速度也會提高。著熟后,可時快時慢、忽隱忽現(xiàn),閃轉(zhuǎn)騰挪出其不意,體會快的技擊效果。
第四,勁圓圈小,越小越快。太極拳講“天人合一”,模擬天圓地方,化勁以圓,發(fā)勁以方。把勁力擊發(fā)出去,離不開蓄和放兩個過程。太極拳練習時講究用勁要圓。圓有大有小,在剛開始練習時圓會比較大,行拳所用的距離較長。然太極拳越練越精,其圓會越來越小,達到高境界時即無圈功態(tài)。隨著圓的縮小,蓄發(fā)勁的距離也會越來越短。太極拳的蓄發(fā)只在一圈間,圓圈越小,蓄發(fā)的距離越短,擊發(fā)時速度就會越快。
第五,舍己從人跟得快。別人跑得快,你能跟得快,跟得快也是快。太極拳講舍己從人,對方的勁到哪里,己方的勁要跟到哪里,不即不離,不丟不脫,發(fā)放、離勁等除外。如何做到舍己從人跟得快?除做到松、靜、沉等基本要求外,還要練好沾、連、黏、隨之法。黏連就是要像膏藥貼在對方身上,或使對方的勁像貼在自己身上一樣要撒撒不掉、要脫脫不開,快則快走,慢則慢隨,能慢能快,快慢隨心自如。
太極拳的套路練習一般情況下是比較慢的。但太極拳也有一些快招練習法,專練意識和身體筋骨的快速運動和反應??炀氈杏锌烊?有快動作的單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發(fā)勁練習。這些練習都比較快,練習中要能速則速,能快則快,如彈、抖、炸、擰、翻、冷、震、采等勁的練習都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另外還有一些抖大桿、擰太極棒等輔助器械的練習也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勁力。
太極拳看似慢,其實并不慢。本人在學習和練習太極拳及太極推手的實踐中對這一命題從開始時的有所懷疑,到后來的漸漸建立起信心,逐步領(lǐng)悟到了其慢中寓快、慢中求快、慢中有快、慢中能快的一些奧妙與樂趣。太極拳有太極拳獨特的慢練法,也有其獨特的快擊術(shù),堅持練習、細心體悟,相信會對太極拳的獨特的快意、快技挖掘得更深更透,受益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