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華 韋錫龍
不久前,盧宅營造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就在近期,盧宅又與諸葛村古村落、俞源村古建筑群和浦江鄭義門一起,被推薦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看了盧宅后說:盧宅是江南的民間故宮。
江南故宮,名不虛傳
穿行在盧宅老街,第一眼看到的是五開間的磚雕磨磚大照壁,這就是盧宅主體最外側的入口了。照壁上鐫刻著“雙獅滾繡球”“鯉魚跳龍門”“文房四寶”等造型,這是為盧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舉子們祈福,均有祥瑞之意。從照壁向北是兩座明清時盛行的四柱三間的石牌坊,上書“大夫第”?!按蠓虻凇遍T樓以北的照壁與前面的外照壁圍合的主要入口空間呈半圍合狀,此寓意為“藏風納氣”,就是說保證盧家的文風和官風。
盧宅真正的大門是“捷報門”。此門建于明景泰年間,原明代所書“捷報”匾額已毀,現為今人所書。跨過第二道“國光門”,是一個約400平方米的跨院,院子一角有條2米寬的曲尺型廊道,向北與肅雍堂連接。肅雍堂是盧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軸線?!懊C,肅敬也,禮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樂之所以生也?!薄对姟ぶ茼灐び蓄分性唬骸柏事?,肅雍和鳴?!碧妹蛑鴣怼CC雍堂從第一進儀門開始,一條全長320米的中軸線貫穿南北,這條中軸線上布置了九進大小不一的建筑,又分前四后五。前四總長180米,作為禮儀場所,可議事、迎送和祭祀。后五進總長140米,為生活區(qū)。前四與后五之間用一道可以移動的石庫門隔開。
除了肅雍堂這條軸線外,南北向還有樹德堂和復荊堂兩條軸線,房間的功能也不盡相同。經過修復,目前盧宅保存有建筑20余座。專家們說,盧宅的功能區(qū)域分布相當合理,千余間房屋、庭院經過幾十代的傳承、修建,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絕對達不到現在的規(guī)模。盧宅文保所吳副所長告訴筆者,幾乎每一位來盧宅的建筑專家,都被它的建筑技藝所折服。作為“建筑之鄉(xiāng)”的代表作之一,盧宅雖是一個體量相當大的府邸,但因為它采用了大木小式,且青瓦粉墻,卵石鋪地,處處透著平和、雋永的親切感,有時間的沉淀來為整個建筑制造氛圍,所以站在諾大的庭院里,你不會覺得空洞。而且它的許多細節(jié)都在無聲地述說著建筑之鄉(xiāng)的實力——它的建筑結構形式多種多樣:主廳大多是抬梁式木構架,雪軒則是穿斗式構架,又如肅雍堂是五架梁連穿枋結構,墻身用空斗磚墻,延長了進深。大廳的雙跨頂上還有防水的天溝,整個建筑排水極為暢通。有歷史記載,倘若遇到暴雨,水位達男人額頂,雨住后只要半個小時積水就能全部排出大廳。盧宅的千余間房子在建筑結構上也是體現了每個時代不同的特征,光是屋頂就分重檐、單檐,檐頂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懸山等等。在盧宅的每棟建筑中,都明顯地突出浙江民居風格的風火山墻、高聳的垂脊和起翹多變的屋面,使整體建筑的風格溫婉與剛猛融為一體,并呈現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特點。盧宅是儒學禮治的文化標本,是傳統(tǒng)道德的物化圖解。
木雕精品,薈萃其間
盧宅是廳堂建筑的天然博物館,雕刻工藝在當今世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東陽木雕藝人不斷推陳出新,加上彩繪藝術在木雕作品中的運用,使盧宅成了一座“東陽木雕博物館”。先且不說那些精美、壯碩的牛腿、琴枋等構件,即從那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絳環(huán)板上,就能看到了《八仙過?!贰端疂G》《百壽圖》《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種透雕浮雕,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魚蟲,都是雕工精細、形態(tài)傳神。難度更大的是牛腿上的多層雕刻,只見那人物神態(tài)自然,花鳥活潑動人,祥獸栩栩如生,令人嘆為神品?!拔母铩逼陂g,盧宅相對來說是幸運的,特別是數以萬計的各種木雕,幾乎毫發(fā)無損,因為當時肅雍堂、東吟堂等主要建筑成了縣供銷社的辦公樓和物資倉庫。因此,樹德堂檐柱上的雙層牛腿,嘉會堂木雕“九獅戲球”三架梁,由整塊香樟木精雕而成,都保存完好,是國內絕無僅有的珍品。
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上世紀80年代,盧宅的搶救保護工作就已著手實施,后來對盧宅進行了深度保護,動遷了當時還住在里面的六七十戶盧氏村民,經修葺整治后,盧宅正式作為一處景點開門接待游客。但如今的“盧宅”和過去的“盧宅”在意義上已經大不相同了,僅從面積上來說,過去的盧宅號稱占地500畝,盧宅的整個村落應該以盧氏大宗祠為中心,由復荊堂、肅雍堂、樹德堂三條軸線延伸出去的幾組建筑呈拱月之勢圍繞周圍。長500米的盧宅老街和東西兩條雅溪形成了盧宅的交通干道。共有40多處園林、書院、寺觀和26座牌坊點綴其間。
2005年,“世界遺產基金會”公布了2005年—2006年世界百大瀕危文明遺址名錄,涉及全球5大洲的55個國家,盧宅赫然在列。據介紹,盧宅得以進入名錄,完全是個巧合。2004年底,世界遺產基金會的兩位副總裁在故宮文博專家的陪同下,專程到東陽,目的是為配合故宮大修考察東陽木雕工藝,同時物色幾位師傅去北京參與修繕??赐陽|陽木雕,考察團一行順帶去看了盧宅。盧宅宏大精美的房屋結構、集大成的東陽木雕、雍正御筆的巨匾等,讓兩位基金會副總裁當場表態(tài):他們也要為盧宅保護盡份力。
目前對盧宅又制定了新的保護計劃,包括搶救保護進士第、鐵門里、慎修堂、小洋樓、中河路15—18號民居等歷史建筑,保護石質、磚雕文物和彩繪,疏浚整治雅溪水系等等。但筆者了解到,如果要全面修復盧宅,包括核心保護區(qū)和一般保護區(qū),仍是任重道遠。畢竟,古建筑物本身的維護很重要,但是絕對不能僅僅保護建筑本身,更要注重建筑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是水系、土地流失、氣候的改變對于古建筑都會形成致命的損害。只有生活在這里的每個人都意識到保護古建筑和自己生存發(fā)展之間的互相作用,才能真正保護好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