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凌
無錫地域?qū)偬W(wǎng)平原和沿江平原,間有低山或殘丘。1912年,實業(yè)家榮德生和族叔榮吉人、榮鄂生計劃興辦社會公益事業(yè),決定在東山地區(qū)造一景園。適有前清進士徐殿遺留一處桃園舊址,榮德生遂將其買下。此后數(shù)年,他又在橫山與滸山間購置山糧田共150畝,植梅3000株,陸續(xù)建造了天心臺、香雪海、誦豳堂、招鶴亭、樂農(nóng)別墅、念劬塔、宗敬別墅、豁然洞等景點。園中以梅為主,廣植各種名貴花木,羅列假山奇石。“一生低首拜梅花”的榮德生,手書“梅園”兩字,鐫刻在入園處的一塊紫紅色的巨石之上,以純潔高雅的梅花喻示清白為人、布芳天下的品德。園門內(nèi)東側(cè)鑿有洗心泉,榮德生寫了“洗心泉”刻石,并題跋四句云:
物洗即潔,心洗則清。吾浚此泉,即以是名。
有人對“心洗則清”覺得不可理解,問榮德生說:“人心怎么洗得呢?”
榮德生指著明澈清亮的泉水,意味深長地解釋道:“洗心者,是用以洗去心中無形的污垢。一顆心清清亮亮,坦坦蕩蕩,如同明澈的泉水那樣才好。取名‘洗心泉借以喻警,不是真的要用泉水來洗人心。”
梅園不僅成為榮氏兄弟的別墅和族中子弟讀書玩耍的場所,更向游人開放,為江南賞梅勝地之一。名人雅士們常在園中品茗清談,吟詩作畫,不亦樂乎。
一個梅花盛開的季節(jié),被稱為“康圣人”的清末維新派領袖人物康有為來梅園賞梅,受到榮德生的熱情接待。各處景點一一看過,來到一座建筑物前時,康圣人抬頭見上面匾額書有“香雪海”三個大字,旁有一行小跋云系康有為甲寅年春二月題。咦——這是怎么一回子事呢?他十分驚訝地對梅園主人說:“康某今朝首次來梅園,何曾題過片語只字呀?不知何人冒用老夫名義在此胡涂亂抹?”
榮德生笑著說:“民國3年初春花開,暗香浮動,白雪漫空。我乘興請大家題詞,有一位秀才冒用了康先生的大名,題了‘香雪海三字,取‘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之意。也是一時雅興,不成想冒犯了康先生……”
康圣人寬大為懷,說:“如此就不必計較了,只是這幾個字確乎寫得欠佳啊?!?/p>
榮德生對康有為敬仰有加,他自己又喜愛書法,練得一手好字,豈肯輕易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他當即命人取過紙筆來,對康圣人請求道:“今日幸得先生親蒞敝園,此處匾額務請先生重新題過,以存真跡,留芳百世如何?”
康有為倒也沒有推辭,當即點頭應允了。名人走到哪里便題到哪里,這也是一種雅興,一種風氣,一種文化現(xiàn)象。榮德生親自為他磨墨濡筆,康有為揮毫重題了“香?!币活~,并附詩一首:
梅園不愧稱香海,劣字如何冒老夫;
為謝主人濡大筆,且留佳語證真吾。
若干年后,著名作家郁達夫也曾來梅園小住,并在《感傷的行旅》一文中對之贊不絕口:
“梅園是無錫的大實業(yè)家榮氏的私園,系筑在去太湖不遠的一支小山上的別業(yè)……”
“大約到過無錫的人總該知道,這附近的別墅的位置,除了剛才汽車通過的那枝橫山上的一個別莊之外,總要算這梅園的位置頂好了。這一條小小的東山,當然也是龍山西下的波脈里的一條,南去太湖,約只有小三里不足的路程,而在這梅園的高處,如招鶴坪前,太湖飯店的二樓之上,或再高處那榮氏的別墅樓頭,南窗開了,眼下就見得到太湖的一角,波光容與,時時與獨山,管社山的山色相掩映。至于園里的瘦梅千樹,小榭數(shù)間,和曲折的路徑,高而不美的假山之類,不過盡了一點點綴的余功,并不足以語園林營造的匠心之所在的。所以梅園之勝,在它的位置,在它的與太湖的接而又離,離而又接的妙處……”“我在此地要感謝榮氏的竟能把我的空想去實現(xiàn)而造成這一個梅園,我更要感謝他既造成之后而能把它開放,并且非但把它開放,而又能在梅園里割出一席地來租給人家,去開設一個接待來游者的公共膳宿之場?!?/p>
類似梅園這樣的景點,榮氏兄弟在故鄉(xiāng)無錫還建造了多處。其他公益事業(yè)也興辦了不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都是社會各界人人看得見的巨大的廣告,既樹立起了榮氏的良好形象,也為他們的企業(yè)及其產(chǎn)品作了宣傳。聰明的實業(yè)家是從不白花一文錢的,播種就總會有收獲,胸懷大志者所得必亦大,深孚眾望者眾望必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