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吉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越來越重要,我國播音主持從傳統(tǒng)的形式往雙語播音轉變。本文介紹了新的播音形式——雙語播音的興起及其現(xiàn)狀,并論述了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全球化;英語;雙語播音
中圖分類號:G2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09)30-0059-01
在全球化的今天,以英語為重要傳播語言的媒體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語的語言文化強勢地位在全球范圍內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漢、英雙語播音主持在我國對外傳播以及互動交流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漢英雙語播音的興起
漢英雙語播音是我國在傳統(tǒng)播音形式下出現(xiàn)的一個新的播音形式,它的興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英語在全球傳播中占據(jù)強勢地位
在全球經濟、文化日益發(fā)展的情況下,世界各國之間的影響、合作、互動日益加強,交流則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這就使得英語已經成為了全球通行的標準,并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與外國的政治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嘉賓走進熒屏與我國的觀眾交流,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主持人開始運用雙語。在此,雙語跨越了中外文化差異,通過交流達到更廣的傳播效果,使得雙語播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二)全球“漢語熱”升溫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以及中國在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熱愛學習漢語。通過各種媒體,外國觀眾能欣賞到各種各樣的雙語節(jié)目。在這種輕松易懂的雙語環(huán)境中外國觀眾可以更好的了解有價值的新聞、娛樂和服務信息。對熱衷于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外國觀眾來說,他們在學習中國規(guī)范的漢語和精粹文化的同時,還能了解來自中國的新鮮資訊。
二、我國漢英雙語播音的現(xiàn)狀
我國最初用雙語進行播音主持的節(jié)目是從雙語教學節(jié)目開始的。198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出“英語講座”,每期半小時,歷時兩年零三個月。1982年1月2日中央電視臺開辦“跟我學”漢、英雙語教學節(jié)目。1992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開播了一檔音樂節(jié)目“歡樂調頻”,由中方主持人王璐和外國專家李柯雙語主持。1997年后我國出現(xiàn)大量的漢、英雙語新聞直播節(jié)目,僅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就在1997年以雙語主持方式進行了“兩會”、“香港回歸”、“十五大”、“長江三峽截流”等十九場次的現(xiàn)場直播。2000年,北京電視臺率先推出雙語談話節(jié)目“國際雙行線”,主持人的雙語切換及臨場應變都是應對自如。從2003年開始,中央電視臺每年現(xiàn)場直播一場“雙語元旦晚會”。2005年起央視又推出“雙語中秋晚會”。目前,以雙語方式主持的節(jié)目在中央臺和地方臺都越來越多,涉及的內容范圍也越來越廣,政治、經濟、文化、醫(yī)療、娛樂等領域都有涉及。
三、我國漢英雙語播音的意義
(一)保護本民族的語言發(fā)展
一個國家的語言是民族的標志之一,如果失去了語言,民族文化將很難繼承。而語言間相互影響是非常廣泛,包括語言間語言成分的吸收,結構規(guī)則的模仿,在另一種語言的影響下產生一些新的語言成分以及某一個或幾個民族放棄自己的語言而選用另一民族的語言。因此,在保護本民族語言的同時必須處理好與強勢語種的關系。如果一味反對英語的普及,那中國又回到閉關鎖國的年代;如果摒棄國語全部說英語則會導致中國文化身份的缺失。而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雙語播音恰恰不是通過孤立自己來保持本民族的語言,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開放的心態(tài)在不喪失自己語言文化的前提下接受外來文化。
(二)增強本民族的文化影響
全球化的意義在于信息自由流動,即文化輸出和文化傳播的比重增大是當今全球傳播的一大特色。但是全球化不等于同一化,世界應該是多彩的,相異的。但是全球化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來自本民族的制約。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立足于世界的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依據(jù)之一。雙語播音是一個保持自己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是保持各自文化差異性。讓中國的聲音成為世界不可低估的力量的途徑,這種傳播力量不是建立在征服上,而是建立在文化多樣化的吸引上。
(三)增強我國媒體的全球競爭力
在全球傳播中既敏感又重要的就是新聞傳播,各國政府為了保護自己國家利益而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施加限制。而長期以來,西方媒體壟斷著絕大部分的信息傳播資源,所以西方媒體的話語中常常有某種偏見。隨著中國雙語的發(fā)展,中國人不必借助西方媒體來審視各種事件。全球傳播給我們媒體一個挑戰(zhàn)西方媒體話語霸權的機會。雙語讓我國媒體進入軍事圈、文化圈、政治圈,增強我國在國際新聞報道中的競爭。
四、小結
雙語播音是現(xiàn)在我國媒體的發(fā)展趨勢,它保護了本民族的文化,也讓全世界的人更加了解中國文化,提高了中國的影響力,增強了中國媒體在全球的競爭力,讓我國人民也能更加真實的了解世界。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雙語播音主持人人才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陳燕.對雙語播音專業(yè)課程設計和教學大綱的思考[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3).
[2] 李丹丹.漢、英雙語播音主持芻議[J].今傳媒.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