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波
“我,一名原本普普通通的小學生,卻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在全校出了名。隨之發(fā)生的一樁樁事,讓我煩惱不已……
“上周,我的一篇作文獲得了全國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一等獎,我自然感到特別高興。一開始,同學們紛紛向我道賀。我想,這是件好事,說明我在同學中受到了重視,在他們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定的威信,但后面的事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們班有一條老規(guī)矩:比賽得獎的同學要‘請客。為這,我可沒少花錢!另外,感情好一點的朋友還要單獨送紀念品,這對囊中羞澀的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得獎之后,我終日惶惶不安,唯恐一不小心得罪了同學、朋友。好不容易熬過了那段日子,可到了發(fā)獎(本校的獎勵)時,我又一次遇到了痛心的事。我的獎品——六支圓珠筆和一本大詞典,慘遭‘劫難。我剛拿到圓珠筆,同學們就一擁而上:‘給我一支圓珠筆!‘我也要!不到一分鐘,本屬于我的圓珠筆就被大家搶光了。搶到了圓珠筆的同學高興得手舞足蹈,沒搶到圓珠筆的同學反倒埋怨起我來了,說我偏心,威脅說以后再不和我玩了……那本嶄新的大詞典也遭了殃,被觀賞者傳來傳去,我拿到手里時已經(jīng)被弄得又臟又皺。我不明白,為什么朝夕相處的同學們變得如此不文明?”
讀完這篇日記,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學生獲了大獎的確可喜可賀,可這種變味的祝賀讓學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學生們到底怎么了?其實,發(fā)生在校園里的“怪現(xiàn)象”,絕不是僅此一例。
一、校園眾多“怪現(xiàn)象”
金錢至上——不久前,學校召開了表彰大會,對上學期被評為“三好”、“優(yōu)干”、“標兵”以及在某些方面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予以獎勵。會后,我卻聽到這些“好學生”一連串的抱怨:什么“‘三好、‘優(yōu)干和‘標兵,付出的勞動不同,獎勵也不應該等同”啦;什么“獎支鋼筆是廢物,獎錢才實惠”啦;更有甚者,竟把獎狀揉成一團隨手扔掉了。在他們看來,“獎狀不如獎物,獎物不如獎錢,錢少不如錢多”。
浪費有理——中小學生浪費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非但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做法,反而崇尚這樣一種邏輯:浪費有理?!帮埐宋兜啦缓?咽不下去。”“反正我是付了錢的,不合胃口就扔掉,何錯之有?”在一些學校,浪費水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開學初,文具店的生意奇好,學生們紛紛換購新文具(舊文具還能使用),理由如出一轍:“我們就喜歡花樣百出的新款。文具過時了就換掉,何錯之有?”
“請客風”盛行——一股“請客風”正在校園蔓延,入隊、入團要請客,評上“三好”、當上班干部要請客,考試、競賽取得好成績要請客,過生日自然也要請客。如此破費是為什么?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解釋:“這是時尚!只有這樣才能顯得豪爽、夠朋友,請客送禮是在衡量友情的深淺,這是潮流!”
“荒唐證書”泛濫——“整人許可證”、“網(wǎng)戀許可證”、“光棍證”等,這些看似荒唐且充斥著暴力、成人化色彩的另類證書,在校園里刮起了一股流行風。
“追星族”增多——學生們喜歡上了各種“明星”:體育明星、歌手、演員……無數(shù)耀眼的“明星”令學生目不暇接,“明星”的生活也成為學生課下議論的焦點。周杰倫、王力宏等演藝界明星早已取代文學家、科學家,而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新時代偶像。
“灰色童謠”興起——在當今校園的某個角落,你會聽到一些極不和諧的聲音:在操場上,有學生跳皮筋時的特殊“伴奏樂”;在教室里,有學生之間的特殊玩笑話。這些特殊的“伴奏樂”和玩笑話,盡是不堪入耳的“灰色童謠”,它們已成為嚴重侵蝕學生心靈的“精神鴉片”。 “灰色童謠”大多改編自流行歌曲或唐詩宋詞。比如:“現(xiàn)代老師武藝高,個個都會扔飛鏢,班里紀律真是妙,不能說話不能笑,學生膽敢大聲叫,馬上把他父母調(diào)”,“太陽當空照,骷髏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炸藥包”,“讀書苦,讀書累,讀書不如把覺睡”……這就是流傳于學生口頭的校園童謠,其低俗的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實在是讓人觸“耳”驚心。
二、令人深思
21世紀的中小學生與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小學生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不能拿舊的標準來衡量一代新人,但根本的東西不能丟!校園“怪現(xiàn)象”反映出學生價值觀和我們的教育出現(xiàn)了偏差。
學校道德教育缺乏深度。學校道德教育缺乏深度是學生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單向灌輸?shù)慕逃绞健⒆非蠓謹?shù)的價值取向給學生造成了心理壓力。許多教師、家長把“學習好”看成是學生成材的唯一出路,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教師的冷落,學業(yè)的無望,使“學困生”破罐破摔,于是厭學、輟學現(xiàn)象屢見不鮮。相當一部分學生重功利價值,輕精神價值,做事講價錢、談報酬,見到麻煩事就躲。學生中談崇高理想的少了,“講實惠”的多了,常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思想。
家庭道德教育缺乏信度。家庭道德教育缺乏信度是學生出現(xiàn)不良價值取向的直接原因。一些家長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欲望,只關心孩子的身體,而忽視道德教育。一些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造成家庭成員關系疏遠,感情出現(xiàn)隔閡。一些家長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孩子承受不了過重的負擔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一些家長自身素質(zhì)低,常在孩子面前發(fā)牢騷,家長的不良言行給是非辨別能力差、模仿能力強的孩子造成了負面影響。許多家長只知道溺愛孩子,不但沒有讓孩子懂得感恩,反而喪失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這都嚴重影響著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
社會道德教育缺乏力度。社會道德教育缺乏力度是學生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隨著傳播渠道的多元,各種不良思想意識通過多種渠道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不少學生看到有的企業(yè)家、商人文化程度不高,卻成了“暴發(fā)戶”,便產(chǎn)生了失衡心理,覺得“讀書無用”。網(wǎng)上的不良信息也逐漸模糊了學生的道德規(guī)范意識。血腥暴力內(nèi)容、淫穢色情信息,對自控能力較弱的未成年人造成了極大的心靈危害。中小學生正處于道德、信念、理想萌芽時期,社會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宣傳力度不夠,易導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出現(xiàn)偏頗和動搖。
三、給校園“怪現(xiàn)象”敲響警鐘
我們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減少校園“怪現(xiàn)象”的發(fā)生呢?筆者認為,正確價值觀的教育要向家庭、社會延伸,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校、家庭、社會一致的教育氛圍。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質(zhì)。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質(zhì)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首要前提。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的認知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言行,什么是錯誤的言行;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樹立高尚的道德理想,熱愛教育事業(yè),強化德育責任,提高德育實施能力,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為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奠定基礎。
優(yōu)化家庭道德教育藝術。糾正錯誤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所在。家長不要以“唯利至上”的金錢觀、價值觀誤導孩子,要保持清醒頭腦,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克制各種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言行,避免家庭中的精神污染;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另外,學校要全心辦好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指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家庭精神生活充實、高雅。
豐富道德教育活動。學校要積極開發(fā)優(yōu)秀道德教育資源,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歷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通過對話、交流,說理、疏導等多種渠道,直觀、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文明行為習慣。道德教育活動應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開展向英雄、模范、志愿者學習的活動,加強心理輔導與行為疏導工作,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組織討論、演講、辯論、“結對子”活動,化解學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調(diào)適能力。道德教育活動應與校風校紀校規(guī)教育相結合,抓好道德行為訓練。分層次制定出不同年級的德育目標、內(nèi)容和方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以德育基地為依托,充分挖掘社會、自然環(huán)境中的德育資源,創(chuàng)設德育情境,使學生獲得切身體驗。道德教育活動還應與優(yōu)化校園內(nèi)外環(huán)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優(yōu)美環(huán)境中感受現(xiàn)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提倡使用文明用語,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各種校園“怪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告訴我們,對中小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可削弱,尤其要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切不可只把道德教育“掛在口頭上,擱在書本上”!
(責任編輯鄧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