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之霞
說課一詞對于每位教師來說并不陌生,而對說課的定義眾說紛紜,歸根結底,說課就是教師向同行系統地談自己對“課標”、教科書的理解和把握、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簡言之,說課即說“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
說課,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說課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但是,現在的說課在某些學校流于形式,被固定的條條框框所束縛,重點放在了“教什么、學什么”上,而對“為什么這樣教”闡述不足,忽略了說課的意義是教師對教學的回顧、反思與提高。那么,怎樣使說課更加精彩,更有實效,為教師真正走進新課程搭起一座成長的橋梁,從而培養(yǎng)探究型學生,塑造研究型教師,創(chuàng)建學習型學校呢?
一、研讀"課標",鉆研教科書
不管是哪個學科的教師,我們都應該熟知課程標準的核心即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本學科提出的新理念;閱讀目標(包括1至6年級的目標和學段目標),這些目標指導著教師的教學,確保了教學的方向,這樣從整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著眼,“四位一體”,整體考慮每一節(jié)課;讀“實施建議”和教科書中的“導語”,提高操作能力。
說課的前提是讀懂教科書,鉆研教科書,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靜下心來解讀文本,先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充分與作者、編者對話,走進編者的心靈,讀懂讀透作者和編者的所思所想,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把握教科書的精髓和難點,內化教科書的精神。這樣讀教科書,才使每個文字都有嚼頭。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橋》為例。
《橋》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潛心讀書,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橋》 這篇課文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這位村支書以自己的沉穩(wěn)和威信、高風亮節(jié)、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而老支書身上那種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們傳達的核心。這是一篇小說,在寫法上也極具特色,第一,文章構思新穎,設置懸念,前后照應;第二,文中用了很多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第三,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讀書來了解課文以“橋”做題目的深刻內涵。
教師在教科書的把握上既要關注本課的單元訓練重點、教科書的前后聯系,還要深挖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上的變化,這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才能站在更高的視角上進行。
二、了解學生,分析學情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闭f課前,要認真分析學情,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和學習能力,把教學定位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要把教科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使教科書充滿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
三、闡述目標,解讀教科書
課前,教師研讀“課標”,鉆研教科書,可以說對目標的闡述應該是得心應手。目標不是單純的說說而已,要讓聽課的教師不但聽清,還要有個消化過程。交代目標不是做做樣子,過多的目標,過于困難的目標,學生根本達不到,只能是走過場。因此目標要清楚、實在,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敖虒W重點”和“教學難點”一定是從學生中來,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的學習著眼點。
在《教師教學用書》中,交代的目標,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每個年級的要求基本一致,作為教師,要使用教學用書,還要結合“課標”超越教學用書?!罢n標”對于每個年級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教師在闡述目標時要結合年級段的要求,具體說清,“正確”和“流利”的標準是什么,“感情”究竟達到什么程度,重點訓練哪種讀書技巧,默讀、速度要分別達到什么程度,都應該交代清楚。短短幾分鐘的解讀教科書、闡述目標,使聽者很快能聽出教師對教科書的研讀和把握程度。
四、教法學法,相得益彰
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會,更主要的是會學。實施新課程后,要求教師轉換角色,基于這一轉變,說課的教師必須說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說課活動中雖然沒有學生,看不到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但從教師的說課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在最大程度上體現課改精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啟發(fā)者。要說清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教科書,這種學法會達到的效果,怎樣在課堂上操作。和學生相對應的是教師怎樣正確引導學生,所采用的教法以及使學生達到會學所采用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言簡意賅
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說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進行。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文化底蘊和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出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和藝術。通常,教學過程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一是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說課者要把自己對教科書的理解和處理,針對學生實際,借助哪些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的基本教學思想說明白。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聽清“教的是什么”“怎樣教的”就行。不能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講。另外,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那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大綱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這就需要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二是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三是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四是說明采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這樣做的道理是什么)。五是說明板書設計。
六、教學設計,推陳出新
說課內容的創(chuàng)新經歷了一個“提出—完善—推廣—創(chuàng)新—再完善”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說課內容的探索也在不斷地生成與創(chuàng)新,說課者對教學的創(chuàng)造體現在說課之中,體現在對于教學準確而獨到的見解、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獨具一格的安排、對于教學策略獨具匠心的理解和獨特的運用技巧中。
七、教學評價,教師成長
說課后,教師們都開誠布公地給予評價,大家直言不諱,各抒己見,雖只有三言兩語,但卻是真實感受,雖不太系統完整,但都是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就在這點滴評議中,教師間的感情更近了,教學的研討氛圍更濃了,說課教師受益匪淺。
總之,好的說課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說課者有較新的教育觀念,能很好地理解教科書、了解學生,準確地把握重點難點,并有效地進行處理;能合理靈活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一般原理,采用的教學策略手段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學科教學特點;說課應該邏輯性強,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語言準確、形象、生動,富有啟發(fā)性和感染力;還能夠體現說課者較強的取舍、處理、組織能力,體現出教師寬廣的知識面,對所述問題持有的獨特見解等。除此之外,說課教師還應有好的口才、堅定的自信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快地成長起來,教學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