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軒
需長途運輸或作儲藏用的菜豆,應選擇肉厚、纖維少、種子小、銹斑輕、適合秋茬栽培的食莢菜豆品種。采收時間應在花謝后10天左右,此時豆莢已發(fā)育到相當程度,豆粒尚未突起,莢壁沒有硬化。菜豆品質應符合行業(yè)標準NY5080-2002。菜豆因開花坐莢期長,應分多次采收,一般每隔3或4天采收1次,蔓生種可連續(xù)采收嫩莢30~45天或更長,矮生種可連續(xù)采收25~30天。菜豆采后,需做好以下加工儲藏工作:
清洗 鮮菜豆上市無需清洗,用于加工的菜豆需要清洗。洗滌水需進行沉淀除雜等處理,必要時可加入適量的對人無毒的消毒劑,清洗后應達到去污、除蟲、減少農藥殘留的目的。
預冷 清洗后的菜豆要及時預冷,并進行防腐保鮮處理。在產地銷售一般采用自然通風預冷即可,需長途運輸或儲藏的產品需采用其他預冷方式。強制通風預冷或差壓預冷是用高速強制流動的空氣,強制通過容器的氣眼或堆碼間有意留出的孔隙,迅速帶走菜豆中的熱量;冷庫預冷是將新鮮菜豆直接放入儲藏冷庫中預冷,但預冷速度較慢;真空預冷是利用水在減壓下的快速蒸發(fā),吸收菜豆中的熱量以達到迅速降溫,效率較高,但成本太高,且需一邊預冷一邊補充蔬菜中的水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菜豆經預冷后應迅速將溫度降至9℃(±1℃),再選用殺菌效果好的防腐保鮮劑,如仲丁胺等對菜豆進行24小時密閉熏蒸,以利于菜豆的儲藏和運輸。
分級 一級標準:著色均勻、青綠,無病斑、蟲害;帶果柄,長度15~20厘米。二級標準:色澤青綠,果形稍有彎曲,允許有一處疤點;帶果柄,長度10~15厘米。三級標準:允許有彎曲和少量病斑、蟲眼,其他要求達到一、二級標準。
包裝 包裝和分級一般同時進行。包裝材料應牢固,內外壁平整,疏木箱縫寬適當、均勻,包裝容器保持干燥、清潔、無污染,并具一定的透水性和透氣性。銷售中的小包裝一般采用塑料薄膜或保鮮膜,運輸或儲藏用的大包裝有麻袋、網袋、瓦楞紙箱、塑料箱、竹筐等。竹筐比較牢固,不怕濕,價格也比較便宜,裝筐前應在筐內襯幾層報紙或牛皮紙,以免筐壁磨損豆莢;紙箱可折疊,彈性好,可以緩沖運輸途中受到的沖擊力,同時便于機械裝卸和印刷商標,但怕水、怕濕;塑料編織袋價格低廉,來源方便,又有較好的透氣性,適于包裝小形莢;塑料箱應符合行業(yè)標準GB/T8868的要求。每批報驗的菜豆其包裝規(guī)格、單位凈含量應一致。包裝上的標志和標簽應標明產品名稱、生產者、產地、凈含量和采收日期等,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
儲藏 可采用冷庫儲藏、土窖儲藏或通風窖儲藏、水窖儲藏以及速凍儲藏等。儲藏前用克霉靈(按每千克菜豆用1毫升藥劑的比例)熏蒸,可減輕菜豆銹斑的發(fā)生。菜豆冷庫儲藏容易失水萎蔫,可采用規(guī)格30厘米×40厘米,厚度為0.03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小袋包裝,每袋約裝1千克,折口裝入塑料筐或碼到菜架上,碼放不能太緊,每層菜架只能碼放1~2層。也可在塑料筐或木板箱內襯墊塑料薄膜,薄膜要足夠長,能將菜豆完全蓋住,每筐(箱)裝八成滿,在內襯的塑料薄膜上應打20~30個直徑為5毫米的小孔,然后將薄膜均勻分布在四壁和底部。為防止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可在筐內四角放入適量用紙包成小包的消石灰。菜筐要與四壁、地面、庫頂留有空隙。庫溫控制在9℃(±1℃),高于10℃,豆莢易老化,儲期縮短,低于8℃易發(fā)生冷害。每隔4~5天檢查1次,儲藏后期要增加檢查次數(shù),發(fā)現(xiàn)有腐爛、銹斑、膨?,F(xiàn)象要及時處理。還要經常使用氧、二氧化碳分析儀測定袋內氣體濃度(氧氣濃度控制在2%~5%,二氧化碳濃度低于5%)。
運銷 運輸時,無論用什么運輸工具,均應快裝快運,將菜豆及時運到目的地,以確保菜豆的保鮮質量標準。短途運輸要嚴防日曬、雨淋。長途運輸,冬春天要蓋草苫、棉被、帳篷等,保持溫度在8~10℃;炎熱夏天應在產品上疊放冰塊,或用冷藏車,保持溫度在10℃以下,防止溫度過高發(fā)生腐爛損失。運輸工具要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無雜物。高檔菜豆的銷售,一般需在有冷藏設備、恒溫設備的超級市場里進行,這樣才能保證菜豆的銷售質量。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蔬菜局 郵編: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