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航
【關(guān)鍵詞】牛 前胃 辯證論治
牛的前胃弛緩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因病因各異可分為:脾胃氣虛型、寒濕困脾型、濕熱型、外感型及異物型五種,本人在貴德帶實習(xí)期間以四君子湯加減治療各型前胃弛緩均收到滿意療效,現(xiàn)將幾個病例介紹如下。
病例一:2008年4月18日,上劉屯村劉某一頭黑白花牛前來就診,體溫38、4℃、心跳42次/分、呼吸22次/分、牛體質(zhì)弱、精神狀態(tài)差、被毛逆立、瘤胃蠕動弱,網(wǎng)胃區(qū)觸壓痛疼敏感,診斷為異物型前胃弛緩,經(jīng)瘤胃取鐵,取出鐵釘,鐵絲、鐵屑等共約15g、再投下黨參30g、白術(shù)30g、茯苓30g、甘草20g、黃芪30g、蒼術(shù)30g、木香20g、陳皮30g、麥芽30 g、神曲30一劑,翌日牛食欲恢復(fù),又服上方一劑而痊愈。
病例二:2008年4月23日,郭拉村王某一頭7歲奶牛前來就診。主訴:該牛已得病兩天,食欲下降,反芻停止,經(jīng)檢查體溫39、2℃,呼吸粗,肺部有水泡音,心跳正常,瘤胃內(nèi)容物軟,蠕動音弱,被毛干,耳尖及鼻發(fā)涼,口色青,口津滑利,偶爾咳嗽,鼻鏡濕潤,二便正常,鼻流青涕,診斷為外感型前胃弛緩。方用柴胡30g、黃芩30g、防風(fēng)30g、荊芥30g、白術(shù)30 g、陳皮30g、枳殼25g、甘草20g、茯苓30g,一劑痊愈。
病例三:2008年3月13日,三平村王某一頭牛前來診。主訴:該牛在前幾天下雪時喂過凍洋芋一類的食物,近幾天食欲、反芻下降。經(jīng)檢查,牛耳鼻發(fā)涼,精神差,拱背發(fā)抖,三大生理常數(shù)均正常,舌色淡白,鼻出冷氣,診斷為寒濕困脾型前胃弛緩。方用:白術(shù)30g、陳皮30g、黨參30g、茯苓30g、甘草20g、半夏20g、肉桂20g、干姜25g、蒼術(shù)25g、山楂20g、生姜20g,一劑痊愈。
病例四:1996年5月16日,河?xùn)|鄉(xiāng)李某一頭牛發(fā)病前來就診,主訴:發(fā)病已有一月,食欲,反芻下降,偶爾磨牙,毛焦體瘦,精神不佳。舌質(zhì)如棉,口色淡白,氣短,前胃蠕動少無力,胃內(nèi)容物軟而少,有輕度鼓氣,糞便稀軟,診斷為脾胃氣虛型前胃弛緩。方用;黨參30g、白術(shù)g、茯苓30g、厚樸20g、枳殼20g、木香20g、神曲20g、山楂30g、麥芽30g、黃芪30g、豬苓20g、澤瀉30g,連服兩劑痊愈。
病例五:2000年6月13日河陰鎮(zhèn)張某一頭牛前來就診。主訴:發(fā)病已有多天,食欲,反芻下降,經(jīng)檢查:牛精神狀態(tài)不佳,腹?jié)M而不硬,耳、鼻俱熱,舌色紅,糞便干,小便短赤,口津粘稠,鼻鏡有汗,瘤胃蠕動慢而弱,診斷為濕熱型前胃弛緩。方用:黨參30g、白術(shù)30g、茯苓30g、甘草20g、知母20g、黃苓25g、麥冬25g、龍膽草25g、蒼術(shù)20g、茵陳20g、陳皮20g、三仙各20g,連服兩劑痊愈。
討論:
(1)前胃弛緩屬虛證。故四君子湯是各型通用的基礎(chǔ)方,隨證加減,辯證論治,對重病者采取中西藥結(jié)合,補液、制酵,加強瘤胃蠕動。
(2)前胃弛緩只是一種癥狀,故在對癥治療的同時,按各型進行對因治療。例:異物型的先要排出異物,外感型的加一些柴胡、荊芥等解表藥,寒濕困脾型的要加肉桂等祛寒藥,脾胃氣虛型的加一些厚樸等行氣藥,濕熱型的則要加一些知母等清熱瀉火藥。
(3)在診斷時分清是哪一型,是治療成功的關(guān)鍵。
(作者單位:青海省三角城種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