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一向被視為上海的“后花園”。對無錫的“城里人”同樣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除了古城那些精美的園林建筑、繽紛的美食店鋪外,郊外沿太湖那些別有野趣的“小景致”也很令人向往。
傳說中的老村子
西山的石公山、林屋洞,如東山的雕花大樓一樣,在無錫的“好玩一族”中早已聞名。
如今蘇州通往西山的道路既多且順,過太湖大橋沿著石公山的邊緣向西約1.5公里,有一處凸向太湖的弧形,沿湖一排玻璃、木材構建成的“農(nóng)家樂”餐廳,這里便是大明灣村了。
這是個有著2500多歲“高齡”的老村子?!短K州府志》上一句“明月灣,吳王玩月于此?!弊阋宰屓藗冋归_了無垠的想象,當?shù)厝苏J為陪著吳王夫差來此賞月的是美女西施,所以這里又稱“明月灣”。好在這一帶確實是春秋時吳越相爭的前沿陣地,有關吳王的傳說和遺跡多得是,想象的空間大得很。明代詩人高啟的解讀是:“明月處處有,此處月偏好!”
可以確信的是,到了唐代,明月灣已是聞名遐邇,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劉長卿等等在蘇州為官或流連的大詩人,都曾到過這里。類似“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這樣的贊美詩句可都留在《全唐詩》里呢。在浩瀚的唐
代詩歌中,所記村落指名道姓的并不多見,大加贊譽的更為罕見。經(jīng)歷1200余年的古村,村名依舊、村址依舊,
格局也未作大變。就連風光也是依舊,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村民盡是貴族后裔
明月灣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環(huán)繞。滿目蔥綠蒼翠,粉墻黛瓦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房前屋后,不時有紅的石榴、青的梅子、黃的枇杷等果子從濃濃淡淡的葉子里探頭張望。古村有南北、東西兩條主要的石板路,兩條街道間又有多條小巷縱橫交叉。石板街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整整用了4560塊花崗條石。它的干凈是因為石板下面就是排水溝,每遇大雨,水從溝渠中迅速排出,不斷地進行著沖刷。故當?shù)赜忻裰V曰:“明灣石板街,雨后穿繡鞋?!?/p>
在明月灣村史博物館里了解到,這里的村民竟大多是南宋時期,飽受戰(zhàn)亂流離之苦,熬不過官場上爾虞我詐的高官及眷屬后裔。他們看中了西山一帶民風淳樸、物產(chǎn)豐富,且山深水闊,兵火不及,選此作為避亂隱居之地。今天的明月灣古村面積約9公頃,常住居民120余戶、近400人,堅守著白居易時代種植花果、茶葉,兼向太湖捕撈、養(yǎng)殖的營生。姓氏以鄧、秦、黃、吳為多,追溯上去,一家家都有聲名顯赫的祖先。
祠堂里見識“花石綱”
除了歷朝歷代來此游覽,留下詠嘆詩句的一流大師,西山本地也是個文人雅士輩出的地方。沿著古碼頭的小徑,一泓清水前是一座高聳的“鄧氏宗祠”。禁煙派名臣鄧廷楨就是這一族的后人。
西山一帶至明代因子孫繁衍,地狹民稠,嘉慶年間又多遭倭寇燒殺掠奪,當?shù)厝瞬坏貌煌獬鼋?jīng)商。因為他們大多是名門之后,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在商業(yè)活動中有較強的管理、組織能力,很快在商界崛起。到了近代,晉商、徽商等逐步衰落,而洞庭商人卻因勢而變,與時俱進,攜資入滬,與寧波幫、無錫幫組成上海灘三大商幫。他們在外站穩(wěn)腳跟,稍有積蓄,即回鄉(xiāng)建造宅第,翻修祠堂,整治村落,贊助辦學,興辦慈善事業(yè)。目前明月灣與眾不同的民居、家廟宗祠及街道,大都是這樣建成的。而與同處江南的徽派建筑相比,這里的房屋外部大都古樸簡潔,內(nèi)部則是精細文雅,大多只在梁架、門樓等關鍵處略加雕琢,作傳神點睛之筆。顯示出明月灣人崇尚簡樸,不失風雅的風尚。而且“無處不栽花,有地皆種橘”的習慣,又讓這里的房前屋后遍布著花卉果木。
有故事的大樹
“雖系凡夫俗子聚居之地,卻有超凡脫俗之氣”。明月灣的脫塵之氣,一定意義上憑借了村口那棵千年古樟。這棵巨樹主干直徑2米,樹冠高約25米,植于唐代,迄今已約有1200年樹齡。經(jīng)火焚、雷劈,一側主干成為枯木,后又發(fā)新枝倚背而生,枝葉繁茂,被村民稱為“爺爺背孫子”??粗蔷薮蟮墓谏w、曲盤的根脈,真是古村一部活著的千年歷史,也在太湖之濱平添了一曲氣勢恢弘的生命壯歌。關于古樹還有這樣一段故事:1942年兵荒馬亂之時,美麗的西山同樣是奸人、土匪橫行。歹人楊河根、黃紀根等人忽然竄至明月灣,無端生事,以砍伐這棵古樹為由,訛詐村人。一位名為吳震九的明月灣人挺身而出,經(jīng)過討價還價,付出了450大洋,終于保住這棵明月灣標志的古樹。這位老人解放后在上海鋼銼一廠擔任會計,1962年退休,86歲時謝世。不知他晚年的日子里,是不是在這棵古樹下徘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