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燕
?;丶铱纯?回家看看。
哪怕幫媽媽洗洗筷子,刷刷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
?;丶铱纯?回家看看。
哪怕幫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啊,
一輩子總操心,就換個平平安安。
……
十年前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演唱了這首溫馨的歌——《?;丶铱纯础?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多年以后,總是清晰地記得,爺爺每次聽這首歌,就非常陶醉地跟著音樂哼唱。這首歌,提醒年輕人多回家陪伴年老的爸媽。
十年后的今天,即將迎來重陽節(jié),這是一個老人的節(jié)日。讓我們大家來一起多關心家里的老人吧。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后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至少有2340多萬老人獨守“空巢”?!翱粘布彝ァ狈植荚诔鞘欣夏昙彝ブ械谋壤辽俪^30%。此外,由于社會化養(yǎng)老設施、保障機制不健全,導致許多老人無法到養(yǎng)老院或由社區(qū)安排安度晚年?!翱粘怖先恕钡臄?shù)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由此而引發(fā)的一系列經(jīng)濟、倫理、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已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
國家統(tǒng)計局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60歲以上人口為1.3億,占到了總人口比重的10%。也就是說,中國正式進入了“老齡時代”。社會出現(xiàn)了許多的“2+4家庭”,即夫妻雙方要照顧4位老人。為此,解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管問題,杜絕類似的悲劇再度發(fā)生,已成為一個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牽動著社會神經(jīng)的敏感話題。
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家庭模式日趨小型化的同時,有關老人生存狀況的報道也頻頻見于報端,作為一個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尤其受到關注。
經(jīng)濟困難、無人照顧、缺乏精神慰藉,這三大問題困擾著“空巢老人”,現(xiàn)狀堪憂。
農(nóng)村“空巢老人”:經(jīng)濟困難
材料1: 老家在農(nóng)村的于大爺,腿有殘疾,與同為殘疾人的妻子靠每月200多元的政府救濟金度日,由于無醫(yī)保,平時有點病痛什么的根本不敢上醫(yī)院。他家住的是兩間共30平方米的磚瓦舊房,一臺舊電視是全家惟一的家用電器,沒有電話。他們的子女離家較遠,平時很少來看二老。一次他們同一天感冒了,因為渾身難受而雙雙臥床,一整天沒吃沒喝,也沒人照顧。后來幸好被鄰居發(fā)現(xiàn)了,請來醫(yī)生給他們看病。病好后還落得子女埋怨他們不照顧好自己。他們大哭了一場,那情景著實令人同情。
據(jù)了解,在農(nóng)村的一些“空巢老人”生活水平偏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居住條件較差,電話擁有率也不高。這些老人的健康狀況普遍偏差,患病的比例較高,行動不便者較多。
農(nóng)村“空巢老人”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養(yǎng)老保險,他們的經(jīng)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的貼補。但一些子女自身在外地謀生也很艱難,無法貼補老人,所以一旦他們年老喪失了勞動能力后,就可能陷入衣食不保的境地。養(yǎng)兒防老,“老來?!笔侨艘惠呑幼畲蟮男腋???涩F(xiàn)狀卻是,農(nóng)村經(jīng)濟落后,“空巢老人”處境凄涼。“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成了時下農(nóng)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捌綍r村里若有老人去世,有時連抬棺材的人都湊不齊?!辈稍L中不少老人這樣傷感地描述。
在我國,照顧老人是以血緣關系為主,但現(xiàn)實中,子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又難以照顧到,而社會保障體系又缺位,這就造成了一系列問題。隨著農(nóng)村年輕勞動力向城市的轉(zhuǎn)移,農(nóng)村出現(xiàn)了大量的“空巢老人”,這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目前,許多農(nóng)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令人擔憂,在部分農(nóng)村,一些“空巢老人”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障。
去采訪江蘇鹽城的一個老太太時,見到記者,眼淚嘩嘩地就下來了。方言里不知道老太太說的什么意思。后來找來一個懂方言的翻譯,才知道老太太兒子都出去打工了,她幾乎沒有經(jīng)濟來源。每天喝粥,只有中午才能吃一頓米飯。鄰居們大多是這樣的情況。
66歲的農(nóng)民林愛毛,多年前老伴去世了,獨自一人將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拉扯大??傻搅送砟?孩子們都出去打工謀生了,只留下她一個人守著空房子,自己照顧自己。一年也見不上兒女一次,感到非常的孤獨、無助。讓林愛毛慶幸的是,自己的身體還比較硬朗,她最擔心的是生病。她指著在她家串門的一位老人說:“她有糖尿病等好幾種病,因為兒子出去打工了,家里沒人照顧也沒錢看病,只能硬撐著?!?/p>
孤寡老人是獨居老人中最無奈的群體,尤其是沒有工資及其他經(jīng)濟來源的老人,更是經(jīng)常陷入貧困和孤苦的境地。
城鄉(xiāng)“空巢老人”:沒人照顧
材料2:據(jù)《江西日報》報道:趙忠卿84歲了,老人的居住環(huán)境非常簡陋,所有的生活物品都凌亂地堆放在兩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間內(nèi),因老人年邁,無力收拾,許多物品都發(fā)霉了。
趙忠卿有5個親生子女,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一個能在他身邊悉心照顧他。“大兒子在上海,離得很遠;二兒子已經(jīng)去世;小兒子患有肝病,生活條件不好;大女兒夫妻倆天天賭博;小女兒雖然在國稅局上班,但是連過節(jié)都不來看望我?!?/p>
“生了5個子女,年過八旬,卻孑然一身,一年多沒有哪個兒女過來照顧一下,老人氣得幾次想自殺?!?/p>
另一則消息:63歲的丁老太太,老家在鹽城東臺,老人的兒子在徐州工作,因工作關系很少回家。兩年多前,兒子和媳婦離婚了,老人被兒子從老家接來照顧孫女。而孫女在浦口某中學上學,是住讀,只有周末才回來。
有一天因改裝水表,鄰居們才發(fā)現(xiàn),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據(jù)鄰居們回憶,最后見到她是在三天前。
鄰居說,丁老太太實在太可憐了,平時家里就她一人,也沒有人照顧。丁老太曾說過自己有高血壓、糖尿病,還問過鄰居看病需要多少錢?!八臀覀兞奶?說大兒子出車禍死了,自己有病也沒錢看,有時說著說著就流眼淚了?!?
84歲的葉美荷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她的子女雖然都在本省,但都離得遠,要是獨自在家時發(fā)病了,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還有不少地方曾經(jīng)因為無人照顧,發(fā)生過獨居老人死于家中,數(shù)月無人知曉的慘劇。
城市“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材料3:與生活困難、無人照顧等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單寂寞對“空巢老人”來說則傷害更大,特別是老伴去世后的孤老會更加孤獨。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個讓人心酸的悲劇:2007年夏天,某村一家83歲的女性老人去世后,84的男性老人因為不會做飯,只得輪流跟著兒媳生活,因為兒子們都在外工作或打工,缺乏情感交流的老人越來越自閉,漸漸變得整天不說一句話,2008年10月,結果這位孤寂的老人由于過度思念老伴無病而終。
劉大爺和劉大媽今年70多歲了,兒子在北京工作,女兒遠在美國,老兩口留守在石家莊的“空巢”里。
老兩口都是退休干部,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兒女也都是高收入階層,不時給老人寄來一些高級保健品。在外人眼里,他們的日子過得挺滋潤。
走到哪里,老兩口都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可是,誰能想到,回到家里的老兩口,面對空曠的三室一廳,孤寂之感不時涌上心頭??吹絻鹤酉矏鄣臅?摸著女兒甜笑的照片,老人心里好空虛。給孩子們打個電話吧,正是上班時間,他們都忙著,沒事沒情的打電話干什么
實在無聊了,他們也去兒女家走走,但他們說:“那不是自己的家,不能長住呀?!?兒女就在本市,可老人偏偏要獨自居住,如今,這樣的老人越來越多。
養(yǎng)兒防老,可這些老人為什么偏偏要獨居?一句“自己一個人很好”,瀟灑之中其實透著辛酸。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在長期獨自生活的情況下,容易患上抑郁癥、妄想癥等等?!耙驗殚L時間的獨處,孤獨和害怕等不良情緒,會造成老年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以及對生活環(huán)境的恐懼?!?/p>
一項針對老年人心理需求狀況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當前空巢老人的精神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家庭“空巢”綜合征逐漸顯現(xiàn)。專家建議應針對空巢老人的心理角色轉(zhuǎn)換,提供相應心理咨詢,幫助空巢老人盡早走出“空巢”綜合征。針對空巢老人的心理角色轉(zhuǎn)換應該提供相應的心理咨詢,幫助空巢老人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盡早將家庭關系的重心由“父母與子女關系”轉(zhuǎn)向“夫妻關系”。同時,應該更多地鼓勵空巢老人拓寬人際交往,培養(yǎng)個人興趣,參加公益性勞動。
糖尿病“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對于糖尿病“空巢老人”來說,不管是經(jīng)濟困難、沒人照顧,還是缺乏精神慰藉,都是比一般人要更加危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吃降糖藥或者是注射胰島素,都是需要長期的經(jīng)濟支付的。而且糖尿病病人如果沒人照顧的話,出現(xiàn)緊急事件就會比較麻煩,比如臨時低血糖或者酮中酸中毒。這些都是客觀上可以解決的問題。
糖尿病病人的心態(tài)好不好,也直接影響血糖的水平。要治療老年人的心理疾病,首先應該讓老年人走出封閉的生活空間,通過一定的社會交往,體現(xiàn)他們的生存價值。這需要全社會的關心,特別是通過社區(qū)服務,為老年人營造方便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重新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
比如去參加一些糖尿病教育學習班,或者去多認識一些糖尿病朋友,組成隊,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唱歌、跳舞、玩踢毽子……
治病良方 是“?;丶铱纯础?/p>
很多子女以滿足父母的物質(zhì)需求為榮,卻忽視了父母的精神需求,難得回家看望老人?!捌鋵?兒女經(jīng)?;丶?陪老人拉拉家常,‘常回家看看才是治療‘空巢老人心理疾病的最佳良方。”
“工作太忙難得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又處不來?!辈簧倌贻p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也有一些年輕人,盡管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他們想著法子給父母精神慰藉。在廣東工作的毛昊平時工作繁忙、常常加班,一年最多只能回家兩次。為了增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他專門給父母購置了電腦,教會他們上網(wǎng),每天下班回家便與父母在線聊天,不讓他們感覺到孤單?!捌鋵嵵灰优幸环菪⑿?就能找到給父母精神安慰的辦法?!?/p>
老人每年最快樂的就是春節(jié)那幾天,兒女都回來了,和他們看看電視、說說話,和孫輩們逛逛公園,感覺年輕了許多,“哪有父母不想多看看孩子的”。
對許多被工作消磨得精疲力竭的中青年人來說,“國慶”黃金周已是約定俗成的黃金出行期。然而,對于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來說,“國慶”長假會暗暗生出一些盼望:兒女們能回家來看看嗎?
作為子女,當然應該更加關愛身邊的老年人,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愉悅,生活得到充實,這不僅體現(xiàn)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對老年人的尊重,而且也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子女和社會都應承擔起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