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昌 李 剛
【文題設(shè)計】
2008年12月28日,央視4套《對話》欄目播出的“走過2008——結(jié)繩記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蔣子龍、梁曉聲、畢淑敏5位作家分別用“結(jié)繩記事”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他們2008年的所思所想。其中,蔣子龍先生的留言“心中的坐墊”令人感觸頗深:“海洋是永無止息的,風(fēng)不平,浪不靜。但在海的深處卻有一個堅固的地方,人們稱它‘海底坐墊。無論狂風(fēng)暴雨,波翻浪滾,它從不會被攪動,一個人心中如果有了這樣一個坐墊,他就會把別人眼中的寒冬,當(dāng)成新的春天的開始?!睂嵲谏羁蹋?/p>
當(dāng)今社會,有太多太多的人已經(jīng)丟失了“心中的坐墊”,背負(fù)著沉重的名韁利鎖跛行在塵世的路上……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應(yīng)該有這樣一個“坐墊”,來承載生命和精神所需要的很多東西。
閱讀上述材料,請以“心中的坐墊”為話題,自選文體,自主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構(gòu)思導(dǎo)引】
一、審題——明確本體
“心中的坐墊”是個比喻型話題,立意時,必須弄清楚它的本體是什么。文題材料中的“海底坐墊”的性質(zhì)是“堅固”,不受攪擾,不被改變,“保持自我”;“心中的坐墊”的作用是“承載生命和精神所需要的很多東西”,它是用來支撐我們的生命的,對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結(jié)合這兩點,可以把“心中的坐墊”的本體概括為兩類:一類指一種或幾種美好的品質(zhì),如:誠實、善良、堅韌、自信、從容淡定、淡泊名利等;一類指雖抽象但又實在的事物,如:希望、夢想、信念等。這樣,就把一個較大的話題轉(zhuǎn)化為較小的話題,這叫“化大為小”,或者說是把一個“母話題”分解縮成若干個“子話題”。立意時,可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子話題來構(gòu)思。進一步思考,聯(lián)系“無論狂風(fēng)暴雨,波翻浪滾,它從不會被攪動”,那么“心中的坐墊”就是一種相對堅定的“精神支柱”(如信仰)、堅固的“靈魂基座”(為人的核心品格、處事的重要原則)或者是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準(zhǔn)繩等。
二、選材——圍繞自定的“子話題”
由話題“心中的坐墊”的比喻義、象征義出發(fā),探究話題的內(nèi)涵,進一步確立要寫的“子話題”,比如“希望”。圍繞“子話題”小角度切入,寫作的重心就轉(zhuǎn)化成了“希望之于生命的重要意義”,這樣,就可以圍繞它選取材料了。
●名言警句
1.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但丁
2.幼稚的眼睛常??床磺宄P▲B懷著熱烈的希望展翅向天空飛去,但一下子就碰著鐵絲網(wǎng),落了下來。
——巴金
3.為什么在年輕時,我們面前的生命之路總是顯得無比漫長?因為我們不得不找尋空間,塞滿我們無限的希望。
——叔本華
●典型意象
1.西方神話中西西弗斯,一生都在重復(fù)著一個簡單而機械的動作——永遠(yuǎn)向山上推著巨石,但永遠(yuǎn)也推不到山頂。他的人生看似徒勞,但希望使他徒勞的人生顯得光彩熠熠。
2.生長在西域的胡楊,能夠創(chuàng)造“屹立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神話,是因為“胡楊對生的執(zhí)著和希望”。
3.受人嘲笑的懸崖百合,在獵獵勁風(fēng)中堅強地綻放著希望的花蕾,于是,芬芳滿谷,香飄萬里。
●歷史教育
1.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大樹,葉子在秋風(fēng)中一片片掉下來。病人望著片片落葉,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他想:樹上的葉子全都掉光的時候,也就是我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一位老畫家知道后,畫了一片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正因為這片樹葉,那位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2.以《人間喜劇》名揚天下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曾在手杖上刻下這樣一句話:我粉碎了每一個障礙。正是依靠這根“精神手杖”,他從坎坷中開辟了一條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三、行文——回扣兩話題
如果脫離了“心中的坐墊”(母話題)選材,極有可能將題目提供的話題變成另一個話題(子話題),以致拋開“母話題”,只圍繞“子話題”構(gòu)思。如:只寫“希望之于人如何如何,而對‘心中的坐墊避而不談”,這就是“偷換概念,轉(zhuǎn)移話題”。因此,行文時,有兩個話題需要扣——既扣“子話題”,也扣“母話題”,而回扣母話題(原話題)才是真正的扣題。行文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起首的過渡,即由母話題到子話題的自然轉(zhuǎn)換;(2)例證的分析也要扣“母話題”。事實論據(jù)是論證子話題的,同時也是論證母話題的。要讓“母與子”時刻牽手。(3)結(jié)尾雙點話題。當(dāng)然,上面關(guān)于回扣子話題和母話題的方法也非絕對真理,可以視具體情況靈活取舍、整合和變化。
【佳作展示】
心靈的坐墊
郯城二中高三 崔涵涵
茫茫戈壁中,胡楊昂首屹立,千年不死,只為堅守生命的尊嚴(yán);狂風(fēng)暴雨中,荊棘鳥長途跋涉,不停飛翔,只為找到可以讓自己重生的荊棘樹;烈日炎炎下,望夫石巍然矗立,翹首企盼,只為等候歸人……在它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像蔣子龍所說的“海底坐墊”一樣的信念,因此他們的生命熠熠生輝。
其實,人生也需要這樣的坐墊。紅塵滾滾,風(fēng)雨與誘惑并存,擁有心靈的坐墊——信念,才能不懼怕風(fēng)雨,不懼怕誘惑。
擁有了信念,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印象派大師梵高在不被世人理解、認(rèn)可的困境中,仍然堅守“光與色彩是我的生命”的信念,為世界繪畫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司馬遷牢記父親完成史書的遺愿,雖遭宮刑仍然不懈奮斗,終于寫成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蘇武被流放北海,吞氈飲雪,仍然堅守“我本大漢臣”的信念,最終得以回國……他們憑借信念光耀千古,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試想,如果他們沒有堅定的信念,心中沒有這樣一個堅實的坐墊,也許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風(fēng)雨中,誰還會記起他們呢?
擁有了信念,才能在誘惑的迷霧中認(rèn)清前行的方向。在奸佞當(dāng)?shù)?,政治腐敗的黑暗中,屈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懷著救國救民的信念,正道直行;莊子能夠擺脫物欲的干擾,出淤泥而不染,尋得精神的凈土,在于他追求“逍遙人生”的信念。“任你紅塵滾滾,我自風(fēng)清月朗?!笔堑模钪杏刑嗟南葳?,有太多的爾虞我詐,有太多太多的坎坷與磨難,一個人心中若沒有信念的坐墊,是很難找到生命出口的。要不然,蘇東坡先生怎會發(fā)出“精神突圍”的宣言?
擁有了信念,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biāo)。《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頭腦簡單得近乎愚笨,有人說他“一根筋”,然而,他卻有堅定的信念——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正是這個信念支撐著他不懈地追求與奮斗,從鋼七連的一個釘子成長為全連的楷模,又毫無爭議地入選神秘的老A特種部隊。不可否認(rèn),信念在許三多生命蛻變歷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任何人想要成功,想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biāo),心中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坐墊——信念,因為它能在你生命遭遇困境時,給你以奮進的勇氣和不竭的動力。
信念是人心靈深處的坐墊,擁有它,才能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風(fēng)破浪,揚帆遠(yuǎn)航。朋友,什么時候都不要丟失了心中的坐墊——信念。
【簡評】
由“信念”切入,角度小,挖掘深。行文按人生需要“坐墊”(信念),擁有“坐墊”(信念)的意義,號召不要丟失了“坐墊”(信念)展開,扣題緊。中間主體部分分3個分論點進行論證,事例典型,論據(jù)充分,且緊扣論點對事例進行分析,使論據(jù)做到了充分“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