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文
根據(jù)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與寫作的要求,“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具體明確、用文字有順序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針對小學生怕作文,一提作文就畏難的通病,我以閱讀為契機,引導學生自主領(lǐng)悟課文的表達方法,把閱讀當作寫作的指南針,收到了一定的實效。
一、抓住文章重點段落培養(yǎng)觀察興趣
小學語文課本中分別安排了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各類記敘文,這些文章是學生學習的典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類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教學《桂林山水》(人教版小語第十一冊第一課)描寫漓江水的片段是文章的重點,教師借助課件指導學生先觀察漓江,漓江水凈、清、綠的特點清清楚楚地展現(xiàn)在眼前,學生很快進入情境。這些特點是通過哪些詞句描寫出來的?接著賞析描寫漓江水的文字片段,學生必然情動而辭發(fā)。然后引導他們抓特點用自己的話再描述觀賞過的漓江美景,學生口若懸河,練習效果相當顯著。課后進行遷移練習,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觀察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寫作練習,寫好后互相交流、評價。讀一課,學一點,教師再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能夠親自實踐運用,日積月累,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能力是很有益的。
二、結(jié)合剪裁培養(yǎng)辨析水平
在寫作過程中,辨析能力是不可少的,單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堆原始素材,還不能寫文章,必須經(jīng)過頭腦的加工,根據(jù)文章中心對材料加以分析,圍繞主題裁剪。為培養(yǎng)學生這種辨識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分析課文剪裁的技巧,就很有必要了。如學習《燕子》(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課)可組織學生討論:燕子活動情形很多,為什么只選擇飛掠田湖和停歇在電線上的情景來寫呢?通過認真觀察燕子飛行和停歇的課件并討論,大家弄清了燕子不但外形美,更重要的是它停歇的姿態(tài)美使作者感受最深,最熟悉。同時,它的活動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引起了作者許多美麗的遐想:停歇在電線上的倩影在作者眼中好像五線譜的音符,就像一曲春天的頌歌。這樣選材更形象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贊美春天,熱愛大自然的寫作目的。再讓學生進行讀課題選擇寫作材料的訓練:要是你寫燕子,會選擇哪些材料寫?深化練習。在反復實踐中,逐步辨別哪些材料與主題有關(guān),哪些無關(guān),鞏固和檢驗學生掌握剪裁寫作材料的情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
三、抓住課文中的細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chǔ)。去想象課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指導學生觀看小興安嶺美景的課件,學完課文內(nèi)容后,讓大家設(shè)想一下,今天的小興安嶺又是什么樣了?然后播放今天小興安嶺開發(fā)的錄像,可引導學生想象:春天,樹木_______。山上的積雪_______。小鹿_______。溪里,一根根原木_______。接著讓學生自由想象,放飛自己的思緒,學生的回答充滿了童趣:有的想到大興安嶺中辦的各種工廠,工人一片忙碌的情景;有的想到森林中各種動物歡快活動的情景;有的想到自己當導游向游客介紹美麗景點的情景……興安嶺萬物更新,生機盎然的景象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的想象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如果經(jīng)常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想象力一定能豐富起來。
四、結(jié)合語基訓練培養(yǎng)說話能力
字、詞、句是文章的基礎(chǔ),在閱讀教學中把思想教育、知識教育落實到字、詞、句上,并進行一系列造詞造句的基礎(chǔ)訓練,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如《初冬》對重點情節(jié)的描述,用詞十分準確、精當?!斑h處塔、小山都望不見了,近處的田野、樹林,像隔著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利用課件,將情景再現(xiàn),學生對句中的“望”和“看”進行比較。明白看遠處的景物要用“望”,近處的景物要用“看”,兩個詞不能交換。通過觀察景物比較詞語,學生理解了兩個詞的細微差別。再通過遷移練習,用這兩個詞各說一句話,學生一定能在以后的作文中準確地使用這兩個詞。
五、在問答、復述中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基礎(chǔ)。教學中要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練習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設(shè)計課堂提問,注重新穎、簡潔,要求學生回答要精簡、完整。如教《只有一個地球》(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語第十一冊第9課)全文圍繞:為什么宇航員會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通過播放錄像:地球美麗的景色和被破壞后的種種慘狀。啟發(fā)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在此基礎(chǔ)上組織討論交流,效果十分理想。書面回答問題先讓學生觀看有關(guān)課件,練習口述,在師生評議、補充的基礎(chǔ)上,然后再修正作答。復述課文先讓學生列復述提綱,運用多媒體引導讓學生把學生的課文、故事、童話等講給別人聽。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過的課文,鞏固知識,還可以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六、結(jié)合釋題培養(yǎng)審題能力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題目的意思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都有較大的幫助。教學中,要把釋題視如重要的一環(huán)。釋題時要引導學生弄清關(guān)鍵詞、中心詞、寫作對象、寫作范圍、寫作人稱等。如《第一場雪》,播放下雪時下雪后的美景,再引導討論:文章的寫作對象是誰?(雪)寫作范圍是什么?(第一場)經(jīng)常堅持這樣練習,學生閱讀、寫作時就會特別注意審題,這種能力也就培養(yǎng)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