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賈平凹游俠小說中的民間文化精神,認為民間的傳統(tǒng)意味著人類原始生命力緊緊擁抱生活本身的過程,并由此迸發(fā)出對生活的愛和憎,對人生欲望的追求。賈平凹游俠小說追求的這種自由自在的民間文化精神是對日趨疲軟的儒家文化的一種有力反撥。
【關鍵詞】 自由自在;賈平凹;游俠小說
“民間”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陳思和認為它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它是在國家權力控制相對薄弱的領域產(chǎn)生的,保存了相對自由活潑的形式,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出民間世界生活的面貌和下層人民的情緒;雖然在政治話語面前民間總是以弱勢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但它畢竟有著自己的獨立歷史和傳統(tǒng)。第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審美風格。民間的傳統(tǒng)意味著人類原始生命力緊緊擁抱生活本身的過程,由此迸發(fā)出對生活的愛和憎,對人生欲望的追求,這是任何道德說教無法規(guī)范,任何政治條律都無法約束,甚至連文明、進步、美這樣一些抽象概念也無法涵蓋的自由自在。[1]在一個生命力普遍受到壓抑的文明社會里,這種境界的最高表現(xiàn)形態(tài),只能是審美的,所以民間往往是文學藝術產(chǎn)生的源泉。鑒于此,賈平凹將筆觸頻頻伸入到鄉(xiāng)野田間,冷靜地觀照遠離政治意識形態(tài),不入流的底層人的生存樣態(tài),進而反思現(xiàn)代人在追求文明、進步、美的過程中恰恰缺失了人最本真最可貴的“自由自在”的精神特質(zhì)。
一、草莽英雄:追求生命強力的詩意表達
草莽英雄是生活中的英雄,是有缺點的英雄,是真實的英雄。英雄的本質(zhì)就是人類在面對死亡、自然、面對社會的各種異己的力量侵害、壓迫、扭曲時所做出的積極的抗爭、勇于突破而不退縮、決不屈服的強力生命意志,往往超出常人的極限。這里的草莽英雄指的是廣泛存在于民間,不是為了某種信念、社會啟蒙等順應時勢試圖改變落后現(xiàn)實而創(chuàng)造出驚天地泣鬼神之舉的時勢英雄,而是為了反抗個人命運,或為了心愛的女人,或為了活得稍微好一點(有衣穿有食吃),而被迫嘯聚山林,打家劫舍,不惜用生命來做抵押的綠林好漢。他們在同官府的公開對峙與抗爭中,充分表現(xiàn)出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蔑視和排拒,在自由與放縱中徹底嘲弄和消解了官府的權威與既定的社會秩序,以充滿血腥的生存方式將生活真正還原到民間社會極其粗糙的原始理想狀態(tài)。他們一再進入作者的審美視野,在于他們勇于承擔命運之重,即使為“匪”亦即“匪者有匪道”。
之所以稱他們是草莽英雄,在于他們的草莽思維和草莽氣質(zhì)。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民間文化中的人性,即敢愛敢恨的精神,真誠的品格和積極的生活追求。沒有法律的強制,沒有道德的鉗制,沒有輿論的管束,真誠地對待別人,真誠地善待自己,即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如卡萊爾所言,“一個英雄的首要特點在于他是真誠的”。[2]賈平凹筆下的游俠形象系列,從白朗、夜郎、成義直至蔡老黑,他們往往游離于正常的生活方式之外,卻始終不忘伸張正義及積極改變命運的使命。白朗愛憎分明的性格造就了他曲折離奇的人生,他始終與世抗爭、與己抗爭。在鄉(xiāng)村文化熏染下成長起來的青年夜郎,決心要在城市的征服中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在與權勢者的屢屢較量中所蘊涵的正是來自民間的清正之風對于都市邪惡力量的對抗。成義的偏執(zhí),固然與歷史大趨勢相左,不過,這個技藝高超的江洋大盜為了捍衛(wèi)鄉(xiāng)土利益不惜獻出自己的熱血與生命。蔡老黑蔑視權貴,抨擊邪惡,抑強扶弱,小說最后讓敢愛敢恨的女主人公西夏主動留下來幫助他走出困境。這個情節(jié)的巧妙設置流露出作家對敢愛敢恨這一民間傳統(tǒng)精神的熱情肯定和贊頌。
美女與美酒是凸顯英雄本色的有效載體。英雄、美女、美酒亙古不變的話題,作家也毫不例外地借用了這兩種道具來重塑草莽英雄真誠的精神品格。道具一:女人。俠義英雄是正義的象征,而美女柔情是善與美的化身。自古美女愛慕英雄,英雄難過美人關,在色與義的艱難取舍中書寫英雄作為至誠至情至性之人的痛苦抉擇?!栋桌省分行值苋艘蚺辛碎g隙,白朗落難后兩個攜美婦遠走高飛的拜把子兄弟或直接與黑老七短刀相見,或巧設計策唱“荊柯刺秦王”,雙雙搭上性命,極盡兄弟之誠。道具二:酒。酒在匪俠小說中占有獨特的分量?!按笸氤匀獯笸牒染啤笨梢哉f是他們落草為寇的一大潛在動機。英雄與酒長相伴,以酒會友,以酒抗色。在賈平凹的匪情系列里,酒是抗色的一大有效武器,是英雄在緊要關頭抵御女色的最佳方式。英雄白朗不是沒有性欲,而是在不斷戰(zhàn)勝自己的性欲,平時喝上一壇好酒就能死沉沉睡上一整夜。在黑老七的壓寨夫人頻頻引誘而把持不住的時候,就用喝酒來分散注意力以及時恢復理性。在酒與美色交鋒的時刻,英雄憑借酒力暫時戰(zhàn)勝欲望,同時又淪為更深的欲望深淵。小說最后白朗判若兩人的急遽變化,正是說明了人的生命本能的強大與不可遏制以及他們坦誠面對欲望本能的勇氣和魄力。
二、槍變魚:解開生命原欲的符碼
槍變魚的情節(jié)設置是對人生欲望追求的正視與肯定?!栋桌省分械陌桌手詺⑺懒撕诶掀撸驮谟谒麤]有被美女即黑老七之婦誘惑,最終感動了她,并在她的幫助下殺死了黑老七,這種勝利說到底是白朗戰(zhàn)勝了自己的欲望,小說這樣解釋道:“白朗就知道了當和尚的根本是什么,修身就是與自己的性欲作斗爭……真正的英雄和和尚不是說沒有性欲而是戰(zhàn)勝性欲?!弊骷业墓P觸沒有就此停住,而是當白朗勝利之后在追祭亡友之時幡然悔悟,不停地反思:“我勝利了嗎?”“我是王中之王的英雄嗎?”魚代表生命的原欲,槍變成魚的結(jié)局實質(zhì)上代表了性欲由壓抑控制轉(zhuǎn)向了激蕩升騰。
魚,從新石器時代(彩陶魚紋和人面魚紋,距今6500年以上)到漢唐,一直到今天的魚(民間的各種剪紙),它包含兩個基本的含義:生殖與生存以及交往與語言?!对娊?jīng)》里就有“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從漢鏡上的“長宜子孫”“君宜子孫”到今天的民間剪紙“娃娃抱魚”,“魚”代表著性愛、生存、生殖和繁衍。它是神圣的生命頌歌。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由客觀社會性以文化符號顯現(xiàn)出來,自此‘魚開始。所以,作為中國文化源頭符號,“魚”所宣示的哲學正是個人的生存與生命,不是精神、理性、意識,不是天理、良知,不是現(xiàn)代新儒學的“道德精神”、“德性自我”,而是這實實在在的“人活著”即人的物質(zhì)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這才是第一位的現(xiàn)實和根本,是第一原則和首要符號。正如李澤厚所言,“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是一種歷史性的展開,歷史不只是過去的事件,它是充滿空間經(jīng)驗的時間,是人的此刻生存和多種可能的未來。歷史作為過去就存在于此時此刻的現(xiàn)實之中。歷史使過去成為未來的可能性,成為現(xiàn)在的選擇和決斷?!保?]在中國古老的民俗生死觀中,沒有我們今日“死”的觀念,“死”就是“化”,也就是生,人的生命繁殖是生生不息的,由“化”轉(zhuǎn)化為其他的生靈,因此也就有了孟姜女死后化魚的傳說。
三、作家民間立場:反思日趨疲軟的儒家文化
“仁”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一直對民間思想起著規(guī)范與制約的作用,但是認真審視民間社會所推崇的“仁”,便會發(fā)現(xiàn)它與來自官方的政治教化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在民間,一般人看重的是人的真誠與善良,愛憎分明,是確立“人”與“非人”的分水嶺。作為歷史悠久的游俠精神,其重然諾,輕生死,崇尚生命強力、人文力量正是一種典型的自由自在的民間文化形態(tài),這種來自民間的陽剛與血性,給趨向疲軟的儒家文化注入了生命與激情。對于落草為寇的盜匪,官方無疑視作是完全違背仁義道德、法令律條的歹徒,但是若站在民間的立場卻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不只是殺人放火的強盜,也是鏟除貪官、殺富濟貧的英雄。在他們身上更能看到人性的光輝,追求理想的自由,任意志和能力馳騁,不受政治、道德和倫理的規(guī)約,關注、傾聽來自身心最真實的聲音。
【參考文獻】
[1] 陳思和.雞鳴風雨.學林出版社,1995.P35.
[2] 卡萊爾.英雄崇拜—卡萊爾講演集.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8.P243.
[3] 李澤厚.歷史本體論?己卯五說(增訂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P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