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馬 驥
甘肅省定西市日光溫室生產(chǎn)的無公害茄子,因其味美、耐貯運,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栽培面積也在逐年擴大,每667 m2產(chǎn)量可達6000 kg,收入7500元以上。現(xiàn)將其相關(guān)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供廣大生產(chǎn)者參考。
1品種選擇
接穗選擇抗病、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耐貯運、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主要有蘭竹長茄和蘭蘇長茄。砧木選擇根系發(fā)達、親合力好、抗逆性強、增產(chǎn)效果明顯的托魯巴姆野茄。
2栽培模式
以冬春茬栽培為主,8月下旬育苗,10月下旬嫁接,11月下旬定植,來年1月上中旬開始采收上市,6月下旬拉秧結(jié)束。
3培育壯苗
3.1用種量
每667 m2需優(yōu)選的接穗種子45 g,砧木種子20 g。
3.2種子處理
將砧木種子置于55℃~60℃水中進行浸種,攪拌至水溫30℃后,浸泡7 h~8 h,再將浸泡好的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0min,然后撈出洗凈后,放在25℃~30℃溫度條件下催芽10天~12天。待60%左右的種子露白(胚根外露)時,即可播種。接穗種子可選擇晴天上午在室外晾哂4 h~5 h,再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min,撈出淘洗干凈后置于55℃~60℃水中進行浸種,攪拌至水溫30℃后,浸泡8 h~10 h,然后攤開晾2 h~3 h,不催芽直接準備播種。該法對防治茄子黃萎病和枯萎病效果較好,防治效果達95%以上。
3.3砧木播種
每定植667 m2需準備8 cm×1 0 cm營養(yǎng)缽3000個,按實際用量將田園土和腐熟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過篩后按6:4的比例配制成營養(yǎng)土,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灑消毒,然后用地膜悶蓋3天后,裝置準備好的營養(yǎng)缽,最后澆透底水,砧木播種(比接穗提前15天~20天播種),每個營養(yǎng)缽播入催好芽的砧木種子2個一3個,播種后用地膜覆蓋增溫保溫。砧木苗長到2葉1心時,只留1個健壯苗,拔除多余苗及雜草,進行常規(guī)管理。
3.4接穗播種
選用上茬沒種過茄科作物的溫室作苗床,每定植667 m2需準備接穗苗床1 0 m2和分苗苗床45 m2。每平方米苗床施優(yōu)質(zhì)腐熟過篩的農(nóng)家肥15 kg、過磷酸鈣8 kg,深翻耙細整平,作成60 cm×60 cm寬的畦,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均勻噴撒苗床,及時用地膜悶蓋3天進行苗床土壤消毒,然后澆足底水待播。同時按實際用量,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 g兌過篩田園細土2 kg的比例配制苗床藥土,拌勻堆悶備用。待水滲后撒一層準備好的營養(yǎng)土,使床面平整,然后將接穗種子均勻撒在準備好的方畦內(nèi),最后撒0.3 cm~0.4 cm厚的營養(yǎng)土蓋嚴種子,播種后在畦面上平鋪地膜增溫保濕,以利出苗。
3.5覆土間苗
在芽剛頂土時要適期加覆一層厚0.5 cm的細藥土,以利種子脫殼。當?shù)谝黄嫒~頂心時開始間苗,結(jié)合中耕鋤草拔掉過密苗,并隨手壓實留苗根隙處。間苗后及時噴水一次,防止“吊苗”。
3.6分苗及后續(xù)管理
當幼苗具2片~3片真葉時進行分苗。分苗移栽宜在晴天進行,按行距1 0 cm開溝,將起好的苗木按株距1 0 cm均勻地擺在小溝內(nèi),根系放展,栽植深度與原來相同,然后添一些準備好的藥±穩(wěn)住小苗,再在溝內(nèi)滴澆16℃左右的扎根水,待水滲下后覆土平溝,扶正幼苗。栽完后再滴澆1次小水,濕透表土,促進緩苗。緩苗后,見表土發(fā)干時滴澆1次透水,以后通過適當控制澆水、中耕松土進行蹲苗。
3.7適期嫁接
當砧木有5片~7片真葉,接穗有4片~5片真葉,莖粗0.3 cm~0.4 cm半木質(zhì)化時為嫁接適期。選晴好天氣用劈接法嫁接。前一天下午每1 5 kg水加80萬單位醫(yī)用鏈霉素4 mL,均勻噴灑,給茄苗消毒。
嫁接方法:將營養(yǎng)缽砧木幼苗留2片~3片真葉,在距根部3 cm高的莖稈處切除其余莖葉,由切口處沿莖中心線向下直切1 cm的切口。然后將拔下的接穗苗,在半木質(zhì)化處(即莖稈紫綠相間處)去掉下部,保留一葉一心削成1 cm的楔形,立即插入預先準備好的砧木切口中,對齊后用圓空嫁接夾固定好,轉(zhuǎn)入苗床進行管理。
3.8嫁接苗的管理
預先在光溫條件較好的地方作好嫁接苗床,寬約1.2 m,四周筑埂,中間整平,上扣拱棚覆蓋。邊嫁接邊將嫁接茄苗排放床內(nèi)靠緊,并用報紙覆蓋遮光,最后從底部溜灌1次小水封棚。前3天白天保持28℃~30℃,夜間1 8℃~20℃,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促進接口愈合。3天后逐漸降低溫度,白天掌握25℃~27℃,夜間17℃~20℃,慢慢從一邊開始通風,并每天在報紙上噴霧2次~3次。6天后把小拱棚的薄膜掀開一部分,逐漸擴大見光量和通風量。逐步降低空氣相對濕度。8天后去掉小拱棚,轉(zhuǎn)入常規(guī)管理,并及時除去嫁接夾,剔除砧木萌發(fā)的側(cè)芽,15天~20天后即可擇期定植。
壯苗標準:嫁接茄苗有5片~6片真葉。高20 cm左右,葉片大小適中,較肥厚,呈深綠或深紫色,多數(shù)現(xiàn)蕾,節(jié)間短、莖粗、根系發(fā)達。
4適期定植
4.1定植前的準備
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5000 kg、磷酸二銨50 kg、腐熟油渣150 kg、尿素40 Kg作基肥,深翻耙細后起壟作畦,畦寬80 cm,壟溝寬50 cm,畦高1 5 cm,壟面灌水暗溝深寬各10 cm,上覆幅寬140 cm的地膜,澆足底水待播。在定植前1 5天,每立方米空間用75%百菌清1g+敵敵畏0.1 g與適量鋸末混合點燃(暗火)熏蒸24 h后,打開風口,待無味后準備定植。
4.2定植方法
11月下旬,當嫁接苗5片~6片真葉且70%現(xiàn)蕾時,在晴天上午,選大小一致的幼苗,按“品”字型破膜定植。
4.3定植密度
按株行距40 cm×65 cm,每667 m2可定植2600株左右。定植時嫁接苗的接口一定要高出壟面3 cm。
5 定植后管理
5.1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時采用膜下暗灌澆定植水,3天~5天后適量澆1次緩苗水,進入蹲苗促根階段。定植到門茄坐果前以“蹲苗”為主,原則上不澆水。當85%以上的門茄開始坐果時澆第一水,并隨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硫酸鉀10 kg。對茄開始坐果時第二次澆水追肥,追肥數(shù)量同第一次,以后每7天~10天澆1次水。每10天~15天追1次肥。
5.2溫濕度管理
定植后至坐果前,白天保持28℃~30℃,夜間保持1 8℃~20℃,盡量不通風,維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以促進快速緩苗;緩苗以后到坐果前,白天26℃~28℃。夜間15℃~18℃;開花結(jié)果期,白天25℃~30℃,夜溫15℃~20℃,土溫15℃以上。坐果期采用三段變溫管理,促進開花、授粉、坐果和果實的生長,白天保持25℃-30℃,超過35℃要及時放風,夜溫16℃~19℃。在結(jié)果后期氣溫升高,可逐漸放夜風、放底風。在澆水后,要拉大風口,迅速排出濕空氣。陰雪天也要開小風口放風,以利排濕、換氣。
5.3?;ū9?/p>
開花當天用豐產(chǎn)劑2號(濃度30 mg/kg~40 mg/kg),填加紅色顏料涂抹萼片及花柄,并在藥劑中加入0.1%速克靈兼治灰霉病。
5.4整枝打杈
采用雙干整枝。門茄以下側(cè)枝和靠近地面老葉全部摘除,并用尼龍吊線,支撐植株以防倒伏。茄子嫁接苗定植后,砧木的生長勢加強,會不斷萌發(fā)新的側(cè)枝,應及時除去,防止養(yǎng)分消耗。
6病蟲害防治
6.1蟲害防治
蚜蟲、白粉虱等可用20%氯氰菊磚1 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2500倍液等藥劑交替噴霧防治。
6.2病害防治:
◇黃萎?。憾ㄖ矔r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每株0.25 kg,8天灌1次,連續(xù)3次。
◇褐紋?。河?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綿疫病:用70%乙磷鋁500倍液,或用64%殺毒礬600倍液噴霧。
◇灰霉?。河?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或用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噴霧。
7及時采收
一般開花后20天~25天即可采收。采收時宜掌握“時間稍早、果實稍嫩”的原則,不僅能提早上市,增加早期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效益,而且有利于后來各檔幼果的生長,提高全期產(chǎn)量。
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shù)·溫室園藝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