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明末東林黨人是中國歷史上一群最勇敢的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楷模,在昏暗荒唐頹敗的明末,以他們的良知和不屈抗?fàn)帲o了腐朽政權(quán)的黑暗統(tǒng)治有力的一擊。雖然東林黨的英雄志士最后大多或身陷囹圄,或被迫害致死,但其偉大精神和堅強意志,不僅深深感動了人民,也令政敵魏忠賢們膽戰(zhàn)心驚。
“東林六君子”楊漣,忠心報國,力戰(zhàn)“閹逆”,史家評價他“為人磊落負(fù)奇節(jié)”。他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獄中絕命辭》。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笑大笑還大笑”的英雄人物,他的死狀卻是無比凄慘的:“土囊壓身,鐵釘貫耳”,尸體被領(lǐng)出時,竟已全部潰爛,慘不忍睹。等到收殮時,僅得破碎血衣數(shù)片,殘骨數(shù)根。
“東林六君子”中的魏大中死后,魏忠賢不許下葬,一直拖了六天才準(zhǔn)許從牢中抬出。還有錚錚傲骨不遜于楊漣的忠毅公左光斗,當(dāng)史可法看到他“骨斷筋折、血肉俱脫”,卻依然以死相抗、誓不屈服時,由衷敬佩地嘆一聲“吾師乃鐵石鑄造之肺腑也”。
楊漣等六君子被殘害身死后,魏忠賢仍不肯罷休,命令打手們用利刀將他們的喉骨剔削出來,各自密封在一個小盒內(nèi),直接送給魏忠賢親驗示信。面對英烈的喉骨,魏忠賢得意洋洋道:諸公別來無恙,還能上書否?天啟四年(1624)六月一日,楊漣在奏疏中列舉了魏忠賢的二十四條罪狀,揭露他迫害先帝舊臣、干預(yù)朝政,逼死后宮賢妃,操縱東廠濫施淫威等罪行,請求熹宗“大奮雷霆,集文武勛戚,敕刑部嚴(yán)訊,以正國法”。楊漣此疏,如雷霆萬鈞,擊中魏忠賢的要害。魏驚恐萬狀,慌忙跑到熹宗面前哭訴其冤,蒙混過關(guān)。所以他對楊漣恨之入骨,必置之死地而后快。這還不解恨,他竟然把楊漣等人的喉骨燒化成灰,與太監(jiān)們一齊爭吞下酒。流氓嘴臉,小人心態(tài),由此可見一斑。
為什么對六君子的幾塊喉骨如此深惡痛絕?《東林悲風(fēng)》的作者夏堅勇說得精彩:“就因為它生在仁人志士的身軀上,它能把思想變成聲音,能提意見,發(fā)牢騷,有時還要罵人。喉骨可憎,它太意氣用事,一張口便大聲疾呼,危言聳聽,散布不同政見;喉骨可惡,它太能言善辯,一出聲便慷慨縱橫,鑿鑿有據(jù),不顧社會效果;喉骨亦可怕,它有時甚至?xí)[出伏闕槌鼓、宮門請愿那樣的軒然大波,讓當(dāng)權(quán)者蹀躞內(nèi)廷,握著鋼刀咬碎了銀牙?!?/p>
因而,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從發(fā)出“天問”的屈原到為李陵辯護的司馬遷,從在宣武門外鼓動學(xué)潮的太學(xué)生陳東到哭廟抗議的金圣嘆,從不肯沉默的魯迅到寧鳴而死的聞一多,從建言上書的胡風(fēng)到孤軍奮戰(zhàn)的馬寅初,從“一鳴驚人”的遇羅克到不肯閉嘴的張志新,釀成自己人生悲劇的都是這塊不安分的喉骨,同樣,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輝煌的也仍是這塊不屈服的喉骨。
從根上來說,古今中外的知識分子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的良心”,關(guān)鍵就在于有“兩骨”:一為脊梁骨,一為喉骨。能頂天立地,不卑不亢,是因為有了堅強的脊梁骨;能為民請命,為國分憂,則是因為有了喉骨。脊梁骨容易被壓垮,禁錮、流放、宮刑、殺頭,都可奏效。不讓喉骨發(fā)音,也各有高招,或用毒酒捂住了蘇格拉底的嘴,或用火刑逼著布魯諾封口,或把不肯噤聲的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但把楊漣等“六君子”的喉骨燒化成灰,與酒同飲,無論如何也是一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魏忠賢還真不是個“一般人物”呢。
(桃之妖妖摘自《合肥晚報》
200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