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方
看輕宋朝的人是不懂歷史的人,他們眼里只有戰(zhàn)爭、疆域、王朝榮辱。而嚴復曾說:“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xiàn)象者,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p>
我們被稱為漢人、唐人,沒人說我們是宋人。但我們還是漢人、唐人嗎?粗線條的、氣象宏闊的、雖遠必誅的……我們更像宋人:商業(yè)的、享受世俗生活的、情感細膩的、注重倫理觀念的、不喜打仗的……嚴復的意思是說,今日中國,是從宋朝開始形成的;再往前的漢唐,那簡直是另一個國家。甚至,武俠小說都很少以宋朝以前為背景,我猜“金庸”們根本不知道宋朝以前的民間是怎么回事,反倒是宋朝,你只要按照今人的價值觀、情感和審美取向來寫其實差不多。
歷史連綿不斷,但總有一個時代,它如此重要,人們認為它才是今日世界的開端。對歐洲來說,那是文藝復興時代;恰好也有人說,中國的文藝復興發(fā)生在宋朝。兩者的相似,在于人們都發(fā)現(xiàn)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西方是人文,中國是倫理。并且都發(fā)展起來一種追求世俗生活的商業(yè)文化。
編輯布置給我的題目,是寫寫一千年前的1009年。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上網(wǎng)去查,查到了一件好玩的事,1009年正月初三,宋真宗宣布這天為天慶節(jié),全國放假五天。我從某期“百家講壇”里查到的,那位老師也是個可人兒,斷言這個長假意義非凡,它拉動了長假經(jīng)濟,促進消費,甚至促成了北宋經(jīng)濟的起飛。我想他說得在理。唐朝的公務員,干十天休息一天,李商隱“嗟余應妓聽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夜生活都過不盡興,消費沒法拉動。
宋真宗為什么要給大家放天慶節(jié)長假?因為他覺得要感謝上天。上天在前一年給他降下無數(shù)“祥瑞”(其實都是他授意導演的),證明了王朝的合法性,真宗還趁機跑去泰山封了禪。
宋真宗為什么要導演天降祥瑞?因為他要證明與遼國媾和是正確的。宋太祖宋太宗,跟遼國打了大半輩子的仗也沒打贏,到1005年,真宗御駕親征,居然小贏了一次,趕緊順風收蓬,跟遼國簽訂了合約,約定宋遼為兄弟之國,宋作為大哥每年要送給遼三十萬兩白銀。真宗輿論壓力很大,道理又跟這幫人講不通,于是造假,派人這兒埋一塊奇石那兒掛一幅“天書”也就是祥瑞。好了,你們都瞧見了吧,還是俺有理!
寫到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雖然1009年的汴京沒有清明上河圖,但清明上河圖并不是天降祥瑞,而是風氣和政策積累的結(jié)果。其間的關鍵,是汴京取消宵禁。但宵禁是什么時候取消的?沒人知道,因為它并不取決于一道圣旨,而是市場經(jīng)濟與市民生活的發(fā)展,讓這個中世紀制度逐漸松弛直至形同虛設。
這種風氣下,人們心里想的都是過好日子,而不是惡狠狠的殺伐。對外就不用說了;對內(nèi),說來我想沒人相信,北宋一百多年,政治斗爭固然從無間斷,居然沒殺過一個大臣。固然這是宋太祖的遺囑,子孫遵行,但如果沒有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配合,斷無可能。試想,連今天都算上,中國歷史上可還找得出這樣的時代?因此我在舊作《我最愿意生活的十個時代》里邊說,北宋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排在第一位。
遺憾的是,這個黃金時代在外族的連番沖擊下中斷了。歷史不可假設。但偶爾假設一下依然令人神往:北宋曾經(jīng)占有全世界超過一半的財富,她的人民的富裕程度遠遠超過后來的明清,她的商船隊遍及亞洲各海域,她的知識分子崇尚一種優(yōu)雅(可能過于纖細)的生活方式,她發(fā)展起來領先全世界的技術文明,甚至她的最后一任統(tǒng)治者是一位造詣非凡的書畫家和藝術品鑒賞家……如果這個時代不被打斷,中國會發(fā)展成什么樣子?
即便后來歷經(jīng)那么多苦難。她的精髓依然傳承下來,融入血脈。正如嚴復當年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我們都是宋人。
【選自《騰訊·博客》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