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海
自1977年從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yè)至今,胡春萍老師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教學探索和積累,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她認為,上課時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要讓學生充分去思索,去體會,讓學生通過實驗記錄,大膽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充分進行討論交流。而教師應針對學生特點和課堂生成情境,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與學達到最佳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對問題成因提出的猜想各不相同,設計的實驗方案也不相同,所用的實驗器材就不能統(tǒng)一,僅僅依靠學校實驗室配備器材很難滿足探究實驗的需要。對此,胡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經(jīng)常親自動手制作一些實驗器材,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自制器材,較好地彌補了學校實驗儀器不足的缺陷,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實驗內容,讓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物理規(guī)律。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時,胡老師讓學生用易拉罐和薄紙制成暗箱觀察小孔成像;在學習平面鏡的應用時,用紙盒和小平面鏡做成潛望鏡。生活中常見的空飲料瓶也可以做許多實驗。胡老師教學生用空飲料瓶探究同種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在飲料瓶側面不同高度扎三個直徑約1mm的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灌滿水。演示時將瓶正立舉高,水便從小孔噴向地面,發(fā)現(xiàn)最下邊的水流噴得最遠,說明同種液體越深壓強越大。這些小實驗器材簡單,學生隨手可得;操作容易,適合各種層次的學生;新奇有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明顯,能直觀地說明物理原理和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她根據(jù)不同類型的課,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在講授《認識浮力》這類實踐性較強的新授課型時,胡老師則一改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萬噸油輪在海面航行、人躺在“死?!鄙峡磮蠹堖@些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引入課題,讓學生意識到這些現(xiàn)象都是與浮力有關的;之后,她為學生提供一個裝有水的水槽,小木塊、乒乓球、小氣球。讓學生利用這些器材,通過動手實驗去感受浮力的存在。在學生初步認識浮力之后,胡老師又用兩塊相同的橡皮泥,一塊卷成團,一塊捏成小船,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兩塊橡皮泥的情況。學生認真觀察實驗后,說出實驗現(xiàn)象及通過對比的方法產(chǎn)生疑問:捏成小船的橡皮泥受到浮力的作用,卷成團的橡皮泥受浮力的作用嗎?之后,學生通過討論,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用實驗來驗證他們的猜想。最后,由學生實驗中總結出浮力的定義及作用,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對于與生活、生產(chǎn)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應用課,她則先將學生分組,給每個小組定好學習的主題,讓各個小組先收集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用幻燈片或課件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一個小組完成一個知識點,講一個問題,然后由另一個小組進行總結。整節(jié)課都由學生自己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自己去發(fā)揮,教師只是在關鍵地方去點撥一下。除此之外,胡老師還注重學以致用,讓學生把書本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比如學了慣性這個物理知識后,讓學生應用到體育的跳高、跳遠中,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學了物態(tài)變化后,就可以解釋冬天常見的嘴出“白氣”的現(xiàn)象,吸盤可以懸掛很多重物的現(xiàn)象(大氣壓的作用)等等。這些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而對于測試卷講評課這一類型的課,胡老師拋棄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guī)講評方式,進行新的嘗試。在試卷發(fā)下后,她先把這次測試情況進行全班通報,然后讓學生將自己試卷錯誤的地方自己糾正。若糾正不了,就與前、后座同學交流糾正。還解決不了,就把問題記好,待全班各小組基本上都做好后,再把本小組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組幫助解決。其他小組不能解決的最后由教師分析總結點評各小組提出的問題,然后評出最佳小組,給予表揚。這樣的課,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學習,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也會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
在課堂上,胡老師總是能用自己強大的親和力,與學生打成一片,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她能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她從多角度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讓每個同學都能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她從不批評任何一個回答錯誤的學生,哪怕那個學生回答得很幼稚,她都是以慈母般的關懷去鼓勵學生,讓回答問題的學生都能感覺到一股溫暖,從而沒有任何的顧慮,使整個班級形成一種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物理。
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胡老師,仍在辛勤地工作著。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改變的只是她的容顏,而不變的卻是那顆對教育事業(yè)的熾熱之心。手下畢業(yè)的學生一屆又一屆,而胡老師的教育探索,仍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