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拉斯穆森日前建議,北約、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應在構建導彈防御系統(tǒng)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對抗未來可能來自亞洲及中東新的核威脅。盡管拉斯穆森沒有詳細闡述他的建議如何才能奏效,但言論一出便得到俄羅斯駐北約代表德米特里·羅戈津的認可,“(拉的建議)非常積極,極具建設意義,我們必須共同分析,以期翻開北約與俄羅斯合作的新篇章”。而一天前,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剛剛宣布放棄在東歐建設導彈防御基地的計劃。美國與北約的這一決定,從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美俄之間近年來為建設東歐反導基地而起的“干戈”,為下一步兩國即將開展的深度核裁軍談判奠定了良好基礎。
有意思的是,對北約和美國聯(lián)合發(fā)出的反導邀請,莫斯科卻沒有先兆地扯上中國。俄方9月21日表明的基本態(tài)度是,奧巴馬政府擱置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反導系統(tǒng),這一決策不僅可能影響俄美關系和伊朗問題的未來,還將波及歐洲、大西洋兩岸關系甚至中國等各方,所以必須謹慎行事。目前,中國政府并未對此作出任何官方回應。
俄借“巧回旋”應對“巧實力”
在東歐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計劃,由美國前任總統(tǒng)布什在2001年上臺后提出。布什政府認為,伊朗可能研制出核彈頭并將其安裝到遠程導彈上,因此計劃發(fā)展導彈防御系統(tǒng)以抵御伊朗的武器裝備。但此計劃一直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莫斯科篤定地認為,美國計劃中的部署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在普京看來,美國的借口根本就站不住腳:“在歐洲部署該系統(tǒng)來防御伊朗和朝鮮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兩個國家從技術上講根本不可能把核彈頭打到美國?!倍尶死锬妨謱m更為不安的是,美國向原華沙條約成員國波蘭、捷克甚至烏克蘭、格魯吉亞提供反導彈系統(tǒng),會使俄徹底失去對其安全區(qū)域的控制能力,這無異于是美國在往俄羅斯后院運送武器。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奧巴馬就反導等問題多次向俄方發(fā)出“積極信號”,雙方有關反導及戰(zhàn)略武器的談判也開始出現轉機。不久前,奧巴馬更是下令對東歐反導計劃實施為期60天的評估,將反導計劃的終結設立了期限。
從美俄關系發(fā)展的角度看,奧巴馬政府放棄東歐反導計劃無疑是積極作為、明智之舉。而在當下地緣政治危機不斷,反恐和防擴散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美俄關系的緩和,有著全局意義。朝鮮的“暗渡陳倉”提醒美國,在大國的相互掣肘中,伊朗的“核問題”極可能成為現實。而伊朗一旦擁核,給美國全球戰(zhàn)略利益帶來的危害,顯然不是朝鮮可以比擬的。
伊朗是中東最后一個未被美國征服的國家,這意味著美國的中東戰(zhàn)略存在巨大隱患。如果伊朗真正擁有核武器,加上其本來的中東雄獅地位,將會使整個中東的地緣政治形勢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然而一直以來,美國對伊朗軟硬兼施,但終究不能收服,主要原因就在于伊朗背后有俄羅斯的支持,沒有俄羅斯的真心合作,美國搞不定伊朗。
因此奧巴馬上臺以來,對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政策進行了適度調整,并重新審視東歐反導系統(tǒng)的利弊得失。奧巴馬政府意識到,在處理同俄羅斯的關系時,接觸比對抗更有利。一旦美國可以和俄羅斯冰釋前嫌,中東的形勢將對美國更有利:在伊朗問題上,美國和西方國家需要俄羅斯向伊朗施加最大的政治與外交壓力;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上,美國和北約運送軍用物資要使用俄羅斯的領土或領空,單單使用俄羅斯領空一項,每年可以為美國和北約節(jié)省10億美元的軍費;此外,美俄關系的改善也將大大促進雙方在共同削減戰(zhàn)略核武器方面的合作。而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tǒng)正是重啟美俄關系的絆腳石。
對俄羅斯而言,美國主動撤銷長期威脅自己的東歐導彈計劃,這無疑是今年7月美俄會晤以來,美國對俄羅斯放出的最大利好。俄總理普京9月18日表示:“美國放棄東歐導彈防御計劃的做法正確而勇敢,奧巴馬最終決定取消在歐洲東部修建導彈防御設施的計劃,讓我們有了良好的期待?!?/p>
但是相比普京的樂觀,也有俄方專家認為,俄羅斯必須冷靜分析奧巴馬作此決定的真實意圖,應從長遠考慮后再作出正確回應,才能以“巧回旋”應對“巧實力”。并且一定要小心提防奧巴馬以退為進,通過這項“分階段、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具效率的反導系統(tǒng)部署方案”在無形之中達到“四兩撥千斤”之功效。
中國或成俄美博弈平衡器
俄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在接受美國CNN電視臺采訪時表示,應該建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tǒng),而不是創(chuàng)建只防御兩三個國家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對此,俄戰(zhàn)略導彈部隊前總參謀長維克托·葉辛上將認為,如果不讓中國參與這一進程的話,那么中國就會對此作出“緊張反應”,在缺少中國參與的情況下創(chuàng)建統(tǒng)一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既危險又不合理,因為中國是這些進程非常重要的參與者。
俄方的此種表態(tài),表現出一個前超級大國的外交考量和深邃的戰(zhàn)略意圖。目前的事實是,奧巴馬并未如俄羅斯所愿的那樣“徹底放棄反導計劃”,且這一決定很可能是為應對國內及國際形勢變化的現實需要而作出的務實選擇。美國此舉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時間段內緩和美俄關系,但兩國間缺乏基本互信的現狀,兩國之間多年積攢的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迎刃而解。
且作為對美國撤銷東歐導彈基地的回報,美國一定會進一步要求俄羅斯在中東地區(qū),尤其是伊朗和阿富汗問題上支持美國。這樣一來,同樣在中東尋求利益的中國,將會感到來自美俄兩個大國的壓力,從而不滿。
此外,由北約提出的三位一體導彈防御系統(tǒng),和奧巴馬極力倡導的?;鶎椃烙到y(tǒng),也一直被中國認為是對其南海事務及臺灣問題的一大戰(zhàn)略威脅。如果俄羅斯立刻響應北約和美國的要求,必然導致中國的反對,甚至引發(fā)地區(qū)性的軍事競賽,這是克里姆林宮所不愿意看到的。
俄羅斯欲拉中國加入聯(lián)合反導還有一層考慮,就是倘若形成北約所說三位一體的聯(lián)合模式,俄羅斯很有可能成為反導聯(lián)盟中的弱勢群體。北約和美國在戰(zhàn)略上高度一致人所共知,這樣一來,2比1的力量對比,很有可能讓俄羅斯陷入不利的狀態(tài),因此,還不如趁早拉攏中國也加入其中,不但可以穩(wěn)定這個正在崛起的、對于海外利益要求不斷增加的國家,還可以在未來可能形成的聯(lián)盟中達到制衡美國和北約的作用。
而中國大陸在俄國發(fā)表相關言論之后,并沒有直接作出回應,只是在官方媒體《參考消息》上以頭條的形式對此加以報道。隨著中國近年來的崛起,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越來越對自己在重大國際事物上的缺乏話語權和參與權表示憤慨,從2008年奧運會到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的活動看,顯然,中國政府正在盡一切手段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
在中國政府看來,美國及其盟國依舊是自身國家利益和安全的最大威脅,所以中國同俄羅斯一樣,之前都堅決反對美國的反導計劃。而眼前俄羅斯向中國發(fā)出邀請,如果真的能使中國政府參與其中,對中國而言一定是個很大的誘惑。
但就目前而言,中國政府采取的更多是一種觀望策略。第一,此次“美俄聯(lián)手”很可能只是地緣政治的博弈結果,能否長久還未可知;第二,中國對歷史上與蘇美兩國產生的矛盾與沖突仍記憶猶新。所以中國政府應該不會貿然作出接受或拒絕的決定。
對美國和北約所提出的聯(lián)合反導計劃,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可以清晰預見的是,此次美國放棄東歐導彈計劃和邀請俄羅斯的行為,必然引發(fā)世界戰(zhàn)略格局的調整,而中東局勢也必然因之發(fā)生變化。自此之后,俄美兩國對坐談判桌前的相談甚歡的場面將可能越來越頻繁,誠然美俄之間聯(lián)手短期內無法實現,且美國和北約內部存在大量反對呼聲,但是伊朗的日子恐怕是不好過了。
編輯 蕭方 美編 青年
由北約提出的三位一體導彈防御系統(tǒng),和奧巴馬極力倡導的?;鶎椃烙到y(tǒng),一直被中國認為是對其南海事務及臺灣問題的一大戰(zhàn)略威脅。圖片分別為美國的海基和陸基導彈防御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