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晴
很多人知道我是文字工作者,并因為我的作品記住了陳克鋒。但是,鮮有人知,在看似豐碩成果的背后,促使著我孜孜以求的,是15年的日記情緣。
一個人太成功或太失敗了,往往容易被人放在顯微鏡下審視。追本溯源地,總能從他生命的最初找到諸多或成功或失敗的理由。
雖然徒有虛名,我也會時不時地問自己,如果沒有日記,你的今天會如何?
真的,我不敢想像,假如不是15年前與《青少年日記》不期而遇,并將日記堅持寫了15年,我的今天會是什么模樣。當初那位發(fā)表了一件作品就沾沾自喜的少年,能夠揮毫潑墨、激揚文字么?當年那個莽撞、猶豫者可以穩(wěn)重、果斷么?
2008年,我堅決舍棄了臨沂小城安逸的工作與生活,獨自一人闖進了北京。至今,我還記得面試答辯之時,中國公路雜志社社長劉文杰發(fā)出的感慨。他說,你30多歲依然勇敢地跨出這一步,令我敬佩;你對工作的熱情和期望,令人感動。
劉文杰社長的話充滿真誠,諸如一株巨石擠壓下狹縫中生出的小草抑或一縷穿透云層撒向人間的光照,都應(yīng)該讓人肅然起敬。然而,我還是覺得“敬佩”兩個字沉甸甸的分量。這是一位豁達的前輩抑或同途的先行者對我最高的贊譽。
副總編輯梅君讀了我不太成熟的《母親山》,興奮得有些手舞足蹈。一位記者深入人物靈魂深處近乎白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讓他看到了新聞的力量和自己的影子。
這些,僅僅是一位中國記者激情潮涌中展現(xiàn)的幾朵浪花。這些為數(shù)不多卻不乏美麗的浪花,來自日記。日記,永遠是我心靈中沉默卻決不沉睡的地下河。
《在路上》是劉歡真情演繹過的一首老歌。幾年前,我恰巧就寫過這么一篇同名的散文,記述了風雨兼程之路的悲壯與孤獨。像這件作品一樣,裝了一箱子的日記本,蓄滿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每每從這一汪一汪的清泉里對照,我都能清楚地看到昨天的自己。
不丟失自我,把真實的自己堅持下去,這在浮躁的現(xiàn)實世界上多么難能可貴。我時常因自己的持之以恒而對自己刮目相看??梢哉f,是日記讓我放棄自私、小氣、狹隘、冷漠和懦弱,學會了寬容、大度、熱情和頑強;是日記教我釋放壓力、調(diào)整心態(tài)、卸下包袱、重裝上陣;是日記為我療傷、強筋壯骨、所向披靡。
一次講座,我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平庸。緊接著,打一個大大的叉號。我對青少年朋友說,你可以平凡,但決不可以平庸。現(xiàn)在,我以自己15年的日記歷程告訴讀者朋友們,日記是你拒絕平庸的最好武器和伙伴,愛上它,一定不棄不離地愛一輩子,這樣,你才能成就大寫的人生。十五年坎坷如云似霧,十五年壯歌蕩氣回腸。日記圓了一位文學少年的中國記者夢,也一定將激勵著我更好地前行。
翻閱日記,總能從字跡稚嫩到漸趨成熟的演變中感受到昨日的心跳。翻閱日記,通過對于平凡與平庸的詮釋,我們依然可以聽到青春之旗的獵獵聲響——
平凡與平庸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平凡如山澗的溪流,雖然默默無聞,卻有對大海的向往,一路的歡歌。
平庸若溝渠之中的死水,即使種上藕枝。也開不出清秀的蓮花。
一個很有成就的人肯定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人平庸了,無論如何也取得不了事業(yè)上的輝煌。
平凡常于山窮水盡之時挽救你的命運;平庸卻在你即將成功之時毀滅你的前途。在平凡中成長,你將如虎添翼;于平庸中沉睡,你會呆若木雞。
真的,平凡可以孕育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