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成
近幾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各媒體都加快了新聞改革的步伐。改革的重點是:如何抓住讀者,吸引讀者,提高報紙的競爭力。
從目前讀者的需求心理上看。他們需要了解新聞,更需要了解新聞背后的信息,了解新聞的意義,了解新聞的發(fā)展趨向,了解人們尤其是編輯部對新聞的態(tài)度。因而要求報紙不僅要努力挖掘新聞,還要提供獨家的視角、獨家的觀點、獨家的聲音;不僅要做信息的批發(fā)商,還要做觀點的供應商。新聞評論可以在這方面滿足受眾對新聞解讀的需求。
對受眾而言,評論是最具判斷力的,也是最具原創(chuàng)魅力的信息。誰為受眾提供了高質量的關于新聞的觀點和信息,誰就會顯現(xiàn)其個性,擁有獨特的新聞品牌,從而抓住讀者,吸引讀者。由此可見,,在新聞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發(fā)揮評論的優(yōu)勢,更好地張揚媒體個性,無疑顯得越發(fā)重要。
近年來。很多報紙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下功夫經(jīng)營新聞評論。文匯報在進入新世紀全新改版時,編輯部上下都有這樣的共識:要新辟一個有較大容量的評論欄目,彰顯報紙的言論工作,提升報紙言論水平。他們改版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開辟《文匯時評》評論專欄,除雙休日外,每天刊出一篇。他們還從已發(fā)的300多篇評論中選出150篇,集結出版了一本39萬字的《文匯時評》。
《廣州日報》改革的經(jīng)驗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加強評論。他們在要聞版重要位置推出了《每周時評》(后改為《今日時評》和《都市早茶》)。目前,《廣州日報》對于這兩個評論欄目的經(jīng)營思路仍在不斷調整中。他們的指導思想是:強調個性風格,辦出新水平,打造好品牌,在為讀者提供豐富資訊盛宴的同時,提供一種獨到的價值判斷,使報紙更有魅力。
這股加強新聞評論的時風,在《人民日報》也日漸強大。其中以國際評論辦得很有特色,不僅專欄多,文章數(shù)量也多,幾乎每天都有幾類評論見報。
《工人日報》的評論更是直面社會現(xiàn)實,針對當前重大問題或重大事件充分發(fā)揮“評”與“論”的兩大功能,發(fā)議論,作解釋,提批評,談意見,緊緊把握工人日報的特點,體現(xiàn)了為職工、為受眾服務的精神,集中反映了新聞評論的“駁正、闡釋、示趨、批評”四大功能。
可以說。目前媒體之間的競爭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新聞評論的競爭,各報紙都力求在新聞評論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此來提升其市場競爭力。這是因為,信息時代人們不僅需要新聞,而且更需要對新聞的解讀;信息時代的媒體競爭,不僅是新聞題材的競爭,更是新聞解讀的競爭。
美國數(shù)學家D·霍夫斯特說過:你想要理解任何一條消息。就必須先有一種消息告訴你如何理解它。受眾需要了解新聞蘊涵的意義了解新聞發(fā)展的趨向,了解人們尤其是媒體對新聞的態(tài)度。而新聞評論這種關于“消息”的“觀點”,正是解讀新聞最直接的形式。
新聞媒體在做好新聞的同時,把新聞評論作為自己獨特的“秘訣”,正是因為它是不可克隆,無法重復的,即使依據(jù)了同樣的新聞事實,在寫作上的語言風格、認識問題的深度、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會有相當?shù)牟顒e,這就形成個性的巨大空間。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說:媒介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經(jīng)濟,就像市場經(jīng)濟中所說的是做品牌的。品牌的含義就是說。讓你的目標讀者在情感上依賴你,覺得離不開你,你能夠回答他很多問題;在行為上,讀者黏著你,經(jīng)常接觸你。這就說明,你在他們當中有影響力,已經(jīng)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咨詢來源和生活當中一個基本要素了?,F(xiàn)在人們關注新聞,主要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通過掌握信息,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只有為受眾整合、梳理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為人們提供有序而冷靜的觀察和分析,讓受眾總能在你這里找到他們想知道的答案,你才有可能讓他們黏住你。才有可能在他們中形成影響力。許多新聞媒體已經(jīng)認識到了這一點,以新聞評論為突破口,不斷拓展自己的領域和市場。
再從體裁上講。由于體裁所限,消息往往不能夠站出來說太多的話,記者想把意見和傾向包含到對新聞事實的敘述中也很有限,而且,對于許多讀者來講,消息提供的事實以及記者所表達的意見,并不能夠被及時發(fā)現(xiàn)和提煉出來。因此,給消息配發(fā)評論,用明白的話語,直接地把需要讀者關注的觀點說出來,讓讀者不必再經(jīng)過那樣一個思維過程,就可迅速直接地了解這種觀點。
受眾需要新聞評論來為他們服務,這種服務搞好了,就能為媒體打造出一塊個性化十足的金字招牌,媒體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