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要多關注學生的三“心”二“異”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大家經(jīng)常會提到分層教學策略,成立互助小組來解決學生之間水平差異的問題。關于分組教學,一種觀點是水平高低不同的一組,能夠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另一種觀點是高手一組,水平差的一組,老師多關心低水平小組,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覺得都可行,而且也切實地實施過,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對分組的熱情不會燃燒多久,最后就變成幾名同學代替全組完成任務。如何在分層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夠長久延續(xù)呢?需要從以下幾點思考問題。
1.關注三“心”
(1)自信心。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在第一節(jié)課就讓學生樹立起學好這門課的決心,教師可以用潤物細無聲的語言和行動讓學生確立起不會輸給他人的決心。我一般會在第一節(jié)課激勵學生,讓他們知道這門課的重要性和對他們以后人生發(fā)展的幫助,而不是在機房數(shù)落著一條又一條不能違反的機房規(guī)矩。
(2)自卑心。自卑常表現(xiàn)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zhì)作出偏低的評價。剛工作的時候,我太過于關注一些主動發(fā)言的積極分子,而忽視了很多低頭學習的學生。有一天我講完課,幾名學生離開較晚,我順口問了一句:“怎么樣,能當堂掌握知識嗎?”他們憋了好久冒出一句:“老師能重新分組嗎?我們幾個水平差,總影響小組的成績?!蔽乙幌聠∪?,隨后笑著說:“大家剛進入高中,現(xiàn)在的水平不代表最終結果,老師這幾節(jié)課發(fā)現(xiàn)你們一直在很認真地學習,以后不會就直接問老師。”雖然我撒謊了,因為我壓根就沒有去真正關注過他們,但是這個善意的謊言卻給學生帶來了變化,事后由于我經(jīng)常提問他們,也經(jīng)常點評他們的作品,這些學生變得自信多了。
(3)虛榮心。很多教師也許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現(xiàn)在的學生虛榮心特別強,特別是班干部。他們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為班級出力。但是每次換屆落選都會受到一定的心理傷害。虛榮心的產(chǎn)生及其強弱都和個體心理品質(zhì)、思想修養(yǎng)有著直接的關系。如何保護學生心底的好強與自尊,需要老師精心呵護并巧妙設計分組。
教師如果能處理好了“三心”,很多教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如何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應對青春期學生的逆反心理,也能理解學生在課堂上演奏的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2.注重二“異”
(1)男女生的差異。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這種差異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因為女生的動手能力比男生差,在分層教學中,就要特別注意不同性別群體的組合。
(2)住校生和走讀生的差異。我們學校有很多住校生,他們一周回家一次,所以不像走讀生那樣有機會接觸更多外界信息。學校雖然安裝了多媒體,而且為每個班級訂閱了報紙,但是依然需要重視這個差異。所以針對住校的孩子,我一般會給他們更多的時間上機練習。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全體學生在信息技術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當教師不斷鉆研課堂教學,讓課堂“活”起來,吸引更多的學生融入課堂,學生能尋找差異并逐步去彌補時,教育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心”二“藝”去對待個性
當代高中生個性十足,他們的發(fā)展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以及正確的輿論引導。俗話說:有才無德要壞事,德才兼?zhèn)浞匠墒?。作為學校的主要施教者教師,就要用自己的智慧和這些獨立個性的學生“斗智斗勇”?!岸贰敝安环料葋砜纯匆韵聝?nèi)容。
1.必備三“心”
大家都知道,教師必備三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如何把這三心“同化”給學生很重要。當教師能把學生心中的愛心和責任心激發(fā)出來,這些學生就會有足夠的耐心和教師一起遨游知識的海洋。特別是對于個性極強的學生,一旦用團隊榮譽感征服他,那么,他的自我個性就會淡化,或者轉(zhuǎn)移成對團隊有利的驅(qū)動力,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巧用二“藝”
(1)語言的藝術。美國實業(yè)巨子雅科爾的人事管理訣竅是:“表揚一個人,最好用公文;批評一個人,盡量用電話?!睂τ诋敶闹袑W生來說這招很好用。他們的信息渠道很多,所以了解的事情也很多。不可能再用一些單一的教育手段來對待他們,有的時候不經(jīng)意的話語就能感化他們,有時看似無關的話語也能傷害他們。一旦出現(xiàn)問題教師不要在課堂上發(fā)生正面沖突,而要學會用教學的睿智和教育機智化解課堂風波。
(2)行為的藝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教師能成為學生心中的一桿秤,那么學生的個性傾向就會以教師為榜樣。首先教師要為人師表,教學行為規(guī)范。其次,要對學生一視同仁。還有就是注意自己的小舉動。我喜歡在教室內(nèi)走動講課,手里拿著花名冊,時不時拍拍瞌睡者的腦袋,敲敲走神者的課桌,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和學生探討剛講過的話題。這樣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
試一試吧,做一名語言文雅、行為儒雅、情趣高雅、氣質(zhì)優(yōu)雅的教師,在個性的年代做一名不個性的教師。用教育機智去經(jīng)營課堂,在教學之路上走得踏踏實實。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