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題中,閱讀成了不容忽視的一大塊。科技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語言表達和作文皆離不開閱讀。因此,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讓他們在閱讀中更快更多提煉有效知識信息,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指導學生作了如下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時時留心皆閱讀
閱讀無時不在進行,讀歷史、背政治、學物理、攻化學、與人談話其實都是在閱讀。關鍵是留心生活中的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歷史人物、政治原理、物理學家的生平、化學家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一不是閱讀的有效素材。在冬天買菜時,菜農(nóng)可能會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天是真的冷了”;麥收前后回家,經(jīng)常聽農(nóng)民說“春到寒食六卜天,寒食到麥六十天”,如果我們能留意農(nóng)民的這些話,其實也是在閱讀。所以,只要你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常聽常記常整理,你就會發(fā)現(xiàn)閱讀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二、閱讀選擇別馬虎
活潑好動的高中生不習慣于長時間地埋頭讀書。而書多量大,究竟讀哪些書好呢?我認為,高中生活緊張而艱苦,要過多地讀大部頭小說時間過緊,言情、武俠更為不可。我讓同學們在假期中啃啃大部頭,諸如《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復活》《浮士德》等;而在學習的業(yè)余時間選擇諸如《讀者》《小小說》《散文》《雜文》《優(yōu)秀文選》《語文報》等一些報刊供他們閱讀,并要求他們做好閱讀筆記。這類讀物,既適合其閱讀,又能提高其興趣,還節(jié)省時間,效果極佳。
然而,對那些缺乏故事情節(jié)的科普類書籍、知識類書籍,同學們往往不感興趣。這些書籍往往信息量大、知識豐富,中學生應當喜愛并學會閱讀他們。對于如何才能使同學們對這類書籍感興趣,我思考摸索了很久。我發(fā)現(xiàn)電視上有很多科技節(jié)目,于是布置作業(yè),讓他們回家看,回來后大家一塊討論,加深印象,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有的同學為了搞清問題,主動鉆進了這些科技書籍去尋求答案,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條件允許時,我就借…些科技光盤為同學們放錄像,借此提高其閱讀興趣,擴大其知識面。
三、篩選之后要記錄
讀而不記,等于不讀。常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發(fā)現(xiàn)了好的語言、段落、篇章,要不失時機地加以記錄。鉗過了記的機會,回頭再找往往比較困難。所以,我就動員同學們建立閱讀筆記,記錄那些自己認為有哲理、有文采的東西。記錄后經(jīng)常翻閱記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一學期下來,很多同學竟積累了厚厚一本語言材料。在篩選記錄過程中,有的同學將自己的記錄本分為名言,景物描寫、勤奮成才等幾個部分。將摘錄的春夏秋冬的文章集合在一起,將惜時的材料搜集到一塊。在以后寫關于春夏秋冬或惜時文章的時候,運用語言就像調(diào)遣自己的軍隊一樣,一篇千字小文則一揮而就,從而在寫作過程中再不是無話可說。
四、比較鑒別找差距
拿到一本優(yōu)秀作文選,我要求同學們要先看目錄或題目,自己設想讓我來寫這篇文章,應怎樣開頭,如何結尾,怎樣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然后與原文對比,找出差距和不足,學習文中那些閃光的東西,化為己有。很多同學按我說的做了。他們發(fā)現(xiàn)優(yōu)秀文選上的文章有的設置了小標題,有的是卒章顯志的小小說,有的寫于題記,有的構思了劇本,有的是書信體,有的是日記體,有的是科幻類。很多問學爭相效仿,結果不到半個學期,同學們的作文結構有了創(chuàng)新,形式靈活多樣,大有百花爭艷的喜人勢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比較鑒別,同學們找到了差距,彌補了不足,作文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五、相互傳抄高效率
一堂閱讀課下來,同學們單個人的記錄往往較少,如果全班同學的記錄集合到一塊,就顯得頗為豐富。我就動員同學們相互幫助,不要相互保守,把閱讀筆記集中起來,相互傳抄,效果尤佳。張慧麗同學就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她2008年語文高考成績竟高達135分??己笏龑ξ艺f:“老師,您教導學生相互傳抄閱讀筆記效果極好,僅僅短短的幾個星期,我已經(jīng)分門別類地整理了語言材料,從很多同學那里借鑒來很多有價值的內(nèi)容,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今年語文高考成績能考到135分,實在是得益于相互傳抄閱讀筆記的可貴作法?!?/p>
六、靈活運用目的明
“學以致用”是為學之道,同學們通過大量的閱讀、較多地記錄、大量地記憶,做到有效運用所占有的語言材料。為了刺激同學們的寫作熱望,讓同學們更多地檢閱自己的語言,我們特意組織學生創(chuàng)辦了春蕾文學社,挑選學生優(yōu)秀作文及時發(fā)表,同學們的寫作積極性也空前高漲,涌現(xiàn)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作文。
例如王慧同學在《午夜曇花》一文中這樣寫道:午夜曇花,你有著明月皓齒的光艷,流光溢彩的明麗,亭亭玉立的優(yōu)雅,雍榮華貴的氣度?;蛟S你有著凝脂似的白、朝霞似的艷、太陽般熾熱的情懷。語言優(yōu)美流暢,讓同學們折服。
張豪同學在作文中用飽含憎惡之情的筆墨寫道:自蘇聯(lián)解體之后,唯一的超級大國就想稱霸世界,他們開始“奮冷戰(zhàn)之余烈,霸北約而制世界,執(zhí)導彈而鞭笞天下,挾‘人權’以令諸國,橫行無忌”。套用巧妙,讓人嘆為觀止。
又一位同學在《失去后才知道可貴》一文中這樣寫道:“是不是在死亡的邊緣才感受到野花的爛漫,日月的盈虛,親情的甜蜜?是不是在母親去世后才想起她親手做的三明治蛋糕是那樣的美味?是不是在外婆的墳前才想起再聽一聽她夾著痰音的絮絮叨叨?為什么在失去某種東西后才去想,去回憶,而我們擁有時并沒有絲毫失去后的傷感?!备星橹渑?,反問之有力,讓人讀之而心動。
著名教育家梅紐因說:“學習的動力首先還得來自學生,這一動力正是我們必須從他們身上去發(fā)掘的?!钡拇_,我們教師無論在教學指導還是開展活動中,除了傳授一定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外,更應當適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使學生的學習動力能充分及時地發(fā)揮出來。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語文枯燥乏味,才能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一中)
(責任編輯:魯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