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民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并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主線,同時結合各項訓練活動。
抓住學生心理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首先應該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如果給學生硬性規(guī)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失去了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好好地引導學生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shù)。低年級的教師此時充當?shù)慕巧闶钦驹趯W生的角度和學生一起閱讀,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fā)”孩子內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例如筆者給學生講12生肖的故事,最后筆者問:“為什么老鼠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還怕貓?!睂W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筆者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筆者講,筆者提示《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這時學生讀得可起勁了。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基本功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兒所講的對話不是語言學的“對話”,而是一種教育理念。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多向交流、深層交流,不僅具有人與人的言語交際特征,更突出的是人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在讀文章時的理解、體味、批判、反思、運用及兩個或更多人在讀文章時的言語交流與碰撞。
引領學生體味文中字詞句的含義理解詞句在在文中的含義,是閱讀中獲取感知的最基本的要求。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主要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詞語含義。這個含義是不固定的,是臨時具有的,要將篇章內容與文章中心,作者意圖聯(lián)系起來確定。如《凡卡》這篇課文以夢的形式結尾,一方面可以看出凡卡做夢都想爺爺來接他回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凡卡的愿望不過就像一場夢一樣,不僅僅這封信收不到,更重要的是在沙皇統(tǒng)治下,窮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擺脫不了痛苦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只有不斷增強對語言文字蘊涵意義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將目標落到實處。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遷移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達到對文章理解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把課堂教學擴展到課外閱讀,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層面,加大閱讀容量,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比如,學習了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課文《我的母親》《背影》《回憶爸爸》,進行比較閱讀,總結出記人的基本方法。這樣既擴展了閱讀內容,又落實了讀寫要求。這種注重知識鞏固,能力遷移的做法無疑會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感悟生活的、理解文字的能力。
在讀中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語言訓練。教師要在語言訓練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形象性表象是形象思維的組成部分,是指人過去感知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過視覺、聽覺、運動等來獲得,而視覺表象最具有鮮明、多樣性和靈活性。表象是可以儲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兒童的表象積累多了,就會促進其思維,尤其是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所以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很重視兒童的觀察活動,其目的就是為積累表象,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在方法上多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兒童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會獲得大量的表象。這些觀察結果的表述,會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發(fā)展想象與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法國思想家狄鎮(zhèn)羅普說過:“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边@句話看來似乎過分,但確實是真理。如果學生的想象力差,表現(xiàn)在閱讀中,往往對課文的情景理解不具體;表現(xiàn)在說話、作文中,就不會具體生動。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會浮想聯(lián)翩,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兒童想象力的發(fā)展,最初一般具有復制或再現(xiàn)的性質,逐步發(fā)展其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成分會日益增多。由于兒童的知識的限制,其想象的邏輯性和概括水平不會很高。兒童想象的發(fā)展主要靠生動如畫的語言??陬^語言通過聲音傳導意義,由聽覺接受;書面語言通過文字傳導意義由視覺接受。不論是由聽覺還是由視覺接受的信息,對語言所體現(xiàn)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實現(xiàn)其具體效果,是需要通過學生的想象才能實現(xiàn)的。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逐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時效性。
(作者單位:河北省巨鹿縣林莊校區(qū)于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