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 然
畢業(yè)十年的那次同學聚會。我們一幫大學同學包了一個清吧的大套間。聚會的組織者是班長,他一直在瞄門口的玻璃幕墻。突然,他眼睛一亮,興奮地小跑出去,沒過一會兒,帶了一個女人轉進來。
那是個打扮精致的女人,穿著淡金色立領蕾絲薄衫,淑女半身裙,拎著小坤包。我們都有些詫異,房間里安靜下來,女人但笑不語,我突然從她狡黠看我的眼神里回想起來:她是麥小葵!
房間頓時像投進了一個火球般熱烈起來。男人們蹭著往前湊插科打諢;女人們或親昵或艷羨地圍住麥小葵。麥小葵如此意外地一石驚起千層浪,要知道她以前可是丟在人堆里連渣都找不著的角色!
讓人覺得仿佛她生活在上流社會。班長介紹說,麥小葵上周剛從西班牙回來。面對女人們的打探,麥小葵笑言,她是三無女郎,沒房沒車沒老公。唯一有的就是這幾年在西班牙的一點經歷。她說的時候,仿佛只是在輕言細語地謙虛自己沒有一件合適的外套一樣。班長開玩笑說,放心吧,以你的條件,這些還不是手到擒來!
和麥小葵私下聊天,要她秀一段西班牙文給我聽。麥小葵隨口朗誦了一段她喜歡的詩歌。我一個字兒沒聽懂,但聽呆了。那種明快的音節(jié),讓人感覺她像是一只頸項高抬的鶴。我打趣說:你去趟國外,都變歐化了,連氣質也變了。
麥小葵哈哈笑著,說,你知道在國外華人圈里流行的一種說法嗎?女孩子的容貌是隨著她年輕時學什么而改變的。音樂令她文靜,英國文學令她嫻淑,而拉丁語能令她高貴。他們說,要培養(yǎng)一個女子的氣質有一條簡單的秘方:出身上海世家,香港讀修女教會學校,除了英語,學一門拉丁系的語言,最好是意大利文或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是文藝復興艷麗的搖籃,充滿陽光感;西班牙文會令人想起宗教裁判所和佛朗哥的獨裁統治,有點像一片漆黑的星空。兩樣都與拉丁同源:天主教堂的梁柱和中世紀的詩篇、鵝卵石的小巷和多情的男低音歌手。學好一門南歐的語言。就像終身抹上了一層嫣紅的唇膏。那些隨音節(jié)自然流露出的風情,是任何保養(yǎng)品或者華貴的衣服都無法代替的。
在西班牙的幾年,我很艱難地從頭學西班牙語。本來我只是公司外派兩年,但在學習西班牙語的過程中,我喜歡上了這個國家的文化。如果我期滿歸國,可能現在已經是那個公司的高層人士了。我考慮了很久,選擇了辭職,繼續(xù)留在西班牙二。
我租廉價的地下室,每天去咖啡廳打工,去大學旁聽,過著城市邊緣人的生活。但我卻覺得特別充實,我真實地融進了那種文化,并且從里面感受到很多意外的驚喜,比如認識了很多不同國家的朋友,學會了怎么和不同種族的人坦誠地相處。我當臨時翻譯,借機游遍了歐洲,還曾經和一個摩納哥皇族結伴同游法國的小鎮(zhèn),參加鎮(zhèn)長兒子的婚禮。我的世界不再是單一的過日子,每一天都和不同的驚喜相遇。
這幾年近乎于流浪的生活,雖然讓我因此放棄了金錢、地位,可是我卻因此得到了人生不可能再通過其他方式得到的東西,它讓我有可能把眼光放得更高更遠。這樣的經歷和生活,讓我覺得整個人都是開放的,思想是開放的,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即使我現在一無所有,我也相信將來我會過得更好,因為我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經歷。
這就是麥小葵的生活方式,其實也是我們都可以學會的生活方式。學一門外語的女人會格外地有氣質,因為她掌握的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自信。你是否和我一樣,已經躍躍欲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