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修榮
吳宓其人
1978年1月17日,在陜西涇陽縣一家醫(yī)院,一位84歲的老人,拖著一條跛腿,帶著一雙失明的眼睛,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旅程。他去世時,全部積蓄只有“枕頭下的7分硬幣”,他就是民國時期曾執(zhí)教過東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燕京大學、武漢大學等諸多名校的大名鼎鼎的“部聘教授”吳宓。
吳宓,原名陀曼,字雨僧。1894年出生于陜西涇陽世家,童年時就讀于三原宏道書院。少年即受到清初關(guān)中學者李因篤等人樸實剛健學風的影響,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功底。1911年2月以第二名成績考入清華學堂,從此開始6年清華生活。清華學堂為留美預(yù)備學校,畢業(yè)生可直接進入美國大學。1917年9月,吳宓赴美留學,進入弗吉尼亞大學文學???,主攻英國文學;1918年8月,哈佛留學生梅光迪來訪,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密友。在梅的鼓動下,吳宓同年9月轉(zhuǎn)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師從新人文主義文學批評運動的領(lǐng)袖白璧德教授,主攻歐美文學;1920年6月從哈佛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9月,升入哈佛研究生院,選修文藝復興史、歐洲學術(shù)史、各體戲劇和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戲劇等,1921年6月獲文學碩士學位。
吳在哈佛求學時,與梅光迪、湯用彤、俞大維、陳寅恪等人相從甚密,因其在哈佛的杰出表現(xiàn),與陳寅恪和湯用彤一起被稱為“哈佛三杰”。其間受陳寅恪影響最大。1919年陳寅恪到哈佛時,吳正在哈佛求學。吳與俞大維是哈佛同學,在俞大維介紹下認識了陳寅恪。吳發(fā)現(xiàn)陳學問高出自己許多,文學、歷史、政治甚至連巴黎妓女如何賣淫都知道,十分佩服,對陳的國學功底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吳宓是一個詩人氣質(zhì)很濃的人,在清華上課時,主講英國浪漫詩人和希臘羅馬古典文學,“雨僧先生講課時也洋溢著熱情,有時眉飛色舞。”雨僧先生講授英詩,提倡背誦。特別是有名的篇章或詩行,他都鼓勵學生盡量讀熟背誦?!?王岷源《憶念吳雨僧先生》)因此他的課對二十多歲的青年學生很有吸引力,很受歡迎。30年代中葉,清華外文系培養(yǎng)了一批著名學者作家,如錢鐘書、曹禺、李健吾、張駿祥、季羨林等。
雖然吳宓作風很民主,詩人氣質(zhì)很濃,但治學卻十分嚴謹。
鑒于吳宓的突出成就,1942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聘他為英國文學部聘教授,與陳寅恪(歷史)、湯用彤(哲學)同時獲得“部聘教授”殊榮,后又被聘為教育部學術(shù)審議委員會審議委員。這是對吳宓學術(shù)成就的一種肯定。能與他所景仰的陳、湯二人一起獲此殊榮,吳宓感到十分光榮,所以雖然有人建議他拒絕這一榮譽,他還是接受了。
1944年秋,吳宓離開求學執(zhí)教30年的清華大學,與系主任陳福田之間的矛盾是他離開的原因之一,據(jù)說這多少與錢鐘書有關(guān)。有一種說法,吳宓與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私交很深,當年吳宓曾讓錢鐘書在清華旁聽一年,還親自輔導他外語,后錢考入清華。錢學成歸國時,吳宓與清華說好,擬聘請他為清華外文系教授,清華當時也基本同意了。可錢到聯(lián)大時,學校卻只肯聘為副教授,年輕氣盛的錢鐘書自然很是不快,對陳福田和清華更是不滿,甚至怪罪吳宓,并發(fā)泄到小說《圍城》中。吳宓對清華的變卦自然很是不悅,只好勸錢去了湖南蘭田師范學校做教授。這件事加深了吳宓與陳福田的矛盾,吳宓最終離開清華去了燕京大學,他在清華的生活從此也畫上了句號。
吳宓是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因首倡比較文學研究且富有成果而放尊奉為中國此較文學研究的先驅(qū)和奠基人;因執(zhí)教過多所著名大學且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而被人認為教育家;因?qū)诺涿逗鐡簟藩毺氐母形?、理解和詮釋而領(lǐng)有“紅學家”的一席之地;因創(chuàng)作了不少尚俠任氣又溫宛情濃的詩詞華章而擁有詩人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