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閱讀猶如一個車站,有的人可能只是路過,根本就不會進去。而進去的人則面臨著選擇,讀哪本書?搭乘哪輛車?有的書只能帶你去近處,有些書卻能帶你去很遠的地方
我小時候愛上閱讀主要是受老師和母親的影響。
上小學(xué)四年級時的班主任祝老師教我們語文,她每周都會利用班會課讀書給我們聽,讀《歐陽海之歌》里小海的童年生活,讀《紅巖》里英雄人物與敵人的斗智斗勇。有意思的是,祝老師總是在我們聽得入神、有所期待時停下來,像今天小說連載的編輯似的。小孩子讀書往往先被趣味吸引,急切想知道“后來怎么樣”,下課就會自己找來看。
我媽媽也是個文學(xué)愛好者。她每晚在燈下讀書的身影,沉醉在書中的那種安詳、高雅的神情,使幼小的我覺得很神秘,很向往。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影響。
每次聽老師朗讀時我都特別專注,大概老師能從學(xué)生的眼神里看出感動和共鳴來,就把一張盧灣區(qū)少年圖書館的借書卡給我用。借書卡一次只能借一本書,我一般是走出圖書館就開始看,有的比較薄的書還沒走到家就讀完了,于是轉(zhuǎn)身又回去借。就這樣,我讀了《小布頭奇遇記》、《寶葫蘆的秘密》、《苦兒流浪記》、《洋蔥頭歷險記》。講可愛的小女孩做好人好事的兒童故事《芬芬為什么愿意剃光頭》,袁靜的《小黑馬的故事》,任大霖、任大星的作品,上海作家胡萬春寫舊上海的小說《過年》和《骨肉》,也是印象中特別喜歡的。
在那個書荒年代,我看的書很雜,文學(xué),天文,《山鄉(xiāng)巨變》、《三國演義》等連環(huán)畫,《兒童時代》等雜志,能找到什么就讀什么。記得那時我們鄰居的一個小男孩,是小學(xué)的足球隊員,他們的小小足球隊被《兒童時代》寫進了報告文學(xué)。這個偶然的事情使我感到又驚訝又親切,于是開始訂閱《兒童時代》,從此與它結(jié)緣。后來我當了《兒童時代》雜志社的總編,每當想起這件往事,想起自己從讀書到寫書、從訂雜志到編雜志,總覺得是偶然,又是必然。
閱讀對一個人的心靈成長的作用是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不好說哪一本書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不好用數(shù)量來衡量。只要開始閱讀,人生就開始了積累,開始了層層遞進,開始了版本的不斷升級。
秦文君,當代最出色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之一。生于1954年,198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迄今已出版作品400萬字左右。主要有長篇小說《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全傳》、《一個女孩的心靈史》、《天棠街3號》、《逃逃》、《小丫林曉梅》、《小杜齊系列》、《小香咕系列》、《孤女俱樂部》、《十六歲少女》等,多次獲獎。她的作品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展現(xiàn)兒童的所思所行,語言風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處,非常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