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的學習成績并不好,但他對足球的了解卻是其他同學比不了的。每天上課他都是無精打采的樣子,不是打瞌睡就是很無聊地在課本上涂鴉,或者東張西望,好像老師講的課和他沒關系似的。但是一下課,他馬上就來精神了,因為會有大堆的人圍在他身邊,聽他侃足球。陳林能隨口說出任何年代任何球員的進球數(shù)量、得分情況、踢球特點以及整個賽季的賽程安排等多得令人驚訝的足球信息。此時的陳林,口若懸河,儼然一個演說家,是眾人仰望的英雄。
有一次上課,老師走到正專心畫畫的陳林身邊,拿起他的課本,看著上面栩栩如生的足球健兒,嘆了口氣說:“陳林,要是你能像熱愛足球這樣熱愛學習,就好了!”聽了老師的話,陳林一愣,“是的,關于足球的一切,我都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可對書本我卻越看越煩,怎么也學不進去。班上的第一名王凱卻好像把學習當成了游戲,學起來津津有味的,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課后,陳林第一次主動去找了老師,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聽完陳林的傾訴,老師微笑道:“一個人記憶效果的好壞,取決于他對所記憶事物的興趣。對有濃厚興趣和強烈求知欲的科目,就算付出較少的努力,也能取得驚人的記憶效果。而對那些毫無興趣的東西,想記住就很困難了。你從小就特別喜歡足球,正是你對足球的熱愛以及對足球知識的高度求知欲望,使你的記憶力超常地表現(xiàn)出來了。所以,要想學習好,首先要培養(yǎng)對學習的興趣。記住,興趣是你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大動力!”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它可以產(chǎn)生無窮的力量,促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取知識,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相反,如果對知識、對學科沒有興趣,而是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一項苦差,當然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了。
達爾文7歲時便對觀察昆蟲鳥獸、收集生物標本十分感興趣;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爾6歲時便對星星為什么會發(fā)光充滿好奇……正是強烈的興趣加上執(zhí)著的追求,最終使他們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甚至認為:興趣比天才更重要。
英國喜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成功同樣來自于他對喜劇表現(xiàn)出的濃厚興趣,以及他對所熱愛的喜劇的強烈求知欲。有一次,一個演員病了,劇院的老板讓他去替補。莎士比亞一聽,樂壞了,他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把臺詞全部背了下來,演出時表現(xiàn)得比那個演員還好。演了一段時間的戲后,莎士比亞開始嘗試劇本創(chuàng)作,他所寫的劇本上演后都很受觀眾的歡迎。從此,他便開始了自己的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并最終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
學習興趣促成了學習成功,學習上的成功又會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這是個良性循環(huán);反之,對學習厭煩,學習必定失敗,學習失敗又會加重對學習的厭煩感,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善于學習的人,應該是善于培養(yǎng)自己學習興趣的人,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無一不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那么,如何才能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呢?下面有幾條建議,同學們不妨一試。
1.不只去做感興趣的事,而要以感興趣的態(tài)度去做一切該做的事。
2.自信是增加學習興趣的動力,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3.在知識面前,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4.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適當?shù)貐⒓訉W習競賽。
5.肯定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每一點進步。
當然,我們還要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地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學習的樂趣。如果你想要知道蘋果好不好吃,就不能單憑主觀印象去判斷,而應該耐著性子細細品嘗,這樣才能真正感知蘋果的味道。
學習也是一樣。背英語單詞,總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但你一定要堅持下去。當你能把書本上的中文翻譯成英文,或者可以用比較流利的英語與人交流時,你對它的興趣就會與日俱增了。在跟同學辯論時,時而引用古人的一句詩詞,時而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時而將名著中的情節(jié)信手拈來,從而贏得老師的贊譽和同學們的羨慕,這將更加激勵你對讀書的興趣。
我們還可以借助想象力創(chuàng)造興趣,把枯燥的學習材料變得好玩又好記。比如你要記“火山”、“桌子”、“黑炭”這3個單詞,就可以想象:火山的火苗飛濺出來,把桌子燒成了黑炭;要記“牛、汽車”這兩個詞,就可以想象:牛站在汽車頂上,牛拉汽車,牛頂汽車,汽車撞到牛,汽車壓住牛,汽車拉著牛跑等等。你的想象力越豐富,記憶就越有趣,學習起來也就越輕松。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只有不斷地發(fā)現(xiàn)興趣、創(chuàng)造興趣、培養(yǎng)興趣,才會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