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瑋
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幾年,大家都看到了新課程標準帶來的新的生命力,在理念、內容、課改的措施和方法等不同方面,都突破了傳統(tǒng)體育課程的概念框架,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有目共睹。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體育課堂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表現在:
一、課堂設計流于形式
教材的新思想、新觀念,對我們的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提出了新要求,怎樣在課堂上成功體現呢?在我們的走訪中,有的教師對新教材的理解比較透徹,駕馭課堂得心應手,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能順利達成;有的教師卻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聽課中,我們經常聽見老師這樣的話語:“同學們,分小組合作討論練習一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緊接下來又聽到,“快點,同學們抓緊”“還沒好?”“有沒有完成的小組,先停下練習,看別組的展示”。匆忙之中,這一切成了形式,成了教師的“課堂趕場”。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索性地學習,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知識。當老師千方百計地給學生營造交流學習機會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學生對于討論交流式的學習比較喜歡,但教師對交流的內容、時間卻不好把握。太難了,不易于討論出結論;太易了,又缺乏討論的必要性。時間長了,影響教學內容;時間短了,又停留于形式。勢必對課堂練習密度、運動負荷有一定的影響,教學任務不能完成。
二、技能教學淡化
體育課主要是通過身體鍛煉和技能學習為中心來展開,離開了運動技能教學也就失去了學校體育學科存在的意義。有些教師有這樣的誤解:“技能教學就是競技體育?!睂嵸|上,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對提高學生身體活動能力更有效,是體育課同其它學科的本質區(qū)別。假如體育課沒有了運動技能教學,體育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失去了體育課的本質屬性。當前學生體質嚴重下降,與我們的體育教學有直接的關系。運動技能的淡化直接導致運動負荷過低。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把上好體育課以熱鬧、趣味為追求的目的,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如此的教學致使部分學生把體育課理解為“玩的課”,體育課就是“自由活動”。因此出現了上課前有學生向教師詢問:“老師今天體育課我們玩啥?”把學生的運動興趣當作課堂教學改革的唯一出發(fā)點,認為學生玩得高興,就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而忽視了體育課的運動量。激發(fā)教學興趣與學好運動技能是不矛盾的。只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和練習,在心情歡快的教學氛圍中達到運動技能學習的目的。
三、過度強調學生主體
傳統(tǒng)體育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權威”,課堂教學在教師的操控下按“程序”進行,因而教師感到心里比較踏實。有的教師怕學生不懂,總是講得過多,改變不了教師把持課堂的局面,擺脫不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新課程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于是,課堂又會常常出現“無序”的狀態(tài),有時教學內容無法完成,使教師感到不安,甚至焦慮。的確,“新”的課堂中,師生“動”起來了,課堂也“亂”起來了,而教師卻不敢“過問”和干預,生怕有悖學生主體的精神。有的教師只求學生動,而忽視技能、體能的教學和對學生勇敢頑強、刻苦鍛煉的意志培養(yǎng);只求歡快,而不求身體練習的負荷實效,認為課堂上活躍,學生玩得痛快,樂得開心,就體現了課改精神,就是成功的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四、對待學生一味賞識
隨著賞識教育的不斷提倡,我們越來越多地在課堂中看到了教師對學生形式多樣的表揚和獎勵,從口頭表揚、稱贊到獎勵等,數不勝數。為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上課老師使出了渾身解數,幾乎課堂上只要學生回答問題、展示動作,無論正確、恰當與否,老師總是面帶笑容地表揚道:“你真棒!”“你真聰明!”……課堂上掌聲響起,課堂氣氛活躍。在熱鬧的背后,我們不得不思考,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賞識教育嗎?我們常說“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我們如果把鼓勵性評價變成一味地表揚,對學生的錯誤技術動作、回答問題中的錯誤和學習中問題不及時指出,一提到“批評”就諱莫如深,唯恐被說“傷害學生自尊”,那么,必將致使評價缺乏科學性,亦使學生不知所云。這種做法實際上對學生的發(fā)展極為不利,長此下去會影響學生健康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形式。
五、教學資源挖掘不夠
新教材具有綜合性、時代性、開放性、民族性、選擇性、靈活性的特點,要求教師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去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必須努力地去開發(fā)課程資源和充實教學內容。新課程結構中選修內容的比例加大,為教師根據學校自身情況自由選擇教學內容,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有較大的空間。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使教學顯得單調、機械、狹窄,停留在淺表層次。例如,在跨欄跑的課中,有的教師就不善于開發(fā)利用一些小體操墊、小竹桿、繩、橡皮筋等作為“欄架”進行輔助教學,而仍然按競技運動的標準欄架高度和欄間距讓學生練習,機械地在“教教材”,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達不到新課程的預期目標。也有的老師過多的強調客觀條件,如沒有配套的體育場地、器材和設施等,而不是設法利用現有條件,因陋就簡地組織教學。
六、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不與教學內容不相適應
情景教學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追求高效的、實用的、自然的情景教學,體育課堂情景教學要有體育學科味。但在許多公開課上普遍出現觀賞價值偏多,學習實用價值偏少,有的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與課程內容沒有實質性的聯(lián)系,教師對情境在教學中的應用存在偏差,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的不夠明確,教學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要么缺乏價值取向,情境過于花俏,導致學生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由于諸多原因,情境創(chuàng)設往往“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致使一些公開課只能欣賞而不能實用,從而制約了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給廣大體育教師提出新的挑戰(zhàn),上好體育課更加不容易;在體育教學中,真正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師還需付出努力。只有更新觀念、認真鉆研、不斷探索,才能適應新標準、新理念,上好體育課。
(責任編輯:黃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