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滿
在英語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窘境:老師在講臺上面講得喋喋不休、口干舌燥,學生在下面卻聽得枯燥無味、昏昏欲睡。究其根源,教學方法機械單一是罪魁禍首。一位教學名師曾經說過:“組織課堂教學,第一流的教師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師用語言,第三流的教師施以懲罰?!苯處熢谟⒄Z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體態(tài)語言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質量。
體態(tài)語言的特殊作用
體態(tài)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通過人體的動作、表情來表達含義的符號和代碼系統(tǒng)。行為科學家認為,一切無聲的語言,都可用來作為人際間溝通的手段,都可以用來為教學服務。美國心理學家羅伯·布魯克西斯也曾說過:“體態(tài)語言對于教師幫助學生保持長時間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斌w態(tài)語言具有形象、生動、直觀、易理解、易模仿、易運用的特點。它雖然是一種無聲語言,在教學中卻有著有聲語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信息量大??茖W研究表明,各種感覺器官接受信息的比例是:視覺87%,聽覺7%,嗅覺3.4%,觸覺1.5%,味覺1%,其它0.1%。體態(tài)語言是一種視覺語言,它完全靠視覺器官感知,信息傳遞通道寬闊,可以通過動作、表情、服飾等多種形式發(fā)送信息,包含的信息量特別大,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可靠度高。根據(jù)佛洛依德的精神心理學,要了解說話人的深層心理(即無意識領域),單憑語言是不可靠的,因為人類語言所傳達的意識大多屬理想層面,經過加工整理后表達出來的語言不能表達一個人的真正意向。有聲語言往往受認識偏差、表達能力等因素影響,把所要表達的意思的大部分隱藏起來,出現(xiàn)“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茖W研究估算,光是人的臉就能作出大約25萬種不同的表情。通過面部表情、動作姿態(tài)等獲得真實準確的信息反饋。體態(tài)語言的直觀性和豐富性,有效彌補有聲語言的信息不對稱。
表現(xiàn)力強。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接受信息時,只用聽覺能記憶15%,只用視覺則能記憶25%,而同時兼用則能記憶65%。體態(tài)語言是一種立體化的語言藝術,它具有釋義性的表演功能,能通過形體動作把抽象的語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通過生動逼真的形象表達,具有更大的感染力,表達內容豐富準確,加深信息接受方的記憶印象。
如何運用體態(tài)語言藝術
體態(tài)語言是一門教學藝術,需要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如何有效利用體態(tài)語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呢?在新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學提倡任務型教學法,更加強調“雙主”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場戲的話,作為教學的主導者的教師,便是這場戲的導演。在課堂上如能恰當?shù)貞皿w態(tài)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真正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運用姿勢,幫助語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shù)剡\用頭、手、身等展示教學內容和情感變化,教師五指并攏,手心向上,伸出手臂就示意讓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把手作弧狀放于耳側則表示讓學生聽,把手指向自己的嘴則表示說,手臂上下?lián)]動或向左右兩側張合則表示語調的升降,贊美時可以伸出拇指,表示高興時可以拍手,表示憤怒時可以握緊雙拳。運用姿勢語言時應讓學生感到輕松,恰到好處,否則會產生嘩眾取寵之感,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減弱。
例如,在教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時,首先自己用雙手擺出一個優(yōu)美的新疆舞姿,并扭動雙手、晃動脖子,接著問學生:“What am I doing?”學生一看都會高興地回答:“You are 跳舞.”老師馬上露出滿意的表情并點頭說道:“Yes,I am dancing.”當學生掌握這句話后,讓一女孩擺出另一舞姿,再問大家:“What is she doing?”大家都能答出:“She is dancing.”然后依次讓學生擺出各種不同的姿勢來教學She/He is singing/running/jumping…等10個句子。通過這種有意義的體態(tài)語言,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大門,讓學生在觀看表演示范中把握語言的技巧,領悟語言的真諦。這就是體態(tài)語言所具有的特殊釋義功能和化繁為簡的魅力所在。
運用眼神,傳情達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shù)剡\用眼神對教學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不同的內容和對象,教師應經?!跋才沃谏?。不同的眼神詮釋著不同的心態(tài)。教師的目光表情常??梢杂绊懭?,一種親切的目光、一個肯定表揚的手勢,可能引起學生積極愉快的感覺,產生要學習的興趣感和責任感。教師要運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對話,可以運用眼神來表達對學生的贊同、默許,以傳表揚之情,也可運用眼神來表達對學生的限制、否定,以傳批評之意。在教學中,教師和藹可親的微笑能使學生倍受鼓舞,對學生學習會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嚴肅的目光,會使學生領略到教師的威嚴,從而改正錯誤。事實證明,運用豐富的眼神完全可以調節(jié)英語課堂氣氛。如在句型的問答中問學生“Can we draw pictures on the wall/on the desk?”時,教師就要給學生一種從容堅定的眼神。從教師的眼神中讓學生讀懂:這是一個公德問題,不容任何人來破壞。
運用表情,感染啟迪。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全部可以從面部表情反映出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爾·梅拉別思的研究表明:信息效應=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在教學過程中表情是教師內心世界的外部表現(xiàn),面部不同肌肉的運動都會產生不同的信息意義。教師的面部表情像電腦顯示器,呈現(xiàn)出教師的各種心理。羅曼·羅蘭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yǎng)成功的語言,是比嘴里講的復雜千百倍的語言”。英語教學是種語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時會枯燥,學生學起來有些吃力和乏味。教師要善于運用面部表情和學生說話,上課時忌諱板著面孔,動不動瞪眼睛發(fā)脾氣,會使學生感到壓抑緊張,從而影響教學效率。在英語教學中提問時,可以輕輕地皺一下眉,表示讓學生思索,當學生所問非所答時可以輕輕地搖頭,表示有疑問,當學生回答另人滿意時可以微笑表示贊許,當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可以將手輕輕下壓示意學生坐下,表示愛護。
總之,在英語教學特別是中學英語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體態(tài)語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總是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儀表體態(tài)、服飾打扮等體態(tài)語言,來展示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個性氣質、文化修養(yǎng)和生活習慣等各種綜合素質,在學生面前真正起到“身教”的作用。優(yōu)美的體態(tài)語言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基本素養(yǎng),是一種內在的教學風度。教師應該把體態(tài)語言作為教學藝術追求的目標之一,不斷增添教學藝術的魅力。
(責任編輯:鄭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