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在生活與學習中,我們有時需要寫簡略敘事的文章。葉文玲的作品《我的“長生果”》提供了學寫簡短記敘文的范例。下面我們先來閱讀這篇作品的節(jié)選: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對我這樣閱讀如饑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我便常常居全班之冠:而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在家對著一面花紋駁雜的石墻,我會呆上半天,構想著種種神話傳說:路上遇到一個殘疾人,我會黯然傷神,編織他的悲慘身世。
記得小學有一次作文題目是《秋天來了》。老師照例引一段范文,當大多數(shù)同學千篇一律地開始寫“秋天來了,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飄到了地上”時,我忽然掠過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這樣寫多沒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寫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個穿著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爽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衣衫擋著風寒,卻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實奉獻人間、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云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農民的笑容格外燦爛。
于是,我得了個“甲優(yōu)”,老師在文中又圈又點,接著將它作為佳作在班上朗讀。
這次小小的榮光,使我悟到一點道理: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這些領悟自然是課外讀物的饋贈,
這部分節(jié)選一共五段,400多字,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篇漂亮完整的敘事短文來進行欣賞,并從中學習寫記敘短文的方法。
一、先概括定向,鋪墊渲染
第一段文字寫了自己對閱讀的“如饑似渴”,寫了“醉心閱讀”使自己“得到了報償”,寫了自己因為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而提高了作文水平和想象能力,這一段文字的作用,是先概括所寫內容的主題,為思路展開定向,在事件出現(xiàn)之前進行鋪墊與渲染。
二、再引出一件具體事件
從第二段文字開始,圍繞前面的概括定向,承接前面的鋪墊與渲染,簡敘一件事情——寫課堂作文《秋天來了》,具體展現(xiàn)自己的想象能力、作文能力。作者在極簡短的文字中巧用了對比的寫法,說“大多數(shù)同學千篇一律地”開始寫作文時,自己的主意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寫秋天”。
三、突出事件的主要部分
第三段文字非常聰明地突出了作者這次作文中最為亮麗的部分,作者用美好的話語生動地描述了自己在這次作文中的創(chuàng)造。這一段文字讓我們具體地感受到了作者的身手不凡,感受到了她確實是在“用自己的感受寫秋天”,這一部分最能說明第一部分中概括的內容“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我便常常居全班之冠:而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能力”,是事件中的關鍵內容。
四、點出自己的感悟
第五段文字寫出了作者從這件事情中得到的感悟,內容與第一部分有呼應,使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更加顯豁突出,也使描述顯得更完整。
通過上面的賞析,我們知道了寫簡略敘事短文的一些要領:概括定向做鋪墊,具體事件緊相連:核心內容要突出收尾適當點感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寫很短的敘事文,也要一筆不拘,也要筆筆到位,當然,寫簡短的記敘文,方法有很多,以上總結出來的程式,只是一種易于把握的、常用的寫法,可用來引導初學者“入路”。
以上總結的方法,可以用《我的“長生果”》課文中另外一節(jié)“短文”來證明。請同學們細加體味下面的節(jié)選部分,看是否符合上面總結的寫作要領。
上初中后,我又不滿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小書了,學校圖書館那顯然豐富得多的圖書又像磁石吸引了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頭小說使我如癡如醉,我把所有課余時間都花在借閱圖書上,這時我也養(yǎng)成了做筆記的習慣:記書中優(yōu)美的詞語,記描寫的精彩段落,做筆記鍛煉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了我的理解力。
又一次命題作文寫《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緒分外激動,我覺得我得到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小時候受過的一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煩悶心境的詞全像酵母似的發(fā)揮了作用。我從一個清冷的黃昏開始寫,以月亮的美麗皎潔和周圍人的嬉笑,來反襯這個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獨和寂寞,寫著寫著,我禁不住眼淚花花這篇完全發(fā)自真情實感的作文當然也得到了好評,被用大字謄抄出來貼在教室的墻上,可是看到老師用紅筆著重圈出我寫月亮“像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這段文字,說這個“嵌”字用得特別清醒,我臉紅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個贊譽——因為這一句描寫這個“特別清醒”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惠的詞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點道理: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