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會
陳望道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語言學家。他于上世紀30年代創(chuàng)辦并主編的《太白》半月刊,以刊行科學性進步性的小品文為自己的任務,是一塊科學與小品文聯(lián)姻的處女地。在國民黨的文化“圍剿”時期,刊登各種進步文章,批判文化逆流,抨擊反動制度。除此之外,它還開科學小品創(chuàng)作之先河,積極倡導用科學與小品文聯(lián)姻的方法來普及科學、反對迷信。
中國的科學小品,始于《太白》。在《太白》創(chuàng)刊號上,專辟“科學小品”一欄,首次出現(xiàn)了“科學小品”這一名詞,并發(fā)表了周建人的《白果樹》、賈祖璋的《螢火蟲》、劉薰宇的《半間樓閑話》、顧均正的《昨天在那里》四篇科學小品??茖W小品是我國獨有、獨創(chuàng)的,在國外雖然也有類似的文章,但并沒有成為一種專門、獨立的文章體裁。
對于“科學小品” 是否真正首創(chuàng)于《太白》的問題,葉永烈先生早在大學時代就曾進行專門研究。1962年4月的一天,葉永烈先生為了研究“科學小品”及其起源問題,拜訪了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當時,高士其先生就很明確地告訴他:科學小品最早出現(xiàn)在1934年陳望道先生主編的《太白》半月刊上,但是否系陳望道先生最早提出這一名詞,不得而知,并建議葉永烈向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陳望道先生請教。
葉永烈根據(jù)高士其先生提供的線索,首先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去查閱陳望道先生主編的《太白》半月刊。在他欣喜地找到《太白》雜志后,一口氣就通讀了發(fā)表在各期《太白》雜志“科學小品”專欄上的所有“科學小品”。然后,他根據(jù)高士其先生的意見,給陳望道先生寫了一封求教信,還附上了他的新作《科學小品探源》一文的初稿。德高望重的陳望道先生在百忙之中做了認真的答復,全文如下:
葉永烈先生:
來信及大作《科學小品探源》都仔細讀過,對于先生探本窮源的精神深為感佩。
我國刊物上登載科學小品確是從《太白》半月刊開始。《太白》半月刊自始就以刊行科學性進步性的小品文為自己的任務,以與當時的論語派、以所謂幽默小品為反動派服務的邪氣抗衡的。至于“科學小品”一詞究竟是誰最先提出,我也已經(jīng)記不清楚,可能是我提出,并得到《太白》編委諸同志,并得到撰稿的諸科學家同意的。當時的《太白》撰稿的科學家也許比我更記得清楚。大作奉還。并致敬禮!
陳望道
十二月九日
由此,我們可以從陳望道先生的回信得以確認,“科學小品”從《太白》半月刊開始的這一結(jié)論,是確定無疑的。這一回信,還使后來成就不凡的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深受感動和鼓舞。因為它不僅回答了這位初出茅廬的22歲大學生所要求證的問題,它還充分展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學家對青年學子的深情與厚愛。這封珍貴的回信,葉永烈倍加愛惜,長期珍藏,后來它被收入到了《陳望道文集》里。
(作者為浙江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