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與背景
1.主題介紹
融合教育就是在普通學校的班級中為殘障學生提供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使得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合并為一個系統(tǒng),它強調(diào)的是提供給有身心障礙的兒童一種正常化的而非隔離的教育環(huán)境。
新的美術課堂教學重視每一名學生的可持續(xù)終生的學習和發(fā)展?jié)摿?,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研究合作互動的能力,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鼓勵跨學科學習,通過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最終使學生深刻理解如何真正的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從而終身獲得受益。
將新的美術課堂教學帶入融合教育體系中無疑是給融合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間,讓殘疾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中自主發(fā)展,成為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如何運用新的課程教學活動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呢?針對我校既有普通學生又有弱智學生的特殊狀況,嘗試借鑒“融合教育”的教學理念,讓殘疾學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并根據(jù)每一個兒童的實際需要設計并實施教育安置的方案,即將特教學生與普通班的學生在相同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目的在于尊重殘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使他們有機會同享社會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貫徹“以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一段時期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使殘障學生在健全孩子的影響和幫助下,在綜合能力方面獲得巨大的進步。
2.樣本個案:付某——自幼身側(cè)癱瘓,且伴有語言、智力障礙等。
二、教學情景描述
記得第一次我將付某帶入普教班上課時,他連自己吃飯都不會,更別說拿筆畫畫了,真不知道在美術課上他會怎樣。
上課了,他一直呆呆地坐在輪椅上,等著我給他畫畫,于是我硬是發(fā)給他一支筆,試著讓他練練涂色。也許是肌肉早已經(jīng)萎縮了的緣故,他顫顫地想抓住筆,但就是拿不起來。由于平時他總愛尋求別人的幫助,于是他又開始等待我的幫助,這次我沒有幫助他,我要做個“懶”教師。
我耐心鼓勵他說:“再試試好嗎,相信你一定能行!”
在我的要求下,就這樣,一次、兩次、三次……終于,他把筆握在了手里,就像拿了個千斤重物,但他還是笑了,笑得是那樣燦爛。面對這種情景,看著這個可憐的孩子,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于是我下定決心,我一定要讓他學會拿筆、讓他學會畫畫,學會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教學中,針對他的特殊性,我為他編寫了專用美術訓練教材,從手把手地教他拿筆開始,學習拿筆、撕紙、捏橡皮泥,從學習畫線到嘗試吹畫、染紙、水粉直到油畫等。每次對他的訓練,我都進行針對性觀察、記錄,把他當時的表現(xiàn)、心情、繪畫的內(nèi)容用數(shù)碼相機及時捕捉下來,保留第一手觀察資料,并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將他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以便獲得家長的支持。
我給他制作了記錄訓練成果的臺歷、個案跟蹤手冊和記錄表,通過量化分析、歸納匯總尋找訓練他的最佳途徑,為他特地編寫了《付某成長軌跡繪畫書籍》,里面記錄了我對他三年來進行融合訓練的跟蹤日記、他的繪畫作品、他當時的感受。通過跟蹤、記錄、分析、量化、匯總從中尋找開發(fā)他的智能,激發(fā)他學習熱情的途徑。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他已不再感到緊張,做事已不再顫抖,真正地能夠拿起筆繪畫,他成功了!并且真正從中享受到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快樂。
下面是他成長過程中部分跟蹤日記:
2005年10月11日天氣晴
今天是我第四次與你面對面的接觸,你歪坐在輪椅上,眼睛里仍充滿了緊張。當我叫你的名字時,你仍然是緊張地抖了起來,似乎肌肉全部又繃緊了。
半小時的接觸后,你似乎放松了一些,于是我握著你的手,拿起了畫筆,“可惡”的畫筆實在不聽使喚,我的手和你的手上一起在紙上較勁,筆一次一次的掉了下來,還好,感謝上帝,我們終于完成了一張作品。
2005年11月21日天氣晴
鈴聲響了,你又一次坐著輪椅被推了進來。平時很少主動叫我的你,今天聲音格外洪亮地叫了聲:“馬老師好,今天咱們學什么呀?”當時我簡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回答道:“變魔術”。你的眼神告訴我,你不知道我要教你什么。于是我走到你的面前,拿起了一張宣紙,隨意折了起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將染好的紙打開?!罢嫫?”你說,你迫不及待地照做起來了。有些吃力的手使勁地按著紙,一張、兩張、三張、四張都失敗了。令我沒想到的是你并不氣餒,仍在嘗試著。在我指導其他同學染紙時,只聽見一聲:“馬老師,我染好了!”我回頭一看,只見你滿臉燦爛的微笑,滿手的顏色,你成功了。成功的是那樣艱難!你成功了,從你的臉上我看到了希望!
2006年4月3日 天氣晴
我鼓勵他每一次大膽積極地創(chuàng)新,總把肯定、信任的目光給他,終于在這天,他給了我莫大的驚喜。
由于我的不小心,一滴顏料掉到了畫紙上,就當我在想彌補的辦法的時候,他使勁吹了一口氣,顏料一下子被吹開了,顏色“跳”起來了!他笑了,笑得那樣開心。
三、討論與反思
隨著時間的推移,付某有了很大的進步,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能夠完全獨立繪畫了,并且對美術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通過我們這一階段的共同努力,他的繪畫能力在不斷地提高。通過繪畫,付某可以更加生動地表達他對事物的認識,抒發(fā)個人情感。不但如此,他的美術作品還在魯迅博物館參加了義賣活動,所有作品均售出,同時它將所有義賣款全部捐獻給特奧會,貢獻出他的一份力量。
四、詮釋與研究
學生的轉(zhuǎn)變使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教育必須對學生付出真摯的愛!不能吝嗇鼓勵的話語,對他們的教育工作必須是全面的、細致的、系統(tǒng)的工作,同時,也是長期的、艱苦的、反復的工作,在成功與失敗中,要用博大的愛去感染他們,開發(fā)有利的教育資源使他們樹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同時具有健康的心理。
有人說:教師的愛與寬容就像陽光和雨絲一般,遍灑每個學生。是的,當陽光灑下的時候,金色的光芒毫不偏袒地照耀著每一株花草,無論名花或野草;雨絲落下的時候點點滴滴滋潤著每一寸土地,不分貧瘠與富饒,學生也是如此。不論是乖巧的、調(diào)皮的,還是健全的、殘疾的,只要仔細觀察,用心去理解,你就會發(fā)他們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令你驚喜、令你欣慰、令你快樂。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不斷地探索,以加倍的愛心來呵護這一株株遲開的花朵,與他們一起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教師的幸福感》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