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凌
住賓館、吃大餐,哪個低保戶能過這樣的生活?可他就行,頂著低保戶和癌癥患者的帽子,及時行樂變得暢通無阻……
“茅塞頓開”:專“吃”愛心也能活得很滋潤
2008年9月10日,郭忠根再次來到一家曾經(jīng)給他捐過款的廣告公司索捐,廣告公司經(jīng)理對其再三勸告無效,只得撥打110報警……
今年42歲的郭忠根是江蘇鹽城市亭湖區(qū)的一個居民。他的人生旅程十分曲折坎坷,14歲時,父母先后病逝,在居委會的幫助下,讀完了初中。見父母留給他的破房子四處漏風,好心的鄰居便把自家閑置的一間屋子讓給他住。1985年,居委會又介紹他進了當?shù)匾患壹揖邚S做工。這一切都令郭忠根感激不已。但是,因為他在家具廠的工資很低,先后談的幾個女朋友都與他分手了。
1994年,郭忠根在街坊陳桂芳大媽的撮合下,與一個名叫李麗的姑娘相戀。他吸取前幾次戀愛不成功的教訓,在李麗面前扮 “大款”,四處借錢下館子、逛街購物。但李麗還是得知了真相,她對郭忠根的不誠實十分失望,便與他分手。
雖然失戀了,但談戀愛時借的錢還得還。郭忠根向借錢給他的同事和朋友承諾:“只要有一口氣,欠債永不爛!”可他們卻安慰他說:“你一個人不容易,那些錢就不用還了,權當我們獻愛心了吧!”
剛開始,郭忠根心里過意不去,想多掙些錢來報答幫助他的人。誰知,1998年4月,他所在的工廠因經(jīng)營不善倒閉了。陳大媽安慰他說:“既然是捐給你的愛心款,就是無償?shù)?,不需任何回報。再說,你現(xiàn)在屬于弱勢群體,接受資助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久后,郭忠根聽說自己所在社區(qū)有一對下崗夫妻的女兒患了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在社會各界的愛心資助下,很快籌足了20多萬元的手術費,不僅給女兒治好了病,還用多余的愛心款開了一個小店鋪,解決了夫妻倆的就業(yè)問題。與這戶人家相比,郭忠根覺得自己所受到的資助簡直是“毛毛雨”。他心里也不再那么過意不去了。
下崗后的郭忠根參加了區(qū)政府舉辦的技能培訓班,學了一手修理無線電的技術,打算開無線電修理店。1998年9月,郭忠根的無線電修理店開張了。但因為他技術不熟練,又沒有做生意的經(jīng)驗,開張不到3個月,就把老本吃光了。
馬上到年底了,郭忠根心急如焚,不知這個年怎么過。就在這時,社區(qū)辦“送溫暖”送到了他家。郭忠根看著他們送來的大魚大肉和1000元慰問金,不禁松了口氣—這年能舒心地過了!前來慰問的社區(qū)辦負責人李惠琴還對他說:“有什么困難盡管告訴我們,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你解決!”郭忠根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上。
2000年2月,郭忠根的無線電修理店撐不下去了,只得關門大吉,跟著朋友到無錫打工,先后找了多份工作,但都不長久。幾年折騰下來,他竟沒能攢下一分錢。
2006年6月,郭忠根兩手空空回到了鹽城,又開始為生計發(fā)愁了。這時,他想到社區(qū)辦的李惠琴大姐慰問他時說的那句話,便跑到社區(qū)辦去反映困難。果然,社區(qū)辦以最快的速度為他租了房,給他辦了低保,又發(fā)動居民為他捐款捐物……
人們的愛心資助再次讓郭忠根嘗到了甜頭。他心想:與其這樣辛苦賺錢,還不如吃低保呢!他決定以找不到工作為名,?!俺浴睈坌?,將低保戶做到底!
住賓館、吃酒樓,這個低保戶真“牛”
郭忠根很清楚,坐等政府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是不行的,因為這些活動一般要到節(jié)日期間才搞。為了多弄些錢,他主動出擊,時不時到居委會、社區(qū)辦和民政部門“哭窮”。每一次,他多多少少都有些收獲,多則七八百元,少則二三百元。
錢來得太容易,郭忠根上了癮,三天兩頭就往有關部門跑。有一個月,他竟要到了近3000元錢,加上4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他這個低保戶竟過上了小康生活!有了這些錢,他毫不心疼地吃喝玩樂。別人捐助的柴米油鹽都被他轉手賣了,他家?guī)缀醪婚_火,每頓飯都下館子。而且,哪兒有好吃的,他就往哪兒去。有一次,他聽說某大酒店舉辦美食節(jié),就馬上趕過去,一個人點了200多元錢的菜,吃不完的全扔了。還有一次,他到一家新開張的海鮮酒樓“嘗鮮”,一頓飯就花了400元錢!之所以這么“瀟灑”,是因為在他看來有錢就得花出去,花完了才能再裝窮,才會有人繼續(xù)向他“獻愛心”。
一天,郭忠根在街上見到一個乞丐穿著破爛的衣服在乞討,大受啟發(fā),立刻回家找出一件灰白色的舊T恤,用藍色的顏料筆在前胸后背上各寫下一串大字:“我要吃飯,請不要吝惜一點愛。”第二天一早,他就穿著這件“索愛T恤”來到街上。一路上,他所到之處吸引了無數(shù)異樣的眼光,面對路人的指指點點和竊竊私語,郭忠根開始還有點不自在,但一想到“有關注才有資助”,他就安心了許多。那天,他滔滔不絕地向圍觀者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邊說邊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僅一個上午,他就得到了400多元的捐助。
李惠琴聽說此事后,以為郭忠根實在是生活困難才出此下策,就在社區(qū)為他舉辦募捐活動。然而,郭忠根似乎永遠都沒錢用,李惠琴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得為他募捐一次。對于好心人的捐助,郭忠根常常挑三揀四。有一次,一位居民捐給他幾件衣服,說是別人送的,因為尺碼不合適,自己從沒有穿過。誰知,郭忠根只看了一眼,就不屑地說:“看起來像是新衣服,不過怎么沒包裝呢?你們肯定穿過吧!”那位居民聽了,惱火地說:“這世上哪有你這樣的低保戶!”郭忠根卻理直氣壯地說:“難道低保戶就不能穿新衣服嗎?”
還有一次,一位好心的街坊送了他一桶花生油。郭忠根不但不感謝,反而嘀咕道:“花生油含膽固醇,對身體不好。下次送我橄欖油嘛!”那位街坊聽后目瞪口呆……
2007年10月,郭忠根突然找到李惠琴,要求調(diào)換租住屋。李惠琴不解地問:“這房子住得好好的,又是我們幫你出的錢,不用自己交房租,為啥還要調(diào)?”郭忠根理直氣壯地說:“這兒環(huán)境不好,太吵了,再說房間也小,沒法住。”其實,房子挺寬敞,采光也好,可他就是執(zhí)意要搬,三番五次地到社區(qū)辦提要求。李惠琴被他纏得沒辦法,只好幫他另外找房子。可是,她一連找了幾套房子,郭忠根都不滿意。李惠琴急了,問他:“你到底要什么樣的房子,總不能買套新房給你吧!”
郭忠根吞吞吐吐地說:“城北有家小賓館挺好的。我孤身一人,家里的洗洗涮涮都沒人做,住到賓館就省事了。”李惠琴一聽,又好氣又好笑地說:“老郭,你真是世上最‘牛的低保戶了!”
最終,在郭忠根的堅持下,社區(qū)辦和他各出一半的錢,以每月800元的租金給他在位于黃海路的飛霞賓館里租下了一間客房。那間客房有三四十平方米,家具家電浴具一應俱全,郭忠根住得很是愜意。他沒事就躺在賓館里看電視,有事就“使喚”服務員。雖然這是他首次住賓館,但對生活要求越來越高的他絕不容忍任何“瑕疵”。住進來的第一天,他就抱怨衛(wèi)生間里的衛(wèi)生紙質量太差,要求服務員更換。被拒絕后,他自己跑到超市買了一大箱紙巾。因為嫌開水飲用不方便,他就買了一臺飲水機放在房間里。住了一周后,他又找服務員“扯皮”,說房間里應該配液晶電視,現(xiàn)有的彩電看得他眼睛疼……時間一長,賓館里的服務員都怕了他。
聽說郭忠根住進了賓館,以前給他捐過款的社區(qū)居民都十分詫異,決定以后不再資助他!
雇用幫手“討愛心”,絕癥低保戶四面楚歌
2008年3月初,郭忠根又哭喪著臉來到了社區(qū)辦,向李惠琴哭訴自己得了直腸癌!他還拿出市中醫(yī)院的診斷書給李惠琴看,邊哭邊說:“幸好發(fā)現(xiàn)得早,但醫(yī)生說必須動手術,不然癌細胞擴散了就沒救了!”
李惠琴原本對郭忠根有些不滿,但聽說他患了癌癥,還是十分同情。做直腸癌手術需要1萬元手術費,當天,李惠琴就發(fā)動同事給郭忠根捐了1000元錢。隨后,她又積極打報告向區(qū)民政部門申請到1200元的補助。同時,社區(qū)辦還貼出了捐款倡議書,不到一周,所有的捐款和補助加起來已近5000元。
拿到捐款后,李惠琴勸郭忠根說:“事到如今,你就節(jié)省一點,把那個賓館的房間退了吧,我們幫你租個便宜的房子?!睕]想到,郭忠根卻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那不行,我生病了,更需要一個好的環(huán)境?!?/p>
對于募捐,郭忠根已經(jīng)很有經(jīng)驗了。2008年4月初的一天,他來到某機關,稱自己得了癌癥,需要好心人的幫助。工作人員見他氣色還不錯,不像是癌癥患者,就只給了他50元錢,郭忠根大失所望。走出辦公大樓,他突然想到,自己在醫(yī)院拿藥時,許多重癥病人都是由親戚朋友攙扶照應著。他動起了腦筋:要是有人攙扶著自己,看起來就更像病人,募捐的效果也一定好得多!
有了這個想法后,他暗暗尋找“合作者”。一個星期后,還真有一個名叫王俊的青年來“應聘”了。20歲出頭的王俊沒有工作,但口齒伶俐,和郭忠根一拍即合。兩人商定,王俊攙著郭忠根到處募捐,募捐到的錢無論多少,兩人二八分成。
郭忠根先去了一趟醫(yī)院,想方設法弄到了一套病號服和一個尿袋。第二天上午,“包裝”后的兩人就出現(xiàn)在街頭:郭忠根穿著病號服,腰間掛著尿袋,垂著頭,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而滿臉悲痛的王俊一只手攙扶著他,一只手舉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請把你的愛心獻給一名癌癥晚期病人。其實,郭忠根的直腸癌尚屬早期。大家紛紛把錢投到郭忠根掛在胸前的“募捐箱”里,一位路過此處的建筑工程處負責人給了他們1000元錢。
初戰(zhàn)告捷,兩人十分興奮?;氐阶√帲腋I了一份鹽城市區(qū)地圖,決定在半個月內(nèi)對鹽城市完成一次“大掃蕩”,他們還給這次募捐取名為“刮地皮行動”。
因為“演技”出眾,兩人的“刮地皮行動”進展十分順利,最多的一天,他們募捐到了3000多元錢,郭忠根很快就湊齊了手術費。然而郭忠根并沒有去做手術,他認為得了癌癥遲早是要死的,不如拿這些錢及時行樂。因此,他除了每天吃藥所需的幾十元外,其余的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他不但每天下館子喝酒吃肉,有一次還被鄰居發(fā)現(xiàn)在洗腳城里洗腳按摩!消息傳開后,社區(qū)里給他捐款的居民十分氣憤,發(fā)誓再也不給他捐款了!
而此時,郭忠根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社區(qū)那塊小地方,社區(qū)的捐助根本無法滿足他日益膨脹的欲望。他開始將目光盯準了新聞單位。在王俊的“攙扶”下,他走遍了鹽城市的各個電視臺和報社,每到一處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痛說自己的不幸,懇請新聞單位幫忙呼吁,讓更多的 好心人來幫助他。他的哭訴確實打動了不少人,又相繼收到了逾千元的捐款。
跑遍了媒體之后,郭忠根又將目光鎖定在幾家機關事業(yè)單位。他從報社要來了幾十份刊有他 “悲慘身世”的報紙,走一個單位就發(fā)一份。由于他和王俊“雙簧”演得好,再加上媒體又有報道,大多數(shù)人都對他十分同情,主動給他捐錢。
然而好景不長,郭忠根到處募捐,卻拿著捐款花天酒地的行為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有了解內(nèi)情的市民給報社打電話反映真實情況,還有不少單位打電話到報社,稱郭忠根拿著報紙強行索捐,如果不給錢,就賴在辦公室里不走,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某機關一位姓張的科長對此十分憤慨:“這樣的人簡直是索捐無賴,他這樣做,把我們的同情心都搞沒了,只剩下厭惡!”
2008年9月6日下午,郭忠根出現(xiàn)在市區(qū)一所小學。學校正在開家長會,他借機混進了學校,徑直走進校長辦公室,向校長要錢治病。校長曾聽說過郭忠根的“事跡”,對他很反感,可他就是賴在辦公室不走。校長身上沒帶錢,最后只得找人借了100元錢給他,這才把他打發(fā)走了。事后,校長無奈地囑咐門衛(wèi)說:“你們要記住他的樣子,以后再來,堅決不要讓他進校門。”
4天后,郭忠根再次來到一家曾經(jīng)給他捐過款的廣告公司索捐。這一次,他口氣很大,說這個單位給了他多少、那個單位給了他多少,說完,就伸手向公司的劉經(jīng)理要錢。此時,劉經(jīng)理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底細”,卻礙于他是一個病人,只得耐心地對他說:“愛心捐款是自愿的,再說我們的員工收入也不高,不可能三番五次地給你捐款?!惫腋犃耍膊粻庌q,一屁股坐在經(jīng)理辦公室里不動了,而他身后的王俊則幫腔道:“你們不捐錢我們就不走!”
劉經(jīng)理再三勸告無效,只得打110報警。郭忠根見他真的報警了,趕快拉著王俊離開,臨走時還說:“我以后還會來的!”
他們前腳剛走,亭湖區(qū)派出所的民警就來了。得知事情的經(jīng)過后,民警張平無奈地告訴劉經(jīng)理:“這個郭忠根已經(jīng)是我們的‘熟客了,很多單位報警都是因為他。我們也把他帶到派出所教育了幾回,可他就是改不了。雖然他拿捐款瞎花,但他的病是真的,我們也拿他沒辦法……”
讓好心人的募捐從自愿變成了被迫,受捐人拿著愛心款行樂,這是郭忠根這個低保戶、癌癥患者不但不讓人同情,反而令人厭惡的原因。
編后
也曾心存感激,也曾知恩圖報,是什么讓一個原本命運坎坷的人變成一個貪婪無度的人?
是人性中的惡在作祟吧。等著天上掉餡餅,守著大樹逮兔子,人的聰明才智一旦與良知背道而馳,命運就會走向歧途。是人性中的善盲目了吧。非洲有一個地區(qū)雖然很貧窮,但是當?shù)厥a(chǎn)棉花和橡膠,憑著辛苦勞動,人們倒也能果腹??墒亲詮囊粋€福利組織來分發(fā)免費的食品和衣物后,當?shù)厝嗽僖膊粍趧恿?,天天在碼頭等著福利組織的到來,田里的作物也都荒廢了??梢姡┥菩母枰腔?,別讓愚昧玷污了圣潔的愛心。
(文中郭忠根系化名)
(責任編輯/張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