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宏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品德課程教學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原則,念好“趣、活、實”三字經,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一、著眼于“趣”,在“趣”中明理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耍返陆處煴仨毟鶕?jù)具體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有效資源,因校制宜地選擇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品德課堂。在教學《我們的合作》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懂得“只有成功合作,才能合作成功”的道理,我設計了“搬講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兩名學生搬,其中一人不用力;②四名學生搬,但方向不同;③四名學生一齊向同一方向用力搬;④討論這幾種情況的不同結果及原因;⑤唱《團結就是力量》。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將表演、討論、唱歌等活動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體驗到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目標意識,而且要有協(xié)作意識。
二、著眼于“活”,在“活”中學知
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是實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簡單、有趣的活動,就能使學生獲取知識,感悟社會,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墩J識廣告》一課教材中安排了這樣的教學內容——你怎么看待這些廣告:“默默無蚊的奉獻”(蚊香廣告)、“××服裝,衣衣不舍”(服裝廣告)、“天嘗地酒”(啤酒廣告)、“無胃不治”(胃藥廣告)……教學時,我除了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看待這些廣告外,還要求學生寫出這些廣告語以諧音方式隱含的成語,指導他們理解“默默無聞”“依依不舍”“天長地久”“無微不至”的意思,并用其中的一個成語說一句話。在此基礎上又提出另一個問題:“你從報紙、電視等媒體上還知道哪些利用諧音的廣告?”學生很快說出了許多答案,如“金力牛奶,領‘鮮一步”等。接著,我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設計校園環(huán)境方面的廣告語……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活動中,不僅了解了這些廣告設計者的意圖,而且掌握了正確的成語知識,真可謂一舉多得!
在課程實施中,我們帶領學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開展進工廠、逛超市、上車站、去田野等實踐活動。這樣,教學才能充滿童趣、愉悅童心、放飛童思,才能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全身心地感受,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認識。
三、著眼于“實”,在“實”中求果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我們的教學不僅應該曉之以理,更應該導之以行,切實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教學《綠色小衛(wèi)士》一課時,筆者啟發(fā)學生思考拯救地球的辦法,并引導學生在課外開展“我給家鄉(xiāng)添綠”的活動,將行動落到實處:有的同學生日時在家門前種下一棵樹,讓小樹苗和他一起長大;有的跟父母一起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栽上一棵樹,讓家前屋后增加一點綠;有的在植樹節(jié)期間為學校植樹種花,美化校園。而教學《我有哪些權利》一課后,我組織了一次辯論會:小明的媽媽在溫泰市場給他買了一件衣服,小明穿了不合適,就和媽媽一起去找老板,老板堅決不同意退。你們認為老板做得對不對?請說出理由。結合辯論,學生于淺顯的事例中了解到了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指導了現(xiàn)實生活。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市泰東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李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