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放
震撼世界的北京奧運會已勝利閉幕一年多了。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所言:“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彼鼛Ыo全世界人民的振奮和激動,至今深深地留在億萬人民心中。最近,我又重讀了去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河南日報》20期奧運特刊的80多個專版,給人的印象很深。這些專版氣勢恢弘,圖文并茂,標(biāo)題耀眼醒目,內(nèi)容翔實準(zhǔn)確,文筆生動流暢,照片富有動感,評論言簡意賅,力透紙背,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留下無限的情思。體育報道能有這么大的聲勢,影響如此深遠。是報刊史上罕見的。
過去,我們通??吹降捏w育報道,很少從人文視角來探索,然而這次北京奧運報道較為完美地體現(xiàn)了人性的全部。在這里,不僅有成績、獎牌和冠軍,也有汗水、淚水與艱辛;不僅有對抗、競爭和拼搏,更有理解、寬容與超越。
現(xiàn)在,通過《河南日報》奧運??械膸捉M報道來看我們的體育新聞是如何體現(xiàn)這種人文精神的。
有一種情懷叫大愛
鏡頭一:8月12日《欒菊杰的深情呼喚“祖國好”》一文中,女子花劍運動員、50歲的老將欒菊杰。在比賽完收拾行李時,從背包里拿出了一幅準(zhǔn)備好的橫幅,上面寫著“祖國好”。她舉起橫幅,不停地向四周的觀眾展示。發(fā)出了內(nèi)心最深情的呼喚。全場觀眾被感動了,不少人含著眼淚高喊:“欒菊杰,我們愛你!”
欒菊杰,曾經(jīng)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第一枚擊劍金牌。寫她的長篇通訊《揚眉劍出鞘》,至今為國人傳頌。而如今,盡管她代表加拿大參加奧運會,卻贏得了廣大國人的認(rèn)同和贊揚,這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開放與寬容。這正是一種超越國界的大愛。詮釋了體育無國界的原則;正是這種大愛,把全世界、全人類融合在一起。
有一種勇敢叫放棄
鏡頭二:8月19日《劉翔挺住》,文中寫道:“劉翔撕掉身上的號碼布,回望一眼‘鳥巢,慢慢地走回了運動員通道?!?/p>
劉翔退賽,可以說是這次奧運會中最具有爆炸性的新聞,如何報道?我記起24年前世界體操冠軍李寧潰敗漢城時,落得包括有些媒體在內(nèi)的一片罵聲。如今,劉翔退賽,得到的是人們的理解、寬容和鼓勵。有網(wǎng)民說:“劉翔并不是一個堅不可摧的超人。傷病的折磨和難以想象的壓力是可以壓垮一個人的,面對劉翔的退出,我選擇百分之百的寬容?!薄拔覀冃枰粋€健康的劉翔,而不是一個自我摧殘的冠軍?!边€有報道說得好:“劉翔因傷放棄比賽。是人性光輝普照中國體育的寫實,是中國運動員感悟人生哲理的寫照?!眲⑾璺艞壉荣悾袊倭艘粔K金牌,但是中國人獲得了一枚精神金牌——人生的哲理:不但有必須的堅持,還有必須的放棄?!坝幸环N失去叫擁有,有一種倒下叫站起,有一種隕落叫飛翔”,這樣的報道。多么富有哲理,多么令人鼓舞。
有一種風(fēng)骨叫大度
鏡頭三:8月24日《夢碎三連冠陳中亦英雄》,文中報道本來已經(jīng)順利進入四強的陳中,卻因為奧運會跆拳道歷史上有爭議的改判而無緣四強。她尊重裁判,遵守了奧林匹克精神。
什么是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jié)和公平競爭的精神。追求的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和平、友好、共同進步。輸贏不是最終目的。
以往在有些體育報道中,指責(zé)裁判、對手,甚至有的觀眾向場內(nèi)扔?xùn)|西、大打出手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而發(fā)生在陳中身上的“改判事件”,卻把更重要的一金攬入了中國懷中。
同樣在8月18日《悲情紳士》的報道中,把美國射擊運動員埃蒙斯的“紳士”風(fēng)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兩次奧運賽場上失誤。兩次與奧運冠軍近在咫尺。卻又一下子變得遠在天涯,這種傷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但是悲痛萬分的埃蒙斯在還未擦干臉上的淚痕時,卻大度地走上前,擁抱并祝賀我國奪冠選手邱健。
在當(dāng)今世界發(fā)展中,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人們對公平、公正早已失去守望,從陳中和“紳士”失金的報道中,使我們重新審視了自身的精神失卻。
有一種超越叫堅強
鏡頭四:8月15日以大字《涅槃》為題。書寫了女子射擊運動員杜麗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這位山東姑娘在衛(wèi)冕冠軍失利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走出金牌壓力的圍城,從衛(wèi)冕失利到再奪金牌。杜麗用了5天的時間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杜麗的成功說明,人都是在經(jīng)歷過坎坷之后,才會變得越來越堅強。要想重生,必須經(jīng)歷痛苦,經(jīng)歷巨大的磨難才能變得更加成功。
掌聲不僅送給金牌獲得者。同時也送給了這些超越自我的人,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高貴、人性的價值。
有一種永恒叫友誼
鏡頭五:8月11日《俄羅斯、格魯吉亞選手?jǐn)y手登上領(lǐng)獎臺》一文報道,女子氣手槍決賽結(jié)束后,場上發(fā)生了非常感人的一幕,俄羅斯、格魯吉亞的女子氣手槍獲獎選手在領(lǐng)獎臺上“溫情相擁”。誰都知道。正當(dāng)她倆同場競技的時候,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兩國正在交戰(zhàn),可是她們說:“人們應(yīng)該和平相處,在我們的眼中。只有對手,沒有國籍。無論對手是誰,都是朋友。”
友誼超越比賽,體育超越政治,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不分國家、民族、膚色。都是朋友。
這些報道最后凝聚為一句話:奧運會是全人類的大聯(lián)歡!,也印證了一位詩人的話:“今宵全球共主題,滿天盡是和平鴿。”
奧運會是一次人性的慶典。正是我們的體育報道抓住了這一點。弘揚了具有時代精神的人格美、人性美,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高貴、人性的豐滿、人性的價值。
輸贏不是最終目的。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才是最具有價值的。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較之奧運會留給我們的物質(zhì)遺產(chǎn),精神遺產(chǎn)更加寶貴?!边@是本次體育報道的最大收獲,也是體育報道如何與時俱進的有益啟示。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