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錄 張文學 于斌武 黃志敏 胡承軒
魔芋與玉米套作高效栽培模式
柳文錄 張文學 于斌武 黃志敏 胡承軒
魔芋在我國鄂、川、渝、黔、滇等省的部分山區(qū)有一定的種植規(guī)模,其種植收益比其他作物要高,然而由于魔芋自身易受損傷及喜溫怕熱的特性常受到軟腐病的為害,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為此,我們在長期栽培實踐中總結出了在魔芋田套作高稈作物玉米的栽培模式,既可給魔芋遮蔭減輕病害發(fā)生,又可充分利用空間的立體高效栽培模式。本文就魔芋與玉米的周年茬口安排,種植密度及魔芋與玉米的栽培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以供各魔芋種植產區(qū)廣大技術人員和農戶參考。
玉米品種選用葉片較寬的臨奧1號或湘玉10
號,4月中下旬播種育苗,5月底移栽,9月中下旬收獲,667 m2產玉米300 kg左右,產值400元左右;魔芋選用傳統(tǒng)農家本地種或清江花魔芋,4月上旬播種,6月上旬出苗,10月中下旬倒苗,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收獲或宿地留種越冬,翌年春季播種時挖收,一般667 m2收商品芋2500 kg左右,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全年667 m2收入5400元左右。魔芋比玉米播種早,收獲遲,玉米移栽后的整個生育期均為與魔芋的共生期,種植玉米主要是發(fā)揮其高稈遮蔭的作用,要注意調整玉米的播種移栽期。
2.1 催芽
選擇向陽、濾水、土質疏松、無病源的田塊,作成寬1.2 m,周邊溝深15~20 cm的苗床,于當地正常播種前25~30天,將種芋按大小擺放到苗床上,做到上齊下不齊,每個種芋之間留3.3 cm間隙,蓋泡土1~3 cm后蓋棚。當芽萌發(fā)長至1.6 cm左右時,即取苗移栽。
2.2 備土備肥
選擇2~3年內未種過魔芋等茄科作物,土質肥沃,疏松透水透氣,土層深厚耐旱的緩坡地或平地,整地作畦,畦寬1.2 m,高15~18 cm,溝寬30 cm。備足牛糞、火土、復合肥或鉀肥等有機肥于播種前10~15天堆放腐熟。
2.3 種芋處理
選擇適宜品種,先選種分級,剔除帶病種芋,然后用800萬單位的農用鏈霉素一袋(15 g),50%甲基托布津50 g對水20 kg,浸種0.5~1 h,浸后晾干即可播種。注意浸種時不可晃動,以減少碰傷使病菌傳染芋種。
2.4 定植
4月中旬為適宜種植期,按模式圖計算好的株行距開溝或開穴,具體播種深度以種芋離地面10~15 cm為宜,過淺容易造成根系裸露增加病害,平地過深易受漬,也會加重軟腐病為害。播種應注意:選擇晴天,種芋不與未腐熟的有機肥、化肥接觸;較大的塊莖應斜放,以免芽窩漬水;切塊種芋帶皮的一面應朝上。
2.5 合理施肥
施肥原則:以底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三要素配合施用。
①底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4000 kg(或菜枯餅60 kg)、三元復合肥25 kg、硫酸鉀20 kg。
②追肥 分3次施用,第1次在頂芽出土達70%時追施稀糞水20擔(50 kg/擔),第2次在6月底7月初魔芋換頭期再施1次塊莖膨大肥,667 m2施稀糞水30~40擔,復合肥5 kg。第3次在7月底
667 m2施草木灰50 kg。
2.6 田間管理
①除草與灌溉 魔芋出苗率達15%~20%,葉未散開前,用農達進行化學防除,出苗散葉后采用人工除草,封行后雜草較少,不必管它。若降暴雨、低洼地排水不良,要及時排出積水,防止植株死亡,塊莖腐爛。
②病害防治從7月中下旬開始,病害發(fā)生初期,白絹病可用石灰粉或石灰粉+2%~5%的硫磺粉撒施,軟腐病應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銷毀,并撒施石灰消毒。
2.7 適時收獲
10月后,地上部停止生長,葉片逐漸枯萎,地下部則仍在繼續(xù)生長,這時雖可收獲,但塊莖不充實,產量低,品質差,也不耐貯藏,11月中下旬,當地上部全部枯死,根狀莖與球基完全分離時為最佳收獲期。選晴天,挖出塊莖后,攤晾在地面,掰去芋鞭,除凈泥沙出售。
3.1 育苗移栽
3月下旬在塑料小拱棚內育苗,先用藥劑浸種(或包衣種),然后放在28~30℃下催芽后,按1缽1粒種子播于營養(yǎng)缽內,然后覆土,播后于床面上覆蓋一層地膜以保溫保濕。齊苗后及時通風降溫,以防徒長,3葉1心時按田間已做好的株行距定植。667 m2定植1300~1500株。
3.2 蹲苗
在苗期要拔除田間雜草,及時進行中耕,為了保證苗整齊一致,苗高15~25 cm時控制澆水,進行蹲苗,使根系下扎,提高幼苗吸水抗旱能力。
3.3 施肥
重施基肥和大喇叭口肥(拔節(jié)伸長后10天左右),適時施苗肥、拔節(jié)肥和粒肥。農家肥與化肥結合施用,氮肥全期施用,磷肥著重基施,鉀肥著重中期施用。純氮、有效磷、有效鉀一般按比例1∶0.5∶0.7施用,667 m2施用量分別為20~30,10~15,15~20 kg,具體用量根據地力水平和植株生長情況酌定,葉色正?;蚱顬橐?,以保證苗生長茁壯。
3.4 澆水
拔節(jié)期前土壤相對濕度60%~80%,可誘導根系向縱深發(fā)展。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期是甜玉米最需水的時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以利長穗增粒。
3.5 病蟲害防治
播種期及收獲前注意防老鼠咬食幼苗及青苞。播種出苗期間注意防螻蛄、粘蟲等咬食根葉。一般可用敵百蟲1200~1500倍液澆灌土壤,也可用90%晶體敵百蟲1 kg加水適量拌入炒香的米糠或麩皮50~100 kg,每667 m2撒施4~8 kg誘殺地下害蟲。生長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粘蟲、蚜蟲等害蟲。大喇叭口期防治螟蟲及蚜蟲,可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噴霧;粘蟲可用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進行防治。采摘前10~15天不能噴施任何農藥。
3.6 人工輔助授粉
在花粉期,保持田間適宜的溫濕度,每天早上10:00左右,在無露水的情況下,要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產量和果穗品質。
3.7 適時收獲
玉米收獲期的早晚對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當籽粒達乳熟期時收獲青苞,全田植株成熟期不一致,應分期收獲。當籽粒乳線消失,即完熟期收獲,并將果穗全部上房晾曬。
柳文錄,湖北恩施州農業(yè)局,恩施市舞陽大道一巷21號,445000,電話:13971883650
張文學,于斌武,黃志敏,胡承軒,恩施州蔬菜辦公室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