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水 敖禮林 宋小勇 簡碧輝 李小平
鴨瘟又名鴨病毒性腸炎、大頭瘟,是一種由鴨皰疹病毒I型引起的烈、急性敗血性傳染病。鴨群一旦感染此病,若防治不到位,蔓延快,死亡率高達90%以上,具有毀滅性打擊力,是養(yǎng)鴨業(yè)的嚴重威脅。
一、流行特點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但以春、夏和秋季發(fā)生多而重。家鴨最易感染此病,鵝如與病鴨接觸密切亦會染病。任何品種、性別、年齡的鴨都能染、發(fā)該病,不過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稍有不同,番鴨、麻鴨等易感染性高于外來鴨和雜交鴨等,成年鴨發(fā)病率高于幼鴨,產(chǎn)蛋鴨病死率最高。病鴨、帶毒鴨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是主要傳染源。野鴨、野鵝常為帶毒者,但一般不發(fā)病。本病主要是經(jīng)易感鴨與病鴨直接接觸傳播,此外易感鴨接觸了被病鴨污染了的飲水、用具、水源、牧地、飼料和運輸工具等也會被間接接觸感染。消化道感染是最主要的傳染方式。該病毒不耐熱,56℃10分鐘可殺死,80℃5分鐘可殺死,75%乙醇、0.5%石碳酸、0.5%漂白粉和5%石灰乳等藥物對其有致弱和殺滅作用。此病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3~7天,病程多為2~3天,慢的1周以上,有極少數(shù)病鴨偶能康復。
二、癥狀
發(fā)病初期體溫升高至42~44℃,呈稽留熱;病鴨精神萎頓,食欲減弱,口渴,兩腳麻痹,行走困難,翅膀下垂,不愿下水,常伏地不走。顯著癥狀為流淚、眼瞼水腫、眼結膜充血發(fā)紅、眼周圍的羽毛沾濕、多數(shù)病鴨腹瀉并排出綠色或白色稀糞、呼吸困難和頭部明顯腫大等。剖檢主要表現(xiàn)是全身出血和水腫,切開頭頸腫脹部時流出淡黃色透明液體或膠凍樣物;咽喉部、食道黏膜表面覆蓋灰黃色或草黃色壞死物形成的偽膜結痂,或食道黏膜出現(xiàn)縱向排列的出血帶;腺胃與食道膨大部的交界處有一條灰黃色壞死帶或出血帶;肝臟表面和切面可見針頭和米粒大小的不規(guī)則灰白色壞死斑點和出血斑,有的壞死灶中間有出血小點;膽囊腫大,充滿粘稠的膽汁,粘膜見有充血和殘小潰??;心外膜和心內(nèi)膜有出血斑點;脾也有壞死點;雛鴨染病,法氏囊紅腫,表面有壞死小點,囊腔內(nèi)充滿白色凝固性滲出物;產(chǎn)蛋鴨發(fā)病,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變形和變色,有部分卵泡破裂而引起卵黃性腹膜炎。鴨瘟的病癥有些方面與禽霍亂很相似,易被誤診,應注意,其區(qū)別如下:1、禽霍亂病原為禽多殺性巴氏桿菌,多數(shù)家禽能感染發(fā)病,而鴨瘟除鴨外其它禽類絕大多數(shù)不會感染;2、鴨瘟病鴨有特有的流眼淚和眼瞼水腫,兩腳發(fā)軟,不能站立,部分病鴨頭和頸部腫大,禽霍亂病例則沒有;3、鴨瘟病鴨食道和泄殖腔黏膜能見壞死結痂或偽膜性病灶,這些禽霍亂病例則不存在;4、禽霍亂病列肺臟通常有嚴重彌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腫,但鴨瘟病鴨的肺臟變化不顯著;5、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禽霍亂都有良好療效,而上述藥物治療鴨瘟則無效。
三、綜合預防
1、發(fā)生鴨瘟應及時按國家有關防疫法規(guī)上報疫情,同時劃定疫區(qū)范圍,進行嚴格的封鎖、隔離、焚尸(也可深埋地下2米以下)和全面消毒等工作。被污染的飼料要經(jīng)高溫消毒。飲水每升要加入50~100毫克百毒殺等消毒。2、鴨舍要每天打掃干凈,糞水等集中密閉堆埋發(fā)酵。鴨舍、運動場、用具、販運車輛和籠子等每周或每天應用10~20%石灰乳、或5%漂白粉、或1:300~1:400抗毒威等消毒。被污染的放牧水體也要按667平方米潑灑20~30公斤生石灰進行消毒。3、堅持自繁自養(yǎng);需要引進種蛋或種雛時,一定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和消毒處理,經(jīng)隔離飼養(yǎng)10~15天后證明無病方可并群飼養(yǎng)。4、鴨群不可在可能感染疫病的地方放牧(如上游有病鴨,下游就不能放牧)。5、對疫區(qū)健康鴨群和尚未發(fā)病的假定健康鴨群應立即接種疫苗。6、注射疫苗預防:鴨接種鴨瘟弱毒凍干苗對預防鴨瘟的發(fā)生有很好的效果,又安全。使用疫苗時要嚴格按瓶簽上標明的劑量接種,非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疫苗也不要使用。疫苗使用時要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稀釋,2月齡以內(nèi)鴨可稀釋100倍,每羽肌內(nèi)注射0.5毫升;5月齡以上鴨可稀釋200倍,每羽肌內(nèi)注射1毫升;30日齡以內(nèi)鴨可稀釋40倍,每羽肌內(nèi)注射0.2毫升。疫苗接種后7天內(nèi)會產(chǎn)生免疫力。為產(chǎn)生堅強免疫力,最好隔21~30天再加強免疫1次,種鴨和產(chǎn)量鴨在產(chǎn)蛋前可再接種疫苗1次。1月齡以內(nèi)雛鴨的有效免疫期為1個月,2月齡以上鴨的有效免疫期為6個月。
四、綜合治療
1、常規(guī)治療:①早期治療每羽肌內(nèi)注射0.5毫升抗鴨瘟高免血清,有一定療效。②成年鴨每羽肌內(nèi)注射1毫升聚肌胞(一種內(nèi)源干擾素),3日1次,連用2~3次,有一定療效。此法特別適用于因鴨瘟疫苗免疫失敗而引發(fā)鴨瘟的治療,可有效控制死亡并降低死亡率。③復方利巴韋林(毒獲滅或克毒劍)每100克配水200公斤,連用3~5天。④復方病毒唑可溶性粉用于飲水時每50克加水200.公斤,用于拌料則每50克加入飼料100公斤,1天2次,連用3~5天。⑤飲水時每50克復方金剛乙胺加水250公斤,1天1次,連用3~5天。⑥禽用干擾素每瓶(10毫升)稀釋25倍,肌肉注射1000羽。2、中草藥治療:①全蝎10條,蜈蚣10條,黨參50克,甘草60克,巴豆50克,車前子50克,郁金100克,螳螂子50克,神曲250克,桂枝100克,高良姜100克,肉桂150克,川芎100克,木香20克,枳殼50克,桑椹子100克,烏藥50克,石膏250克,生姜300克,另配白酒600~1200毫升。將上述中藥和小麥6~9公斤、水7.5升一起煮(藥物要用布包起來);煮干后再用白酒拌小麥,即可喂給鴨子吃。本劑藥使用1次后,可再煮喂同樣劑量小麥1次。1只病鴨每次可喂30克,本劑藥一共可喂治100~250只鴨子(預防可喂鴨300~400只)。無論治療或預防,都應分2次喂給,每天1次,連用2天。應注意的是鴨吃藥后不可讓它立刻下田和喝水,應關閉1小時,否則影響療效。此方的療效可達87%。②黨參、車前子、朱砂、巴豆、白蠟、桑螵蛸、枳殼、烏藥、甘草各50克,蜈蚣、全蝎各10條,生姜、滑石各250克,神曲200克,桂枝、良姜、川芎各100克,肉桂150克,白酒0.5~1升,小麥或稻谷10公斤。將藥物用布包好與小麥同時入鍋,加水以浸沒小麥和藥物為宜;先用武火煮,后用文火煮,待小麥吸盡汁液后再拌白酒喂鴨;本劑藥可喂鴨400羽,喂藥后4小時不可讓鴨下水。本方對此病有很好療效。③紅花、山木通各20克,桃仁、醋炒香附各30克,黃連、甘草各10克,活全蝎、活地鱉各50克,威靈仙15克,鮮松針(搗碎)60克,鮮小楊梅根、鮮蘆根各80克,用1升米酒密封浸泡15天后濾汁,每羽鴨1次肌肉注射3毫升,每天2次,連用2~3天,療效顯著。④稻谷、仙鶴草、楓樹油、紅辣椒按100比10比1比1的比例加水適量同煮。每天每羽鴨喂藥50克,連喂3天,治愈率可達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