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遷
摘要: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課堂環(huán)境以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講為主,課堂環(huán)境比較枯燥和單一的,降低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比較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參與度
傳統的以語言知識為本、以“應試”為主要目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圍繞“語音、語法、詞匯”等知識滿堂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疲于記憶;教師主要擔當著一名英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學生則成了被動的語言知識的接受者。
這種單向傳導式的、以注重語言知識傳授而忽視語言能力和態(tài)度情景培養(yǎng)為特征的、封閉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轉型需要教師把英語教學更多地視為一個學生主動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的過程。
為了總結歸納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已有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及課堂參與的欲望,使英語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yōu)橛⒄Z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筆者特意在所任教的班級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的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設計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課堂表現、教師提問的反應等11個問題,對于每個問題都采用李科特5點計量尺度進行評價,每點最高分為5分,最低為1分。調查中發(fā)出問卷99份,回收問卷98份,問卷回收率99.89%。
通過分析,有部分問卷存在著填寫不規(guī)范、填寫不完整等情況,最后實際得到有效問卷85份,問卷有效率86.73%。通過對問卷的統計,11個問題的平均得分為3.48,只有最高分的69.6%。
說明在目前的課堂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較低,自我表現也不是很好。其中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情況的得分最低,只有2.9分,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得分卻最高,達到4分,可見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仍然是被動的語言知識的接受者。
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活躍程度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全班參與的課堂提問、回答問題等項目上平均得分只有3.45分,但在小組活動、自由對話等不受約束的環(huán)境中參與積極性大大提高,平均得分達到了3.98。
這說明學生不是不想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他們也渴望展現自己的才華,但是由于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了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逐漸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 學生課堂參與程度較低的原因分析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發(fā)現目前學生參與教師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較低,課堂表現和自我評價也不高,但問題不完全源于學生自身。探求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助于我們有針對性的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1.大班教學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較少。班級人數多是目前高中英語課堂的一個共性問題,人數的增加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展現自我的機會大大減少。以每天一節(jié)英語課,一節(jié)課45分,每個班級50個計算,哪怕教師在課堂上一言不發(fā),每個學生平均每天也得不到一分鐘的發(fā)言時間,一個星期也只能得到4分鐘的發(fā)言時間。
更何況教師還是有必要的知識點和語法需要講解的,如此推算一個學生一星期能得到的發(fā)言時間只有3分鐘左右??梢哉f在課堂上,除了個別成績較好,主動發(fā)言的同學外,其他學生很少有發(fā)言機會。時間長了以后,沒有學生逐漸喪失了發(fā)言的興趣,變成了單純的知識接受者,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直至喪失。
2.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使學生不需要參與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評價重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學生只需要熟記語法和詞匯,考試得到高分即可,課堂表現與教學評價沒有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多的是要熟記語法等知識點,更多的學生認為發(fā)言和回答教師提問僅僅能增加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高考取消聽力,口語成績不作為錄取標準的現狀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作用進一步降低。
3.傳統的師生關系阻礙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渠道?!皞鞯?、授業(yè)、解惑”的“圣者光環(huán)”長期籠罩在廣大教師的頭頂,而且這種神圣是與教師的權威聯系在一起的。
命令、威脅與懲罰的“控制型”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學習語言的交際欲望,妨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揮,學生和教師都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記、反復練”這樣一種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渠道也被擋死。
三、改進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方法
1.創(chuàng)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語言源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因此,我們應不受時空限制,為學生創(chuàng)造全面開放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只要學生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強求對事物唯一正確的理解。
教師要使學生超越自己的認識,看到那些與眾不同的見解,教師對所有的學習者都報以希望,給予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大膽自由地參與課堂教學、探索和交流。在對課文或者對話進行提問時,可以教師問學生,也可以學生問教師或者學生之間相互提問。
教師在開始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發(fā)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聆聽他們的發(fā)言,洞察他們的想法的由來,看到其合理性和權威性,然后再提供相應的引導,引導學生看到與其不同的觀點和事實。
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能進行更加充分的溝通和合作。通過小組辯論、游戲、討論等形式,教師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而面對不同的觀點,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要學會理清、表達自己的見解,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相互接納、贊賞、爭辯和互助。
2.教師要提高教學藝術。要改變學生對課堂活動興趣不高的現狀,首先要處理好課堂上的人際關系。當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恰當的人際關系后,學生才能輕松活潑地參與課堂活動,各抒己見,相互糾正錯誤,不斷進步。其次教師教學方法要新穎,使學生學會競爭、合作,盡量做到教與學輕松愉快,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授課時插入一些便于記憶的小竅門,或幽默,使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深刻。
3.學生養(yǎng)成課堂發(fā)言的習慣。從調查中發(fā)現,學生雖然在課上參與個別發(fā)言較少,但卻自認為對知識掌握較好。知識掌握要靠實踐去證明與鞏固??荚噧H僅是其中一種方式。為什么一個知識點學生覺得掌握得很好,考試卻又錯了呢?因為學生沒有在實踐中運用鞏固。
但是為什么學生的自我感覺卻是非常良好的呢?究其原因,學生沒有去運用自然也就無法暴露出知識的缺漏。要改變學生的這種思維習慣,首先要糾正學生對課堂發(fā)言的看法,養(yǎng)成積極發(fā)言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要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中活躍起來,我們要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去入手。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中起著帶頭作用,要用自身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其次師生能和諧融洽地進行教與學,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而要學生養(yǎng)成課堂積極發(fā)言的習慣,采用小班教學的方式值得提倡。
(河北省大名縣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陳琳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潘學軍談英語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造[J].江西教育,2004(20)
[4]王國娟談組織英語課堂活動的藝術[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0(4)
[5]郝國強建構主義視野中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